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学推进黄河流域统一规划实施

    汪安南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流域治理管理,需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科学推进黄河流域统一规划实施.要把准流域水利规划的定位,强化统一规划在流域治理管理中的龙头、关键作用;通过突出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和引领作用、增加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和完善流域综合规划、专业和专项规划等3个方面健全流域水利规划体系;坚持先进规划理念、注重措施手段综合、力求实用管用好用,丰富流域水利规划内涵;健全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完善跟踪监测的评估机制、强化监督考核的监管机制,强化流域水利规划落实.

    统一规划规划体系流域治理管理黄河流域

    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水土风光资源一体化开发模式研究

    谢遵党唐梅英王建利杨建...
    5-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我国步入以双碳目标为导向、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路径、以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新时代.结合双碳目标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黄河流域再生能源的要求,以黄河干流丰富的水风光资源为基础,依托流域的水电梯级开发,充分利用水电灵活调节能力和水风光的出力互补特性,搭配具备调节能力的抽蓄电站,开展集常规水库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和新能源电站为一体的多元开发模式,提出3种方案,建成七大超千万千瓦级的清洁能源基地,总装机容量规模近2亿kW,初步匡算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27亿t,年减碳效益约137亿元.提出与跨流域调水工程结合,利用广袤的荒漠土地进行碳汇的思路.

    水风光一体化水风光储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清洁能源基地跨流域调水黄河流域

    河南省沿黄八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策略

    徐艳红石玉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河南省沿黄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支撑"生态强省"建设,通过构建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度评价模型,以全国和河南省平均数据为对比样本,测度分析了2016—2019年河南省沿黄八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沿黄八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度均处于不断优化状态,逐步进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协调发展的磨合时期,但整体发展在河南省内的优势尚不明显,尤其是生态保护方面,距离引领"生态强省"建设还有较大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沿黄八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旧偏低.因此,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沿黄城市应充分结合发展现状,在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推动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沿黄城市河南省

    完善《黄河保护法(草案)》的研究与建议

    程业棋彭昊史雪晴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保护立法工作完成后,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黄河河口管理办法》等共同构成解决黄河相关问题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黄河保护法(草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主要修改建议:为改变国家大力支持淤地坝建设、地方政府担心暴雨期淤地坝垮塌造成人员伤亡而不积极的尴尬局面,建议补充"提升淤地坝结构与除险加固技术"的表述;《黄河保护法(草案)》应重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便于同步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并更好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相衔接;为全面保护各类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违法行为应缩小罚款数额的幅度,明确罚款层级与标准的确切依据等.

    黄河保护法立法保护治理管理高质量发展黄河

    基于需水弹性理论的"黄河法"分水规则重构

    王江刘鑫
    20-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法"的时代使命,而分水规则的科学构建是"黄河法"立法的关键内容.需水弹性,是指各类用水满足其对应利益需求的能力及强弱.在时、空均特定的条件下,各类用水的需水弹性呈现为生态用水<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规律.以时间或空间为变量分别来看:特定空间范围内,不同时间段同类用水的需水弹性不同;特定时间范围内,不同区域同类用水的需水弹性不同.研究表明,重构"黄河法"分水规则应以"需水弹性理论"为圭臬,立足于优先保障生态用水、重点保障生活用水、突出保障生产用水和兼顾加强水量统一调度与分配能力,并将之融贯于"黄河法"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以分水为核心目标的各项法律制度之中.

    立法分水规则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

    黄河花园口水文站多时间尺度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康苗业肖伟华鲁帆王义成...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同时缓解沿线地区的农业用水缺水问题.该工程自河南濮阳渠村引黄口引水,研究引水口上游的径流演变规律对于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选取1956—2017年黄河花园口水文站的年径流量与该水文站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引水期(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以下简称引水期)的径流量为基础数据,采用5 a滑动平均法、M-K趋势检验法与Sen's斜率估计法检验年径流量、引水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与显著性,采用不均匀系数法分析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采用M-K突变检验法确定径流的突变年份.结果表明:年径流量和引水期径流量总体呈减小趋势,年径流量减小率为51.16亿m3/10 a,引水期径流量减小率为6.99亿m3/10 a,说明引水期径流量的减小趋势相对平缓;年径流量和引水期径流量减小趋势均显著,引水期径流量的减小幅度较小;年径流量的不均匀系数在0.290~1.190之间,引水期径流量的不均匀系数在0.038~0.543之间,前者变化比较剧烈;年径流量和引水期径流量均在1986年发生突变.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径流演变趋势引水期突变分析花园口水文站黄河

    榆林地区降水特征分析及降水量预测

    王大浩方亚宏李金龙柯贤敏...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榆林地区1951—2015年逐日降水资料,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方法(M-K法)、改进后的有序聚类分析法等方法综合分析榆林地区的降水特征,对比改进前后的有序聚类法对突变点识别的精度,并结合加权马尔科夫链及模糊集理论对其未来10 a的降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榆林地区降水年内分布极为不均,M-K法求得的春、夏、秋、冬统计检验量Z值分别为0.861、0.503、1.358、6.960,说明年内降水量的趋势检验结果与线性趋势分析的结果吻合,其多年年际变化Z值为1.40,呈递增趋势;改进后的有序聚类法识别的降水突变年份较改进前更加精确,计算结果表明降水量在2000年和2011年发生突变;加权平均马尔科夫链及模糊集理论预测未来10 a内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预测降水量均值为433.2 mm,增加幅度为47.0 mm/10 a.

    降水特征分析改进的有序聚类法预测滑动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榆林地区

    SCS-CN模型在小流域产流计算中的应用

    张晓涵桑国庆
    35-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洪灾害的发生与流域产流特性密切相关,科学准确预测流域径流对山洪预警具有重要意义.SCS-CN模型因其计算过程简单、所需参数较少而广泛应用于小流域径流估算,径流曲线数CN和初损率λ是SCS-CN模型中的两个主要参数.选取沂源县为研究区,运用ArcGIS软件计算沂源县24个小流域的CN值,并根据实测降雨径流资料优化初损率λ,确定适用于高村河小流域的初损率λ为0.13,其模型效率系数E为0.7897,研究得出的径流曲线数和初损率取值可用于沂源县小流域的地表径流预测.

    SCS-CN模型小流域径流曲线数初损率

    NAM降雨径流模型的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赵然杭伍谋王兴菊齐真...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NAM模型在国内外流域降雨径流模拟中得到广泛应用,参数敏感性分析是模型构建与应用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定性或定量评估模型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确定参数重要程度,识别敏感参数,以提高模型参数率定的效率.以小清河黄台桥断面以上321 km2流域为例,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对输入参数进行随机抽样,以此为基础,分别采用偏秩相关法和互信息法,对NAM模型中9个主要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参数敏感性次序具有一致性,可以相互验证;对洪峰流量影响最大的参数是地表径流临界值和汇流时间常数,对峰现时间影响最大的参数是汇流时间常数,对径流总量影响最大的参数是地表径流临界值.地下径流临界值、壤中流临界值、壤中流系数、地表蓄水层最大含水量和浅层蓄水层最大含水量为不敏感参数,在模型率定时可以根据经验取固定值以提高率定效率.

    NAM模型互信息法偏秩相关法参数敏感性小清河

    植被指数最佳地理轴线研究

    姜欣彤周祖昊黎曙庞亮...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形条件复杂的高原山区,植被指数并非严格按照经度或纬度的方向呈现条带性变化趋势.本文将经纬度作为组合因子,创新性地提出植被指数空间变化最佳地理轴线的概念,即寻找某一角度轴线,沿此方向植被指数的空间分布具有最显著的条带性特征.本研究以黄河源区植被指数为例,计算黄河源区植被指数空间分布最佳地理轴线,研究表明黄河源区植被指数空间分布沿着西偏北52°轴线具有最显著的条带规律,应用此计算方法对黄河源区植被指数主要影响因子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得到降水量的最佳地理轴线是西偏北53°,表明黄河源区植被指数空间分布主要受降水影响,二者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植被分布同时还受气温、土壤等因素影响,因此植被指数与降水量的"最佳地理轴线"存在微小差异.

    最佳地理轴线植被指数黄河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