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清时期黄河下游河工建设及对洪水事件的响应

    许佩瑶陈诗越陈影影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下游的洪水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黄河决溢、河道迁移等事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探讨了明清时期河工建设与黄河洪水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明清时期河工建设明显响应于黄河洪水事件,河工与水患呈现正相关性,明代后期黄河水患的发生频率高于前期,河工建设也呈现相应趋势;明代前中期,河南地区水患频繁,河工建设也较多;明代后期和清代时期,江南地区水灾频发,河工建设也较为频繁.黄河洪泛促进了河工的修筑,河工也能有效治理黄河水患,但大多数河工都是在河道发生决口或堵塞后建设的,多属灾后应对型.

    明清时期河工建设洪水黄河下游

    黑猩猩优化算法-极限学习机模型在富水性分级判定中的应用

    程国森崔东文
    62-6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煤层顶底板地层富水性分级判定精度,研究提出黑猩猩优化算法(ChOA)与极限学习机(ELM)相融合的判定方法.选取4个标准测试函数在不同维度条件下对ChOA的寻优能力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人工蜂群(ABC)算法作对比;基于煤层顶底板地层富水性判定因子和判定分级构建ELM模型,利用ChOA优化ELM输入层权值和隐含层偏值,建立ChOA-ELM富水性分级判定模型,并构建ChOA-SVM、ChOA-BP作对比模型,通过龙固煤层顶底板地层富水性分级判定实例对ChOA-ELM、ChOA-SVM、ChOA-BP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ChOA在不同维度条件下寻优效果优于PSO、ABC算法,具有较好的寻优精度和全局搜索能力;②ChOA-ELM模型对实例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富水性分级判定准确率分别为97.5%、100%,高于ChOA-SVM、ChOA-BP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定精度和泛化能力;③ChOA能有效优化ELM输入层权值和隐含层偏值,将ChOA-ELM用于煤层顶底板地层富水性分级判定是可行的,模型及ELM权值、偏值优化方法可为相关判定研究提供参考.

    富水性分级判定极限学习机黑猩猩优化算法仿真验证参数优化

    内蒙古水资源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孟之琳薛永基张园圆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内蒙古水资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情况,构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与产业结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水资源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上游内蒙古自治区2009—2018年水资源消耗和产业结构发展及其耦合协调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内蒙古水资源消耗状况不断改善,从注重引黄转变为促进治黄为主,实现水质水量长线发展;②内蒙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空间差异显著;③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

    水资源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模型黄河上游内蒙古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

    唐家凯丁文广李玮丽刘兴德...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黄河流域九省(区)2004—2018年统计资料,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并利用障碍度函数定量诊断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8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整体向良好方向发展,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波动特征且差异性明显,但省(区)间的差距呈现逐年变小趋势;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受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破坏双重制约,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程度是制约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完善黄河流域用水方式转变和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承载力熵权法层次分析法障碍度函数黄河流域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水体提取方法研究

    白翠向洋邱春霞赵贝贝...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准确地获取水体信息对于水资源管理利用以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不同分类方法探讨多种数据源在不同天气场景下水体提取的最优技术,结合Sentinel和Landsat系列数据,对红碱淖1973—2018年湖泊面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无云的情况下,使用Sentinel-2结合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取效果最好,精度为99.30%;Sentinel-1利用面向对象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95.70%,最大似然分类法次之;融合数据利用最大似然法精度最高,比Sentinel-1数据总体精度提高了2.00%;有云情况下,Sentinel-1数据通过融合同期Sentinel-2光学数据能有效提取被云覆盖的区域,其提取水体精度比仅使用Sentinel-1雷达数据精度提高了2.50%.

    光学数据雷达数据水体提取影像融合红碱淖

    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对农业节水的响应分析

    刘宽翟家齐赵勇董义阳...
    84-8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响应规律,根据灌区2002—2017年地下水埋深、灌溉水量和种植结构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计距平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受农业节水的影响,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2012年开始地下水埋深增大速率变大;受季节和农业灌溉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年内呈周期性变化,分布呈W形,年内5—10月地下水埋深增幅最大,原因是该时期灌溉水量减少最大;空间上,地下水埋深呈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分布格局,灌区西部及东南部地下水埋深变化速率较大;卫宁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灌溉效率的提升以及灌溉水量的减少是地下水埋深增大的主要原因,灌区灌溉水量减少对灌区地下水埋深影响最大,其次是灌溉效率的提升,种植结构的调整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相对较小.

    地下水埋深农业节水响应程度卫宁灌区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的2020年黄河三角洲湿地补水效果监测

    黄玉芳娄广艳葛雷黄翀...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汛期在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期间进行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补水,生态补水量创历史最高,三角洲湿地首次实现漫滩式补水.基于Sentinel-1与Sentinel-2时间序列卫星遥感影像,评估了2020年三角洲生态补水前中后期湿地动态变化与补水效果.结果表明:生态补水期间清水沟、刁口河流路湿地水体淹没频率较高,大多为0.6~0.8,清水沟流路湿地水面面积由补水前的70 km2扩大到100 km2,刁口河流路湿地水面面积由补水前的不足0.1 km2扩大到5.25 km2,淹没频率的提高和水面面积的扩大改善了湿地的水分条件,满足了植被生长期的水分要求;研究区湿地地表水分指数均值由补水前的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补水期间与补水后地表水分指数明显高于补水前,有利于湿地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和湿地生态功能的维持,展现出生态补水对湿地生态恢复的正向作用.

    生态补水时间序列遥感地表水分指数黄河三角洲

    多维视角下黄河流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性研究

    王洁方周云田晨萌
    94-9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多个逻辑维度和空间视角研究了黄河流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在流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交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水污染及水治理3个逻辑维度构建黄河流域水环境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衡量黄河流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度;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七大沿黄城市群及61个城市3个空间视角和水资源、水污染及水治理3个逻辑维度,采用邓氏关联度方法测度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联水平并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间整体协调度较低但呈上升趋势;2009—2018年,3个逻辑维度下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联度均为0.7~0.8,空间分异性不明显;2009—2018年,黄河流域中游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联度有所上升,流域上游和下游的关联度有所下降,太原城市群的关联度呈上升趋势,宁夏沿黄城市群的关联度稍有下降;61个城市中,需重点关注陇南市、临汾市、宝鸡市等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之间关联度高的城市,固原市、陇南市、晋城市等水污染与社会经济之间关联度高的城市,临汾市、庆阳市、巴彦淖尔市等水治理与社会经济之间关联度低的城市.

    水环境社会经济邓氏关联度协调度黄河流域

    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效果评估研究

    娄广艳葛雷黄玉芳马红亮...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从生态系统保护和河流健康维护角度,分析评估了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效果,结果显示:下游重要断面的生态基流、敏感期生态流量、生态廊道功能维持及湿地生态流量得到全面满足;与2009—2010年相比,2020年河南段、山东段监测到的鱼类分别增加了16、12种;2020年下游河道湿地面积比2019年增加了7.2%;2020年河口地区代表性湿地芦苇沼泽湿地面积达到1.73万hm2,超过20世纪90年代初自然保护区建立时1.4万hm2的水平,生态调度在下游及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指出,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个长期过程,要继续深化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和加强生态调度效果评估.

    生态调度水生态保护生态效果评估黄河下游

    青龙湖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刘川闫金霞刘家乐李鼎...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染物汇入和闸坝拦截等人为干扰影响湖泊水量和水质,进而影响湖泊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为了解青龙湖浮游植物群落状况及其环境驱动因子,于2018年10月、12月,2019年4月、7月对青龙湖的水质及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利用藻类生物学指标评价水体营养状况,并对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53属,浮游植物的密度为134.20万~283.16万个/L,生物量为2.48~8.09 mg/L;春季绿藻-硅藻为优势种,夏季转以绿藻为主,秋季以蓝藻为主,冬季以硅藻为主;水体大部分时期为中-富营养型;水温、pH值、总磷、氨氮、CODMn和电导率是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环境因子冗余分析青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