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布局和措施研究

    牛玉国王煜李永强张洪星...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针对黄河流域面临的洪水风险威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水治理能力不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思想,提出黄河源头区,黄河上、中、下游地区,黄河口及三角洲地区五区协同保护的水安全保障空间布局.从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系统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提升流域治理能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网络时空演化研究

    朱向梅张静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进规律及内在机制,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多维度引力熵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点度中心性及块模型3个方面,对2008—2017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陕西、四川、河南等4省有较大的中心控制力,属于高质量发展双向溢出模块,对其他省份的外部溢出效应明显,对提升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动力;山西省是连接上游与下游的重要省份,但研究时段内高质量发展水平一般,未来应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产学研力度、积极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实现绿色发展,增强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桥梁作用;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四省(区)在研究时段内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层面的指标有小幅提升,但外贸依存度有所下降、开放程度有所降低,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引进和培育高技术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高质量发展水平.

    高质量发展引力熵模型网络密度点度中心性块模型黄河流域

    河南省沿黄八市生态经济效率测评及分异研究

    孙建国王亚杰张海艳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跨越黄河中游和下游,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居于承东启西的重要地位,河南省沿黄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事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了给河南省及其沿黄经济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乃至整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莫兰指数等,对河南省及沿黄八市生态经济效率进行测评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7—2017年,河南省生态经济效率从0.831波动上升到0.921,目前仍没有达到全效率水平,即生态经济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生态经济建设有待加强;沿黄八市生态经济效率差别较大,除洛阳市外都表现出上升态势;河南省生态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在沿黄八市中济源和郑州市的生态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较为平稳、Malmquist指数在1.0上下小幅波动,而其他六市生态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相对较大、Malmquist指数分别在2009—2010年和2015—2016年出现较大峰值;从空间分布差异来看,河南省各市生态经济效率差异逐渐缩小,其全局空间相关性在2007年较弱、在2017年则进一步弱化为随机分布,小部分城市表现出集聚特征.

    生态经济效率Super-SBM模型Malmquist指数莫兰指数沿黄八市河南省

    黄河流域典型三级区蒸发序列非一致性分析

    张彩玲鲁帆方文堵传聪...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蒸发序列非一致性,增强水文频率计算的稳定性,以黄河流域典型三级区蒸发序列为研究对象,以GAMLSS模型为基础,选择黄河流域5个典型水资源三级区,引入时间t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参数拟合,分析各三级区年、汛期、非汛期蒸发序列的非一致性特征.采用Kendall法进行趋势检验,Mann-Kendall法和5 a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分析结果表明:①伊洛河、三门峡—小浪底区间、花园口以下干流区间的蒸发序列突变较为明显,大夏河与洮河、湟水蒸发序列的突变存在一定的差异;②5个三级区不同时间尺度的蒸发序列以Generalized Gamma为最优分布的最多,Logistics的最少;③5个三级区不同时间尺度的蒸发序列除部分序列外,均与时间t成负相关,大部分蒸发数据均包含在置信水平为5%和95%的置信区间内,表明不同时间尺度的蒸发序列的GAMLSS模型拟合效果较好;④5个三级区蒸发序列非一致性特征较为明显,以花园口以下干流区间年、非汛期蒸发序列的非一致性特征最为明显.

    GAMLSS非一致性蒸发序列三级区黄河流域

    黄河中游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天气学诊断

    乔春贵梁钰王君戴翠贤...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制作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黄河流域国家气象站(国家基准、基本和一般气象站)、区域站(地面加密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2018年7月10—11日黄河流域中游出现的致洪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台风"玛丽亚"西北移动影响,副高稳定少动,低槽移动缓慢,导致降水维持时间长,降水落区呈东北西南向;暴雨区主要的水汽来源为台风"玛利亚",受黄河中游地形和中高纬度西北气流的影响,水汽通量辐合区域走向和暴雨落区一致,850—700 hPa为暴雨主要水汽输送层;暴雨区出现在中低层θse等值线密集区右侧暖区一侧,且中层存在∂θse/∂p>0的大值区域;高低空急流存在明显的耦合机制,中低层辐合区、高层辐散区重叠是降水强度增强和乔沟湾站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200 hPa散度正值区的移动早于低层散度负值区的移动,对降水落区移动有指示意义.700 hPa锋生函数水平分布和降水分布较为一致,锋生函数数值南小北大的水平分布和降水分布一致,锋生函数的大值中心和降水量超过100 mm的中心吻合.

    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高低空急流耦合锋生函数黄河中游

    基于Copula似然比检验凌汛多变量序列变点诊断

    李蓉蓉于坤霞熊斌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凌汛期的水文情势分析对防凌减灾研究有重要意义.以黄河宁蒙河段三湖河口水文站的开河期最大流量为研究对象,由相关性分析得到其影响变量——开河期最高水位和冰厚,利用Mann-Kendall和Pettitt检验进行单变量序列变点检验,在单变量变点检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Copula似然比检验(CLR)方法对多变量凌汛序列进行变点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单变量序列,开河期最大流量无显著突变,开河期最高水位在1968年发生突变,冰厚在1987年发生突变;对于三变量Pair-Copula结构,tree 1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tree 2结构在1996年发生突变.经过对比发现,变点前后变量间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造成突变的可能原因是河槽持续淤积导致封冻期和开河期水位逐年抬升.

    开河期最大流量Copula函数相关结构变点诊断黄河宁蒙河段

    黄河下游典型岸线保护与利用方法研究

    屈博马静郑涵之孙一...
    39-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岸线保护与利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针对黄河下游开展适应新形势的岸线保护与利用量化分析方法研究,结合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科学划定原阳岸线范围,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2000—2015年原阳岸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势及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原阳岸线防洪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多重要求,构建了权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模拟2025年原阳岸线保护与利用情景预案.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数量结构上对原阳岸线保护与利用进行优化配置,并给出不同侧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情景预案,为黄河流域岸线开发利用提供一种量化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岸线保护与利用多目标优化土地利用黄河下游

    感潮河段上游洪水与河口潮位遭遇研究

    彭慧刘璐姜钧耀孟含威...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洪水与潮位遭遇,首先采用定性分析法确定洪水与潮位遭遇可行方案集,再利用洪水与潮位遭遇的组合风险概率模型定量计算各种可行方案集的风险率,统筹考虑防洪安全及工程投资,最终确定洪水与潮位遭遇最优方案.以小清河为例的研究表明:洪潮遭遇可行方案集为50 a一遇洪水遭遇5~50 a一遇潮位,最优组合为50 a一遇洪水遭遇20 a一遇潮位;潮洪遭遇可行方案集为50 a一遇潮位遭遇3~140 a一遇洪水,最优组合为50 a一遇潮位遭遇20 a一遇洪水;超标准洪水遭遇高潮潮位的发生风险较低,高潮位遭遇中小洪水的发生风险较高.

    洪水与潮位遭遇定性分析Copula函数组合风险率模型小清河

    孤立波漫坝模型试验研究

    高红艳唐英敏赵立飞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库环境中发生的滑坡涌浪或洪水波传播到大坝附近时会沿着坝体继续爬升,严重时可能会发生漫坝.漫坝水流对下游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毁灭性的.为了研究冲击波漫坝时的水力特征,在试验水槽中用孤立波来模拟涌浪漫坝过程.试验中发现孤立波最大漫坝高度发生在坝顶紧靠迎水坡处,且各漫坝指标与静水深度、相对波高、坝前角度、坝顶宽度等控制参数有关.通过对无量纲参数的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漫坝体积、最大漫坝高度和漫坝持续时间的经验计算公式,揭示了孤立波漫坝水力特性与各控制参数间的关系,可为大坝设计及水库漫坝险情应急处理提供参考.

    孤立波漫坝模型试验无量纲分析

    基于训练大数据的水资源动态配置模型研究

    刘鑫韩宇平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的水资源配置过程中,水库水量平衡计算时水库弃水量巨大,造成大量可利用的水资源被浪费.系统梳理水资源配置模型,分析得到水库弃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配置模型存在"水源分割"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传统的模型进行改进,增强模型全局统筹能力,提出水资源动态配置模型,建立区域水资源的全局理念,切实有效地做到区域水资源的统筹管理、统筹调度、统筹配置,实现水资源配置动态平衡的目标.使用机器学习的思想,通过训练大数据使模型自主学习,通过交叉验证最终求解出模型的最佳参数组合.改进湖北漳河水库灌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使24座大中型水库年均弃水量减少1080.54万m3,研究区年均缺水量减少126.58万m3.水资源动态配置模型统筹考虑全部供水源的供水能力,减少了水库的弃水量和区域的缺水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配置水资源动态配置模型动态平衡机器学习训练大数据交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