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黄河"八七"分水方案调整的几点思考

    王忠静娄俊鹏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资源是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水权分配是水资源管理的抓手.通过分析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实施以来的水文系列变化、入黄泥沙变化、用水格局改变、跨流域调水、地下水管理和实时调度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水量分配在"八七"分水方案和"大稳定、小调整"等原则指导下的几点思考.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认为未来黄河流域水量分配调整应重点考虑加大生态环境用水比例、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构建大水网增强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并适时建立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市场,以促进水资源效能的不断提升.

    分水方案调整生态流量水权交易黄河

    黄河流域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收敛性及影响因素

    宋敏邹素娟
    6-1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黄河流域碳排放效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2005—2019年的碳排放效率,运用泰尔指数和σ收敛、绝对β收敛探讨了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和收敛性,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5—2019年黄河流域的碳排放效率差距表现出W形的演变态势,流域内九省(区)的碳排放效率差异较大且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阶梯式分布格局.②黄河流域的碳排放效率不存在σ收敛,但全流域和中游地区具有绝对β收敛特征,在发展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碳排放效率低的省(区)会对碳排放效率高的省(区)形成追赶态势.③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对外贸易水平的提高对黄河流域的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则表现为负向影响,其中流域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负向影响其邻近省(区)的碳排放效率.建议: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助力提效,发挥对外贸易带动作用;推进城市建设低碳转型,缓解城市化对效率的正向抑制;充分利用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协同推进流域降碳提效.

    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超效率SBM模型空间计量黄河流域

    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之生态补偿机制优化

    贺辉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黄河流域整体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统一的补偿机制缺失,地方补偿实践较为分散,黄河流域九省(区)主导的次级生态补偿的探索差异较大.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优化的重点为构建"政府私人协同"治理模式,建立纵向统一管理的协调、监管和评价机制.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优化路径为:明确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优化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法律框架、开展黄河流域行政区内部补偿制度的探索、优化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资金来源等.

    生态补偿制度优化高质量发展立法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王艳雷淑珍
    17-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3个子系统中选取20个指标构成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8—2019年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各子系统承载力,采用障碍度诊断模型确定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8—2019年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低级水平稳步上升到良好水平;社会经济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而资源子系统起点较高但波动较大,原因是资源子系统中人均水资源量等指标波动较大;黄河流域各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明显,其中山东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良好水平、甘肃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低级水平,其他省份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级水平;影响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有生活垃圾清运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农民消费性支出、单位能耗下降率、人均GDP、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等9个.

    资源环境承载力高质量发展TOPSIS模型障碍因子黄河流域

    1957—2016年泾河干流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

    陈沛源俞巧李金文马金珠...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泾河为渭河的第一大支流,为了解泾河干流径流量变化特征,以泾河干流甘肃段的4个水文站1957—2016年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和小波变换法对泾河干流的径流量变化趋势、径流量突变年份和周期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对引起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泾河干流甘肃段的崆峒峡水文站、平凉水文站、泾川(三)水文站和杨家坪(二)水文站1957—2016年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且4个水文站径流量突变后年平均值较突变前分别减少了41%、44%、45%和41%;主要存在2~10 a尺度、10~30 a尺度和30 a以上大尺度的周期性变化;径流量突变年份集中在1982年和1986年;从崆峒峡水文站到杨家坪(二)水文站之间的泾河天然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加,且甘肃段泾河干流由上游至下游中小尺度周期性逐渐减弱,大尺度周期性逐渐增强.

    径流量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小波变换法趋势检验泾河

    黄河宁夏段水沙演变规律及冲淤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朱婉依李昆鹏李丽珂郑佳芸...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宁夏段部分河段河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河势摆动致使局部已建工程出现脱溜失效现象,洪凌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以黄河宁夏段下河沿—石嘴山河段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1950—2019年不同时期、不同河段干支流水沙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河势演变过程以及河道与水库泥沙冲淤分布,以期为《黄河宁夏段清淤疏浚(采砂)规划》编制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①1950年11月—2019年10月,宁夏段下河沿站多年平均水沙量分别为298.6亿m3、1.13亿t,汛期水沙量分别占全年的51.7%、84.1%.②1958—2019年,清水河泉眼山站、苦水河郭家桥站水沙量年内、年际变化较大,丰枯悬殊;清水河泉眼山站多年平均水沙量分别为1.14亿m3、0.246亿t,苦水河郭家桥站多年平均水沙量分别为0.97亿m3、0.045亿t.③沙坡头坝下—仁存渡河段经多年微弯型整治,河势已趋于稳定;仁存渡—头道墩河段为过渡型河段,河势大多依地形下行变化不定,局部河段河势摆幅得到了控制;头道墩—石嘴山河段为游荡型河道,河床宽浅,主流摆动不定,河势变化剧烈.④1993年5月—2018年11月,断面法计算沙坡头坝下—石嘴山河段共淤积泥沙2.150亿t,其中主槽淤积0.375亿t、滩地淤积1.775亿t;截至2018年10月,青铜峡水库淤积泥沙5.59亿m3,库容淤损92.2%.

    冲淤量淤积分布水沙演变河势变化黄河宁夏段

    有植被明渠缓冲带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夏冰马鹏宇
    34-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塑料草模拟河道中的柔性淹没植被,通过室内高精度水槽试验,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不同淹没度、不同植被密度及不同流量下柔性淹没植被的水流特性进行测量,计算柔性植被淹没下的床面粗糙度、断面平均流速和阻力系数.对植被淹没下的床面粗糙度、水流雷诺数和阻力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各植被水流阻力系数的回归计算,建立植被水流阻力经验方程.

    明渠流植被阻力系数模型试验粗糙度

    土地利用变化对蓄满-超渗兼容模型参数的影响分析

    胡彩虹查斌李常青杨帆...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考虑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LUCC)的蓄满-超渗兼容模型,结合汾河静乐水文站控制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该流域在1966—2013年3个研究时段内相关模型参数产生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模型检验结果表明,1966—1978年和1979—1998年这2个时段内流域的洪水预报模拟精度均达到乙级预报水平,而1999—2013年其精度未达到丙级预报水平.土地利用变化量与模型参数变化量的对比结果显示,土地利用变化对模型参数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流域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流域的地下水出流能力、下渗能力、蓄水能力以及蒸发能力都有所提高.

    LUCC蓄满-超渗兼容模型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参数

    基于博弈论的汛期小浪底-西霞院-下游河道水沙资源优化分配研究

    王欣唐凤珍李想王远见...
    42-4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黄河中下游小浪底-西霞院-下游河道汛期水沙联合优化调度问题,基于博弈论,以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及下游河道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博弈情景,构建小浪底-西霞院-下游河道水沙资源分配博弈模型,计算2019年主汛期(7月1日—8月31日)不同博弈情景下各博弈方初始效益,并对大联盟合作博弈情景下的各博弈方初始效益进行再分配,探讨基于博弈论的小浪底-西霞院-下游河道水沙资源优化分配的可行性,为实现小浪底-西霞院-下游河道水沙资源优化分配与调度提供科技支撑.

    博弈论水沙资源优化分配小浪底-西霞院-下游河道合作博弈

    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库出库泥沙组分估算研究

    孙龙飞郭秀吉王婷颜小飞...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小浪底水库出库泥沙组分的准确估算,基于2002—2019年调水调沙期水沙系列数据,分别采用XGBoost、KNN、GPR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出库泥沙各组分估算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出库泥沙组分估算是有效的,各模型估算值与实际值之间相关性良好;针对不同出库泥沙组分,KNN算法建立的估算模型的评估指标决定系数最大、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最小,表明KNN算法模型在出库泥沙组分估算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精度.

    调水调沙泥沙组分机器学习估算模型小浪底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