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系连通条件下水环境变化效应模拟

    胡亚伟常东明高子乐贾倩...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新建总干渠—运粮河—涡河和东二干渠—陈留分干渠—惠济河输水通道,以提升灌区连通性,形成有效的输配水网络.为分析水系连通条件下灌区水环境变化效应,基于灌区二期工程范围内河、沟、渠基本构架及水文、水生态环境多项指标监测数据,利用MIKE11软件中水动力模块和对流扩散模块,构建灌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灌区水系水量、水质动态变化,解析水系连通工程对灌区退水受纳水体涡河和惠济河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系连通后涡河和惠济河TN、TP、NH+4-N和NO-3-N的浓度降低,水环境容量增大.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可促进灌区水系水循环,提升水体可再生性,提高灌区退水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

    MIKE11水系连通工程水环境质量水环境容量赵口引黄灌区黄河下游

    河套灌区出让水权对天然植被影响研究

    常布辉李根东苏小飞王会永...
    6-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研究河套灌区通过节水改造进行水权交易对灌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遥感和实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沈乌灌域节水改造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确定沈乌灌域地下水埋深不宜超过3.4 m.同时,基于MIKE SHE模型平台构建沈乌灌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利用地下水观测井数据、地下水流场和排水沟监测流量完成参数率定和验证.利用模型对现状总引水量3.06亿m3情况下的地下水埋深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到2025年将有50%的区域地下水埋深超过3.4 m,到2030年将有78%的区域地下水埋深超过3.4 m.结合地下水埋深与NDVI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断沈乌灌域植被生长状况将受到严重影响,应针对现状取水提出生态补水方案.

    MIKESHE生态环境约束水权交易沈乌灌域河套灌区

    乌兰布和灌域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价格探讨

    曹惠提张广明关丽罡周有文...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作为水权交易的一种最普遍形式,其难点在于确定交易价格.实践中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价格以双方协商定价为主,个别地区政府对交易价格做了约束,但尚未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开展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价格研究,提出既能够体现水资源稀缺性又有利于推动水权交易实施的价格,对于完善灌区水资源配置、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十分重要.以河套灌区乌兰布和灌域典型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费承受能力指数分析法确定灌溉用水户水价经济承受能力,并以此作为交易建议上限水价;以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组成的基础水价为交易理论下限水价,结合研究区现行水价制度及实际管理经验,提出交易建议下限水价.研究得出:研究区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建议上限水价为0.343元/m3,建议下限水价为0.112元/m3.

    水权交易交易价格灌溉用水户乌兰布和灌域

    基于灌溉系统结构和边际效益的田块水权分配方法

    刘畅闫晋阳周龙伟范泽华...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灌溉系统物理结构的不规律性和种植结构差异性造成的水权分配公平性欠缺问题,根据水权的"四权说"(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理论,将确权田块水权拆分为使用水权和占有水权,分别代表田间用水量和渠系渗漏损失量,提出基于灌溉系统结构和边际效益的田块水权分配方法,使用该方法分配田块水权能够保证单位面积的田块得到相同的边际效益,更能体现水权分配的公平性.以河套灌区巴彦套海农场新三斗渠为例,对改善的田块水权分配方法进行实例应用,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

    水权分配边际效益农业用水河套灌区

    大中型灌区高质量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余幸王艳华景明罗玉丽...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构建满足简捷性与完备性的反映灌区高质量发展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省某大型灌区和某中型灌区为例,从用水水平、管理水平、工程状况、种植结构及灌区生态5个方面建立了大中型灌区高质量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3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确定综合权重.开展灌区高质量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1)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大中型灌区高质量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2)国家在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及时对灌区发展现状进行合理评价,确保灌区高质量发展.

    大中型灌区高质量发展用水水平管理水平工程状况种植结构灌区生态

    基于3S的小开河灌区农业灌溉需水量预测研究

    梁冰洁杨芸王军涛常红娟...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农业灌溉决策的关键因素.采用3S技术对灌区的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进行探索,以土壤含水率为预报对象,结合作物生长情况和气象预报,以田间水量平衡方程为理论基础,利用土壤含水率预测灌区农业灌溉需水量.结果表明:小开河灌区5月下旬的预测需水量为621.77万m3,与灌区的统计数据一致,基于3S的灌区农业灌溉需水量预测技术可实现灌区的精准灌溉.

    土壤墒情水量平衡需水量模型农业灌溉预测小开河灌区

    随机供水条件下机压微灌干管管网优化设计研究

    马朋辉苏晓飞王净刘怀宇...
    32-3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对微灌干管管网的优化研究多是在管网布置形式已定的条件下进行管径的选择,且多为续灌或轮灌条件下干管管网的优化,对于随机供水条件下微灌干管管网的优化并不适用.提出了随机供水条件下微灌干管管网布置与管径同步优化方法,以单位面积年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考虑节点压力、管径、流速等约束条件,建立了随机供水条件下微灌干管管网布置与管径同步优化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以控制面积最大为目标的毛管双向布置灌水小区优化模型优化结果为基础进行微灌干管管网优化时,得到的最低单位面积年费用为964.24元/(hm2·a),对应的干管管网控制面积为93.40 hm2.

    微灌干管管网随机供水遗传算法同步优化

    黄河小浪底水库防洪减淤作用与效益跟踪分析

    安新代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以来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淤、兴利等作用.系统分析小浪底水库防洪运用情况和作用,基于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冲淤分析提出水库减淤作用,计算水库防洪减淤效益.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与中游水库群联合运用,共拦洪削峰15场次,花园口站平均削峰率36%,最大削峰流量7560 m3/s,有效避免了下游滩区淹没损失;黄河来沙量减少,水库淤积速度小于设计阶段的,水库对下游河道的拦沙减淤比(1.26)小于设计拦沙期的(1.57),减淤效果较优,尤其在艾山以下河段发挥了较好的减淤效果;按照2020年价格水平,水库实际防洪、防凌、减淤效益年值比设计值多59.27亿元,累计效益现值较工程全部投资(含发电分摊投资)多218.73亿元,表明了黄河水沙调节骨干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为推动古贤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

    防洪减淤效益分析小浪底水库黄河下游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四川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路径研究

    金小琴康莹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黄河流域是全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全流域生态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立足四川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系统分析了当前四川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面临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生态治理与资金投入、生态治理与科技支撑、部门与区域协同等方面的困境,并在借鉴黄河流域其他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四川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应走与文化研究、民生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意识培育等相结合的路径.

    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四川省黄河流域

    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影响

    初丽霞岳远媛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方面切入的可能性,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面板数据,设置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效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计算黄河流域各省(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及各省(区)生态效率在2011—2020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中游地区相对较高、下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2)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能够促进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提升;3)数字经济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维度的发展对黄河流域生态效率产生影响,其中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对生态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开放发展对生态效率的提升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据数字经济各维度发展特征和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效率不均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视技术创新、加强各省(区)之间的联系、优化数字经济开放发展方式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生态效率的建议.

    数字经济生态效率空间杜宾模型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