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湟水流域水沙情势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余欣李其江刘希胜闵敏...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湟水流域水沙变化驱动因素,基于长时间序列径流量、输沙量数据,采用趋势检验法、突变检验法对1956—2020年湟水流域水沙情势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956—2020年湟水流域径流量增长趋势显著(速率为0.2亿~0.5亿m3/10 a),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水沙突变不同步.②上下游各站径流量呈现相对一致的周期变化,主要存在9、22、34、47 a的周期分布;上游湟源站输沙量以30 a尺度为主周期,西宁、乐都、民和站输沙量在11、14、21 a尺度小波震荡能量较强.③水沙变化趋势各异,产水、产沙存在明显异源现象.④侵蚀性降水量、侵蚀性降水天数对径流量变化具有促进作用,侵蚀性降水强度变化引起输沙量的变化,植被覆盖度提高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输沙量减少起到重要作用.

    径流演变泥沙減少湟水流域

    基于K线图理论的河流水位变化表征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王开荣凡姚申杜小康王广州...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总结分析河流水位变化传统表征方法的优缺点,其次运用K线图理论确定水位K线图4个特征水位值的提取方法,最后依据1950—2019年黄河利津水文站相关实测资料,分别绘制基于1 a、10 a周期的3000 m3/s流量对应的水位K线图.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水位变化过程线相比,K线图既能显示单一周期和多个连续周期的水位变化趋势,也可以从中获取水位变化的其他重要信息,表征水位变化的效果十分理想.

    K线图理论水位变化表征方法应用黄河利津站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王闯戴长雷宋成杰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近50 a来青藏高原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1970—2019年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03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结合流域分区,采用双累积曲线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局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插值法,分析青藏高原不同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主体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流域尺度上,年均升温幅度自东南部流域向西北部流域逐渐递增,除恒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出现减少趋势外,其余各流域降水量增加幅度表现为中部及东北部流域较西北部流域大.季节尺度上,生长季升温幅度由中部内流区向周边各流域逐渐减小,生长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非生长季升温趋势与年均升温趋势一致,非生长季降水量增加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流域,降水量减少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及西北部流域.

    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局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青藏高原

    黄河流域极端气候变化气候模式优选

    荐圣淇毛峙闻温跃修严登华...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对有效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及其次生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05年流域历史气象要素指标观测数据,选取10个CMIP5模式,采用逐日偏差校正方法对模拟数据进行偏差较正,并对校正前后的各指标进行对比,从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两个方面对CMIP5模式模拟的数据进行评估,优选出适合黄河流域的气候模式.结果表明:10个CMIP5模式模拟的日最高气温都表现出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在0.18~0.35℃/10 a之间,大多数CMIP5模式模拟的日最低气温上升速率在0.20~0.41℃/10 a之间,MPI、GFDL、CSIRO和CCSM4模式模拟的年降水量表现出下降趋势;各模式模拟的相对误差较小,MPI、MIROC5、GFDL等模式模拟的气温在黄河中下游表现出高估的情况,大多数模式模拟的最大1 d降水量在黄河中游表现出低估的情况;通过数据对比优选出GFDL、FGOALS和CCSM4这3个最适合黄河流域的气候模式.

    气候变化CMIP5模式优选极端气候事件黄河流域

    黄河中下游"五库联调"在2021年秋汛洪水中的防洪作用浅析

    刘刚刘博伦杨飞王远见...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秋汛期间,黄河干支流暴雨频发,3场编号洪水接踵而至,汛情历史罕见.从雨情、水情、汛情以及水库调度的角度总结该次秋汛的特点,并查证列举历史秋汛洪水用以对比.围绕黄河3场编号洪水,通过分析调度过程中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和河口村水库的出入库流量及水位变化,计算得出"五库联调"在3场洪水中的削峰率分别为49.29%、46.10%、47.84%;滞洪作用对比,小浪底>三门峡>故县>陆浑>河口村.分析认为黄河下游局部河道平滩流量不足5000 m3/s是制约水库调度和下游防洪安全的关键因素,提出提高下游河道卡口段行洪能力从而扩大梯级水库群调度空间的建议.

    防洪调度防洪作用秋汛黄河

    封冻河道冰下流速分布规律研究

    苏磊蔺建铭张宝森谢志刚...
    95-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渠中冰盖的存在显著改变断面的水流结构,采用k-ε 紊流模型建立冰盖下水流垂向二维数值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封冻河道冰盖下流速分布的计算,探讨影响封冻河道断面流速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封冻河道的断面流速分布情况主要与床面糙率、冰盖糙率及河道的水流条件等影响因素相关,水流条件相同时,冰盖糙率和床面糙率的比值越小,最大流速点的位置越靠近相对光滑的一侧,且在流动的核心区流速分布并不遵循对数分布规律,在最大流速处流速梯度几乎为零.

    冰盖封冻河道流速分布紊流模型糙率

    基于非均匀离散DP的碧口水库防洪优化调度

    吴海燕刘懿徐华常宗烨...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碧口水库是白龙江流域的重要防洪水利工程,但受常规防洪调度方式限制,水库防洪库容的调节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基于动态规划算法开展碧口水库防洪优化调度研究,以最大削峰准则为目标,建立了水库下泄流量最大值最小模型,同时为解决动态规划求解时"离散度小求解精度低、离散度大计算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非均匀离散动态规划的模型求解方法.通过两场典型洪水过程验证表明,防洪优化调度可充分发挥有限防洪库容的调节作用,使20 a一遇洪水的削峰率达到50.4%,使5000 a一遇洪水的削峰率达到38.9%,相对于常规防洪调度方式不仅削峰效果显著,而且水库下泄流量过程更为平缓.

    防洪调度非均匀离散动态规划碧口水库白龙江

    黄河经济社会-输沙-生态多用水过程协调程度演变

    鲍淑君方洪斌
    106-110,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科学解析多种用水过程之间的协调程度,基于多种用水部门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提出了协调度指标量化多过程用水协调程度.以黄河为例,量化了河道外经济社会、河道内输沙和河道内生态3种用水过程的协作度、竞争度和协调度长期演变过程,结果显示:1988—2019年黄河用水协作度和竞争度的均值分别为0.06和0.33;用水协调度变化范围为0.10~0.82(均值0.46),2002年之后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突变点分别为2012年和2016年;天然径流量、水量统一调度和水库调度模式均为影响黄河多用水过程协调度的重要因素.受径流量衰减、用水量增长等因素影响,黄河多用水过程协调度低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协作关系竞争关系协调度演变过程黄河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张倩歌杨茂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且利用效率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把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足迹分别作为投入指标和非期望产出指标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大部分年份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远高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说明流域水资源长期处于被过度利用状态;黄河中下游省(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高于上游省(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原因在于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于流域中下游省(区),上游省(区)经济发展方式偏粗放型;流域九省(区)中有4个省(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低于1,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抑制了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水资源利用现状不容乐观.

    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黄河

    梯级水库旱限水量确定方法研究

    王宦韦瑞深周祖昊李淼...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水库分级分期旱限水量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将梯级水库进行聚合,提出了聚合水库旱限水量确定方法.以汾河水库和汾河二库为研究对象,将两个水库概化成聚合水库,采用逆序递推的方法确定聚合水库的旱限水量,得到聚合水库在枯水期、农业灌溉期的旱警水量分别为29937万、23945万m3,旱保水量分别为18982万、13501万m3.设置旱限水量后,典型干旱年(1965年6月—1966年5月)生活缺水月数从3个月降低至0,生态和工业缺水月数从5个月降为1个月;生活、工业和生态缺水量降低了2717万m3,农业缺水量增加了641万m3,可以看出旱限水量的制定对跨年干旱起到了调节作用.从各行业整体供水利益角度考虑,农业遭受的损失仍在可接受范围内,缺水量增加不大.旱限水量设置后,可通过小幅减少农业用水量,显著增加干旱年份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供水量.

    梯级水库聚合水库旱限水量汾河水库汾河二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