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浪底工程建设后黄河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周申蓓黄媛媛吕玲玲
    122-12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浪底工程建设及其运行对其上下游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不容忽视.对小浪底工程影响区域河岸带进行研究,并采用当量因子法评估小浪底工程建设和运行期不同区域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小浪底工程建设期河岸带农田和草地面积增大;运营前期工程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正向影响,其中聊城—滨州段河岸带受影响幅度最大;运营后期工程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的正向影响被黄河沿线的土地开发活动削弱,其中工程运营对河口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

    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驱动力小浪底工程

    海绵机场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及效果评价

    杨新湦王倩倩彭晶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国内外海绵城市、海绵机场建设理论与成效,探讨了海绵机场建设的原则和目标,针对我国不同分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适宜不同地区机场的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并以某机场为例,基于SWMM模型验证LID设施的雨洪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建设LID设施后,机场径流总量削减率和峰值流量削减率最大分别为74.0%、51.0%,峰现时间最多延迟16 min;机场飞行区在增设LID设施后溢流节点数减少13.1%,超载管段数量减少20.4%;机场停车场在增设LID设施后溢流节点数减少了6.3%,超载管段数量减少了10.0%;管段最大积水深度减幅为68%,最大流量减幅达63%.机场规划建设LID设施对雨水径流、峰值流量控制效果显著,降低了机场雨水管网系统排水压力的同时,对机场防洪排涝也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机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SWMM模型径流控制防洪排涝

    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率变化状况及阈值预测

    董亚维曹雪峰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土保持率是美丽中国建设的评估指标之一.为了确定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率阈值、给其他支流水土保持率阈值的确定及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精准治理等提供参考,基于不同时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国土壤流失方程等,计算了皇甫川流域2006年、2011年、2019年水土保持率,并以2019年为现状基准年、以2050年为远期目标年,综合考虑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治理难易程度、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要求等,研判流域内远期可能长期存在的水土流失面积、水土保持状况良好面积的上限,并对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率阈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06—2019年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现"双下降"趋势,水土流失面积由2778.99 km2减少到1598.98 km2,剧烈和极强烈土壤侵蚀面积明显减少、轻度以下土壤侵蚀面积明显增加;2006年、2011年、2019年水土保持率分别为14.39%、15.84%、50.74%,2050年水土保持率阈值为71.39%;皇甫川流域不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61 km2,不可完全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926.06 km2,远期将长期存在的水土流失面积为928.67 km2,为了实现水土保持远期目标,还应通过预防和治理再减少水土流失面积670.31 km2.

    水土保持率现状值阈值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皇甫川流域

    深水大坝混凝土裂缝高聚物注浆修复试验研究

    石明生夏洋洋李逢源王超杰...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高聚物注浆技术在深水大坝水下混凝土裂缝修复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中心顶推试验和模型试验,对高聚物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性能及浆液在混凝土裂缝中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聚物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力随高聚物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加,但饱水情况下界面的黏结性能会降低;同时,高聚物浆液在干燥、潮湿或饱水的混凝土裂缝中都能快速填充完整,各测点压力随时间呈增大再减小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同一时刻距离注浆口越远测点压力越小,并且水的存在会使浆液反应固化时间滞后,压力消散速率减缓;此外,高聚物密度分布在裂缝饱水情况下较为均匀,而干燥或潮湿时沿轴线先增大后呈双曲线递减,结合不同密度高聚物的力学性能证明了高聚物注浆技术对深水混凝土裂缝修复的有效性.

    水工建筑物深水大坝裂缝修复中心顶推试验模型试验

    黄河某水库坝前冲刷漏斗形态模型试验研究

    张旭东董占地王志国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水利枢纽运用过程中,泄水建筑物泄水时在坝前会形成冲刷漏斗,漏斗的形状、大小及纵横坡坡比对大坝发电洞孔口门前清具有重要意义.开展黄河某水库坝前漏斗形态的模型试验研究,总结了排沙底孔在冲刷与淤积两种不同运用方式下的漏斗形态、纵横坡坡比变化与特点.与其他已有实测和试验成果进行对比,本次试验结果在定性规律上与已有结果基本一致,在考虑坝前达到冲淤平衡状态、排沙洞可正常运行情况下,模型试验形成的坝前冲刷漏斗形态及范围均偏于保守,漏斗坡度大于原型观测结果.

    水库淤积冲刷漏斗模型试验运用方式

    引黄灌区集中与分散沉沙方式分析

    梁祥金张华岩姚娅杰
    145-14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泥沙含量大,引黄必然引沙,妥善处理引黄泥沙,选择合适的引黄灌区沉沙方式,是灌区建设和效益发挥的重要课题.结合河南省赵口引黄灌区引黄沉沙方式的实际需要,通过分析沉沙池集中沉沙和渠道分散沉沙两种方式的沉沙效果,得出引黄灌区集中沉沙和分散沉沙均是可行的.在保证运行管理到位的前提下,采用分散沉沙可有效化解征迁矛盾,节省建设资金,基本满足灌区的运行需要,为今后引黄沉沙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引黄灌区沉沙方式集中沉沙分散沉沙

    基于SPEI和信息扩散加权一阶局域法的旱涝特征分析

    段春青陈晓楠许新勇靳燕国...
    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区域旱涝变化规律,在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计算旱涝程度的基础上,利用小样本数据分析的信息扩散技术,对旱涝发生的频率和趋势特性进行研究,并新提出信息扩散加权一阶局域法的混沌时间序列旱涝预测模型.以西安市为典型研究区,根据1951—2015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选取该区域玉米成熟期9月份为研究时段,分析该区域不同程度旱涝发生的频率分布规律、趋势变化规律及趋势预测情况等.研究表明:①发生中旱及以上程度的干旱频率约19.5%,发生中涝及以上程度的渍涝频率约17.5%;②1951—1962年呈偏旱趋势,1963—1986年呈偏涝趋势,1987—2002年又呈偏旱趋势,2003年后再次呈偏涝趋势;③旱涝序列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为0.1492.利用新的混沌预测模型对1985—2002年旱涝趋势逐年滚动预测,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验证了信息扩散加权一阶局域法的有效性.

    旱涝SPEI混沌信息扩散李雅普诺夫指数

    水工金属结构BIM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春龙王正中李岗邹今春...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中金属结构设备分散且多样,设备设计、制造等全过程参与主体较多,信息资源量大,工程参与主体之间存在"信息孤岛",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依托里底、乌东德水电站等工程,借助BIM技术对金属结构设备的模型数据库建设、工程图纸表达、数字化设计和移交等进行了研究.运用知识工程、人机工程仿真功能在虚拟产品体验、虚拟制造和运维等方面进行了BIM深化应用,以期为类似工程金属结构的BIM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金属结构BIM技术数字化设计知识工程人机工程

    黄河中上游史前、商周考古——评《黄河中上游史前、商周考古论文集》

    薛晔莉
    161-163页

    基于历史视角探析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评《黄河与中华文明》

    陈志欣
    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