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军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军医
人民军医

月刊

1000-9736

rmjy@pmmp.com.cn

010-51927300-8012

100036

北京市复兴路22号甲3号《人民军医》杂志编辑部

人民军医/Journal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月刊。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突出报道常见病、多发病和创伤防治、防护技术和临床经验,以军民兼顾,面向基层为办刊特色。先后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奖和北京市优秀科技期刊全优奖。为中国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确认为全国特种医学和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部队卫勤训练现状及对策

    孙波孙国琳周强
    1167-1170,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勤训练是指为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所进行的训练,包括卫勤指挥训练、专业技术训练、自救互救训练等。该文结合部队卫勤训练转型,分别从院校及机关层次梳理分析了院校教育、任职培训、进修学习、集中训练等卫勤训练现状问题,从部队层次梳理分析了单人训练、班组训练、连训练等卫勤训练特点,并就部队卫勤训练提出了全员参训、狠抓教学、强化重点、夯实基础和利于实战等对策建议,旨在为提高部队卫勤训练质量提供参考。

    卫勤训练训练改革实战化部队

    新体制下联勤医院卫勤训练中心建设探讨

    赵磊刘巍靳兴李方方...
    1171-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联勤医院卫勤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是提升联勤卫勤力量训练水平和保障打赢能力的有力举措,也是深化军队卫生改革的切实途径。该文针对新体制下联勤医院卫勤训练中心建设,探讨了构建三级联勤卫勤训练体系的设想,提出建设标准化模拟伤病员系统、打造服务型卫勤训练平台、推动卫勤训练资源军民共建共享等措施建议,以期为新体制下联勤保障部队卫勤训练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卫勤训练医院联勤战伤救治军民融合

    军队队属医院疾病预防体系建设初探

    孙波孙国琳吴祥坤边巍...
    1175-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队队属医院作为承担战役方向卫勤保障的重要力量,其疾病预防体系建设面临适应新要求、履行新职能、开拓新局面、实现新发展的客观现实。该文分析了队属医院疾病预防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设立专项机构、明确工作内涵、强化技术储备、注重实际检验和加强跟进指导等工作任务与内容,提出了做强体系、提升能力、瞄准难点和紧盯作战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强队属医院疾病预防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队属医院疾病预防体系卫勤保障

    航天发射精准卫勤保障的做法与思考

    王家宾徐学武刘冬霞张胜良...
    1179-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天发射医学应急救援是完整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整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方法。该文借鉴以往航天发射卫勤保障的实践经验,分析了航天发射场、着陆场卫勤保障特点,从预前准备、力量投放、转运后送等3个方面提出精准卫勤保障的对策措施,以期提高发射场、着陆场卫勤保障水平。

    航天发射卫勤保障发射场着陆场

    军队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化体系建设探讨

    刘振华周开园姜俊张建杰...
    1183-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医疗救援具有快速高效、灵活机动及受地理空间限制少等特点,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中已凸显其优势,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备的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化体系,但我军航空医疗救援起步较晚,其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发展水平滞后于发达国家军队。该文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军内外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化体系建设经验,探讨构建具有军队特色的"航空医疗救援基地-不同作战方向救援分基地-临时起降场"三级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化体系,旨在提高我军航空医疗救援水平,为实现联合作战条件下全疆域航空医疗救援任务提供理论参考。

    航空医疗救援军队网络化体系建设

    伤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应用

    王璐瑶商艳霞郭维博颜芳...
    1187-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重的灾害事故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且伤情种类及严重程度复杂多样,救援过程中实施快速准确的伤员分类,是保障批量伤员得到及时后送和有效救治的基础,伤票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伤票原本主要用于军队战时伤员救治,近年来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运用也逐渐增多。伤票是将伤病员伤情信息从灾区传递到各级救治机构的重要载体,是医务人员迅速准确判断伤病员伤情的重要依据。该文综述了伤票的起源、发展与应用特点及国内外应用进展,探讨了伤票用于灾害医学救援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伤票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伤票战伤救治军事医学灾害救援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野战方舱医院战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效果观察

    丁小勇郑喜灿吕洋刘高峰...
    1191-1193,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CVC)用于野战急救方舱医院战创伤失血性休克伤员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以Wiggers法造成失血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成年雄性山羊16只,按照输液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只。对照组取山羊腿部静脉建立外周通道,观察组取山羊颈部静脉建立CVC通道。液体复苏2h,比较两组穿刺建立静脉通道所用时间、首次给药所用时间及输液速度(包括全血、胶体液、晶体液3种类型复苏液体),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回升至60 mmHg所需时间及复苏前后心率(HR)、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穿刺建立静脉通道所用时间和首次给药所用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MAP回升至60 mmHg所需时间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胶体液、晶体液3种复苏液体的输注速度均非常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液体复苏2h后,对照组HR较休克前仍非常显著增快,MAP、SaO2较休克前非常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SaO2较休克前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与休克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VC置管在野战方舱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山羊中可实现快速液体复苏、迅速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其输液速度和抢救效果优于外周静脉通道。

    野战方舱中心静脉导管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

    针刀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军事训练致慢性腰肌劳损效果观察

    唐伟伟李端芳徐梓辉
    1194-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刀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军事训练致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10月在某部军事训练中出现慢性腰肌劳损官兵265例,将符合入选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48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依次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剔除由于多种原因退出该研究者后,共入组232例,其中,观察组117例,对照组115例。观察组采用针刀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NRS)、疼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疼痛持续时间及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NRS评分分值、疼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非常显著降低(P<0。01),且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每次发作疼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非常显著缩短(P<0。01),且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NAS正性情绪分值均较治疗前非常显著升高(P<0。01),且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ANAS负性情绪分值均较治疗前非常显著降低(P<0。01),且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军事训练致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局部注射治疗。

    军事训练腰肌劳损针刀局部注射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海战骨折伤员急救操作培训的效果观察

    朱磊杨鹏陆嘉佳马骏...
    1198-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辅助海战条件下舰船上严重骨折伤员急救操作实践教学,解决现地教学中的"场景"难点,探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改革,强化培训效果。方法:设计基于VR技术的恶劣海况状态下舰船上骨折伤员急救操作模拟训练平台,应用于海军医师严重骨折伤员急救操作项目的培训。结果:培训后,学员理论考试成绩(85。24±3。12)分,非常显著高于培训前(72。50±17。54)分(P<0。01)。培训后,学员对课程兴趣显著增强,对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掌握速度和程度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满意;教员对教学质量评价自评均分为66。7分(满分70分)。结论:将VR技术运用于海战条件下舰船上严重骨折伤员急救操作实践教学中培训效果较好,该模拟训练方法适合实战条件下外科急救操作训练,值得推广。

    海战舰船骨折伤员救治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环境

    某部驻岛礁官兵口腔疾病患病特点调查

    秦婴逸李冬冬杨媛媛吴骋...
    1204-1207,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某部驻岛礁官兵罹患口腔疾病的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某部驻岛礁官兵罹患口腔疾病880例次,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相关标准,以某岛礁医院门诊数据为依据,收集官兵口腔疾病的门诊就诊记录,如主要疾病诊断、性别、年龄、就诊日期等。分析官兵口腔疾病的患病特点,包括各病种分布、不同年龄段的病种分布、就诊时间,以及病种分布与就诊时间、年龄的对应关系等。结果:(1)某部驻岛礁官兵罹患口腔疾病包括牙龈炎、冠周炎、龋病、牙周炎和牙髓炎,分别占38。52%(339/880)、27。27%(240/880)、15。80%(139/880)、10。34%(91/880)和8。07%(71/880);未见其他疑难或罕见病例。不同年龄段官兵口腔疾病的病种分布,均以牙龈炎最多见(超过1/3),其次是冠周炎,龋病居第3位;不同年龄段官兵各病种构成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2)官兵口腔疾病不同病种的就诊量,随着就诊时间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其中,牙龈炎就诊量在8-9月较高,在10月急剧下降;冠周炎就诊量在9-10月出现低谷,11-12月则到达高峰;龋病就诊量在7月、10月较高,8-9月、11-12月略有下降。(3)官兵口腔疾病的病种分布与就诊时间的对应分析结果显示,牙龈炎高发于8月和9月,冠周炎高发于11月,牙周炎高发于12月,牙髓炎、龋病高发于7月和10月。官兵口腔疾病的病种分布与年龄的对应分析结果显示,牙龈炎、龋病与年龄的对应关系不显著,在各年龄段的分布较为均衡;冠周炎以24~26岁年龄段较多见,牙髓炎以≤23岁年龄段较多见,牙周炎以27~30岁年龄段较多见。结论:某部驻岛礁官兵口腔疾病以牙龈炎、冠周炎较多见,其病种分布与就诊时间、年龄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应根据官兵罹患口腔疾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高官兵口腔保健水平。

    岛礁部队官兵口腔疾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