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军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军医
人民军医

月刊

1000-9736

rmjy@pmmp.com.cn

010-51927300-8012

100036

北京市复兴路22号甲3号《人民军医》杂志编辑部

人民军医/Journal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月刊。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突出报道常见病、多发病和创伤防治、防护技术和临床经验,以军民兼顾,面向基层为办刊特色。先后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奖和北京市优秀科技期刊全优奖。为中国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确认为全国特种医学和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军驻岛官兵非特异性下腰痛多学科联合阶梯治疗效果观察

    孙莉查峰杨小娟熊晓洲...
    479-482,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驻海岛海军某部官兵发生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现状,观察综合治疗方案用于官兵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某医疗队采用骨科、中医理疗科、疼痛科等多学科联合阶梯式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海军官兵NLBP患者进行治疗,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疼痛原因、疼痛缓解情况、注射治疗比例和治疗效果等。结果:医疗队驻岛2个月期间,共治疗664例NLBP。经过中医理疗5天后,664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613例疼痛缓解显著且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51例疼痛虽显著缓解,但VAS评分仍>3分。对VAS评分>3分者行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1次。664例VAS评分均≤3分后,继续进行15天的康复锻炼,所有患者均返回工作岗位。结论:采用多学科联合阶梯式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驻岛海军官兵NLBP,疗效显著。

    多学科联合非特异性下腰痛中医理疗注射治疗

    某部特勤官兵疗养流调查与对策研究

    李博聂欣许春娜刘兆强...
    483-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某部官兵疗养流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变化规律,为合理优化疗养资源配置,提高疗养中心管理效能,助力部队战斗力恢复、生成和提高,推动疗养事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数据统计,分析2016-2019年某部官兵在某军队疗养中心疗养的疗养流变化情况。结果:(1)某部疗养官兵中,男性占79。6%、女性占20。4%;年龄以31~40岁、41~50岁年龄段居多;来自内陆地区占89。9%,来自沿海地区占10。1%;北方地区疗养员占46。6%,西部地区占34。7%,南方地区占18。8%。(2)某部官兵的疗养期实际完成率为:2016年70。9%,2017年70。4%,2018年68。3%,2019年67。3%。(3)疗养收容量呈波浪式周期性变化,单月收容量峰值多在7月或8月,低谷常出现在每年的1月或2月。结论:该部官兵疗养流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规律。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探讨疗养机构管理发展策略,对疗养机构的建设发展和对接新时期使命任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官兵疗养流分析对策

    某部新兵军事体育训练伤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陈志新王凤鸣郭宁徐楠...
    487-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新兵入伍训练阶段军事体育训练伤发生情况,了解受伤规律,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某部新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军事体育训练伤调查问卷》,共有效调查新兵1800例,其中男1600例,女200例;汇总调查结果并统计分析军事体育训练伤发生率及常见损伤类别和受伤部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军事体育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对策建议。结果:(1)总体情况:1800例共发生军事体育训练伤694例,训练伤发生率38。6%;(2)发生训练伤新兵性别:男610例(38。1%),女84例(42。0%),男女新兵训练伤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3)损伤类别:软组织损伤443例(63。8%)、骨关节损伤194例(28。0%)、器官损伤57例(8。2%);(4)受伤部位:头颈部76例(11。0%)、胸腹部56例(8。1%)、腰背部112例(16。1%)、上肢188例(27。1%)、下肢251例(36。2%)、其他11例(1。6%);(5)危险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伍前未接受体育训练、训练计划安排不合理、准备活动时间<10 min、整理放松时间<10 min、日均训练时间>4 h、既往有外伤史、对训练具有恐惧抵触心理等,是发生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某部新兵军事体育训练伤的发生具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军事体育训练伤受伤部位损伤类别危险因素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下中巴空军联合训练卫勤保障做法和体会

    代锋章陈阳李晓军张哲...
    491-493,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之际,空军某部于2020年12月赴巴基斯坦参加中巴空军联合训练,历时20余天,圆满完成联训任务。新冠疫情背景下执行出国联合训练卫勤保障任务,在该部尚属首次。该文分析了新冠疫情防控常态下出国联合训练实施卫勤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了卫勤保障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对我军今后执行类似联合军事任务卫勤保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新冠疫情中国巴基斯坦空军联合训练卫勤保障

    基层部队热射病防治工作探讨

    胡超杨若腾唐超蔡超雄...
    494-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以来,基层部队任务重心逐渐向实战化军事训练倾斜,官兵训练时间、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其中,野外高温环境下驻训、演训任务增多,增加了热射病发生风险。同时,基层部队组训科学性不强,基层卫生连卫勤保障能力有限,使热射病的预防和治疗存在一定困难。该文针对卫生连卫勤保障能力,结合基层官兵需求,探索基层部队热射病防治策略,旨在为基层部队夏季训练任务开展和官兵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更好地卫勤保障。

    热射病基层部队卫勤保障

    卫生士官提高军事训练伤防治能力的思考

    梁媛媛时潇麻超于莉颖...
    498-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事训练伤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军事训练伤防治工作已成为部队日常卫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分析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因素和军事训练伤防治现状,剖析基层部队卫生士官在军事训练和训练伤预防、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岗位职责,就卫生士官如何提升军事训练伤防治能力提出建议。

    军事训练伤卫生士官防治能力培养

    新体制下军队院校门诊部提升服务质量的探讨

    吴敏朱真真
    502-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军队院校门诊部纳入驻地联勤保障部队体系医院管理,医疗保障模式发生较大变化。新体制下,军队院校门诊部如何依托联勤医院成熟完善的医疗平台及卫勤资源,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该文梳理了某军队院校门诊部转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分析了存在的矛盾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院校官兵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参考。

    新体制院校门诊部服务质量卫勤保障

    军事训练应力性骨折研究现状

    高金卯张水宽曹克奎
    506-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力性骨折是发生在负重骨骼的过度使用性损伤,常见于胫骨、股骨和跖骨。近年来军事训练中训练伤尤其是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呈高发趋势,为部队战斗力的稳固和提升带来了挑战;此外,基层军医对应力性骨折认识不足、处置不当、预防不到位等也是其高发的原因之一。该文综述了军事训练中应力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常见的应力性骨折类型以及治疗和康复锻炼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促进基层部队卫生人员加深对应力性骨折的认知和了解,为减少训练伤和维护官兵健康提供参考。

    应力性骨折军事训练X线平片MRICT

    舰船远航期间良性位置性眩晕误诊为晕船1例

    周建光周颖奇刘长云李静...
    510-51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舰船航行期间,乘员容易发生眩晕、呕吐症状,其常见原因是晕船,是海上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眩晕症状的产生可由一系列疾病引起,需要与晕船进行鉴别。该文报告海军某舰船远航期间,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误诊为晕船1例。该例确诊BPPV后即予以Epley法复位,并给予倍他司汀口服,治疗效果良好。该例提示远航眩晕发病原因除考虑晕船外,需要排除BPPV及前庭发作、直立性低血压及航行后期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持续性姿势性心因性头晕,及时对因治疗,为远航任务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远航晕船良性位置性眩晕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组织与实施

    皮均宁蔡智斌马龙张会明...
    512-516,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手段,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新冠疫苗的研发、采购和接种,以期早日控制疫情。我国实现全民应接尽接的国家计划,估计需要有若干亿例次以上接种任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日常计免门诊难以完成,只能以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形式实现。该文结合某军队门诊部多年从事疫苗接种和近期多次组织新冠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实践,从前期宣教、时间选择、场地划分、功能区布置、人员培训、物品准备、医护着装、流程设计、冷链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总结了相关的做法,探讨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对策,旨在减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和异常反应的发生,保证接种工作安全顺畅完成。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