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论坛
人民论坛

贾立政

旬刊

1004-3381

rmlt@people.com.cn

010-65363747

100733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9号楼

人民论坛/Journal People's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理论刊物。研究和宣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推进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活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国际镜鉴与实践进路

    李慧敏桂翔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其强调通过集群要素的综合运用来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以创新要素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并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完成制造业"三化"转型任务.对此,应从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规划、重塑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生态、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动能等方面,探索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实践进路.

    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国际镜鉴协同效应高质量发展

    让绿色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贾靖陈璐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树立和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公众绿色消费意识不断增强,绿色消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然而,绿色消费态度在向绿色消费行为转化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阻力.促进绿色消费,缩小绿色消费态度行为差距,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与协作.

    绿色消费态度行为差距干预策略

    "一带一路"为国际青年人文交流带来新机遇

    王宇航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开启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纪元,中国提出的顶层设计和相关政策为青年人文交流提供了时代契机,高级别人文交流、教育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为青年人文交流提供了广阔天地,中国式现代化更是为新征程"一带一路"青年人文交流提供了战略机遇,下阶段应在倡议对接、品牌建设、媒介沟通、数字转型、格局构建和节点城市等多方面汇聚青年人文交流的资源力量.

    "一带一路"青年人文交流中国方案

    提升中华文化在中亚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力

    庄玉琳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亚国家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通道和关口大门,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地位.受自然地理距离、语言文字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中华文化在中亚青年群体中的传播仍显不足.因此,要丰富和创新传播平台、载体及机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深化高等教育合作、用好新媒体新技术等有效路径,推动中华文化在中亚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中国—中亚青年凝聚共识、携手谱写共同发展新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中亚青年群体传播力

    新职业群体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苏文帅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业态的迅猛发展,新职业群体层出不穷,且群体规模逐渐扩大,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劳动力涌入,为处于择业期的青年提供了更多元的就业选择.由于新职业就业形式灵活、用工关系复杂多元,在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的同时,也面临一定问题与挑战.针对当前新职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应统筹处理好促进新业态发展与维护新职业群体劳动者权益的关系,多措并举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更好地保障新职业群体劳动权益,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新职业群体劳动关系劳动权益保障

    "演出经济"成为城市新流量密码

    何志武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的演出市场呈现出大城小城同频共振,演出地域全面下沉,演出品类全面覆盖,跨城观演成为潮流的生动局面.演出经济亦成为各地拉动旅游收入、提振服务业消费、提升城市流量的"新密码".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认识到举办演出对于繁荣本地经济的重要意义,相继出台多重利好政策助推演艺市场发展.要推动演出经济行稳致远,必须深入洞察消费人群的多元化需求,推出适销对路的演出产品和服务,加强多层次多类型演艺资源供给,促进演出市场的持续繁荣.

    演出经济流量密码社交媒体情绪价值

    "村超"出圈:乡村文化振兴新力量

    周立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让更多基层群众投身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发挥乡村内生动力,启动在地化知识体系和文化传统.贵州榕江"村超"火爆现象表明,基于全球本土化和在地化视野,可以理解并尊重乡村的知识传统和文化传统,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找到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因势利导精耕乡村体育土壤,发展乡村在地化体育,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乡村体育文化长期繁荣,从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乡村振兴乡村体育在地化"村超"

    "国号"中的历史流变

    胡阿祥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古代,国号既是家天下的标志,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的符号.中国古代国号皆具或显或隐的美义,这些"美号",或与君主的统治息息相关,并发挥出多样的现实功能,或体现了非汉民族的"汉化"倾向,从而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思想基础与政治根本.解析中国古代国号与国家之间的名实关系,既有名实相副者,也有名实不副者;既标示着相应王朝的特征所在,也隐藏着不少值得发掘的重要内容;国号又有转为名号、族称与域外称谓者,这彰显了相应王朝的地位与影响.至于大量存在的相同国号,后人采取了冠以顺序词、方位词、国姓以及缀以地名、五德或使用代称等处理方法,以求加以区别.

    国号国家中国古代历史名实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