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能动力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能动力工程
热能动力工程

邹积国

双月刊

1001-2060

rndlgch703@163.com

0451-55654932、56637728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52号

热能动力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七0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期刊、主要是以军转民,军民结合为报导方针,大力报导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热能动力工程杂志为双月刊,每期112面,主要读者对象为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正弦波纹微通道内单相流动及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李辉吴明昊谷晓建王祥和...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正弦波纹微通道中的单向流动和对流换热特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波幅为 125~500 μm范围的正弦波纹微通道中,入口雷诺数Re在100~1 000 条件下冷却液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波幅和雷诺数的增加均会导致流动压降和摩擦因子增加.当Re=400、波幅A从125 μm增加至500 μm时,流动压降和摩擦因子分别升高至原始值的3 倍和2 倍,从而显著增加了流动阻力,表明波幅增强了流道内部的流动和扰动,提高了换热效率;当波幅A=500 μm、雷诺数Re由100 增加至1 000 时,压降增大约50 倍,摩擦因子增大约10 倍,传热系数增大5 倍,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流道内冷却剂的流速和摩擦因子也随之增加,流动扰动性越强,传热系数也越高.

    波纹微通道温度均匀性强化换热流动阻力数值计算

    R410 A在光管及强化管管外冷凝换热的数值研究

    成简陶乐仁李猛金程...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流体体积法(Volume of Fluid,VOF)多相流模型和Lee相变模型对制冷剂在水平光管和强化管管外的冷凝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平光管和强化管外液膜的瞬时液膜流动特性,计算了不同工况下光管和强化管的冷凝液膜厚度,及其与局部冷凝传热系数及管外冷凝传热系数的关系,并对不同制冷剂在相同工况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和Nusselt解析解具有良好一致性,误差均在 10%以内;局部传热系数大小对液膜厚度的分布非常敏感,且强化管管外冷凝传热系数约是光管的 6 倍;结合冷凝液膜的分布和制冷剂物性参数可得R410A的管外冷凝系数最高,而R1234yf则最低.

    冷凝换热CFDVOF双侧强化管冷凝液膜

    低阶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董波金晶梁国威顾晨恺...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低阶煤与生物质的共热解特性和协同作用机理,采用热重-质谱联用设备对不同配比的淖毛湖煤与杨木、玉米秆进行非等温共热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低阶煤与生物质共热解中的协同作用与掺混比例和生物质种类有关,当淖毛湖煤与杨木的混合比为3∶1时,共热解促进了挥发分的释放,半焦产率降低,氢气与甲烷产率低于加权计算的理论值,协同作用最显著;淖毛湖煤与玉米秆共热解时,协同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挥发分的释放,提高半焦产率;CaO是影响杨木、玉米秆与淖毛湖煤共热解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共热解协同作用影响显著,能够延迟生物质的热解并降低淖毛湖煤的热解温度,增加热解区间的重合度,促进煤与生物质挥发份之间的反应.

    低阶煤生物质共热解协同作用氧化钙

    中国主导全球风力涡轮机市场

    孙嘉忆
    103页

    辅助通风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变工况研究

    刘军张冲刘鹏飞陈学宏...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变运行工况对辅助通风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淋水面积为 7 500 m2 的辅助通风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辅助通风对塔内空气流场及温湿度场的作用规律,计算了不同循环水流量、淋水密度和环境湿球温度下冷却塔的通风量及循环水温降,并与常规冷却塔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进风口辅助通风主要提高了风机迎面区域和冷却塔中心区域的通风量,且其对中心区域气水换热的强化作用最明显;辅助通风对整塔通风量的提升量基本保持在1 160~1 200 kg/s之间,随运行工况的变化程度较小;随着循环水量的增加,辅助通风对循环水温降的增效作用越来越明显,温降最大升高了0.4℃,而进塔水温和环境湿球温度基本不影响辅助通风对循环水温降的增效作用.

    湿式冷却塔辅助通风变工况特性通风量循环水温降

    燃准东煤锅炉水冷壁灰沉积特性研究

    张文超胡丽娜程泽宁丁琦恒...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炉内燃烧,降低水冷壁结渣,以某电厂 660 MW超超临界燃准东煤四角切圆锅炉为研究对象,在气固两相燃烧模型的基础上加载自定义的udf程序并耦合飞灰颗粒沉积模型,对锅炉辐射受热面灰颗粒沉积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75%THA工况下,炉膛26~29 m和32~35 m高度区间内受热面的灰颗粒沉积速率最大;炉膛四墙的灰沉积分布具有相似性,沿着锅炉宽度和深度方向,壁面中间位置灰颗粒沉积速率最大,并且向两边逐渐减少;当负荷由75%THA增大到100%THA时,壁面灰颗粒沉积速率和沉积范围变大.

    水冷壁灰沉积数值模拟结渣准东煤

    基于TPMS的空气-燃油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

    杨晓军张雪丽李国良
    123-13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换热器高换热特性、低阻力变化的设计要求,开展三重周期极小曲面(TPMS)换热器结构在航空发动机工作条件下的探索.本文选取了Gyroid,I-WP,Diamond,Primitive和Fischer-Koch S 5 种具有较大潜力的TPMS换热器结构展开研究,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在航空发动机工作条件下,5 种TPMS换热器的流动换热特性,分析质量流量变化对传热系数和压降的影响,总结出空气侧和燃油侧的摩擦系数和努塞尔数与雷诺数的关联式,并与螺旋套管(TTHC)换热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热性能方面,TPMS换热器传热系数沿结构横向呈周期性变化;在冷侧,TPMS换热器的努塞尔数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Primitive,I-WP,Gyroid,Diamond,Fischer-Koch S;在阻力性能方面,I-WP换热器摩擦系数最低,压降损失最小.与TTHC换热器相比,5 种TPMS换热器流动情况更加复杂,努塞尔数和摩擦系数均得到提高,I-WP换热器摩擦系数提升得最低,提升值为0.705;Primi-tive换热器努塞尔数提升得最高,提升值为为833.66.

    TTHCTPMS努塞尔数摩擦系数换热器

    基于PSO-IWOA改进算法的CFB锅炉燃烧系统建模

    王琦刘祥张静荆蕊蕊...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CFB锅炉建模方法需要调节参数过多、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改进鲸鱼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mprov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PSO-IWOA)的建模方法,即利用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采用动态螺旋更新、改进收敛因子、引入粒子群自适应惯性权重,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应用PSO-WOA算法对CFB锅炉燃烧系统进行建模,并通过实验进行模型有效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PSO-IWOA算法能建立较为精确的燃烧系统模型,该算法将模型精度提高了86.51%.

    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鲸鱼算法系统模型快速辨识

    基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回归的风力发电预测算法

    彭嘉宁徐鹤勇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精确的风能出力预测,保障风力发电系统稳定并网,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精确风力发电功率预测算法.该算法以回归树和随机森林模型为基础,对风力发电影响因素进行特征重要性评估;基于特征筛选理论,构建最优特征集合;使用最优特征集合输入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实现风力发电功率的预测.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使用实测数据开展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使用随机森林模型,本文算法大幅提高了预测精度,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19.67%;相比于长短时神经网络模型,本文算法在保持同样高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模型复杂度以及所需的训练时间.本文算法能够实现风力发电功率精确预测,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风力发电功率预测支持向量回归随机森林模型

    冲刷作用下大型单桩式风力机多物理场动力学响应分析

    师浩东闫阳天岳敏楠李春...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冲刷及风-浪-地震载荷对大型海上风力机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土-构耦合效应的单桩支撑结构有限元模型,对风力机进行时域分析.结果表明:冲刷对风力机高阶模态影响更大;仅有风-浪载荷激励时,随冲刷深度增加,风力机塔架和桩基整个时程曲线不断上移,位移显著增加,塔架和桩基主要运动都发生在湍流风来流方向;在风-浪-地震载荷联合激励下,塔架和桩基动力学响应有所差异,当冲刷深度较小时,风力机塔架位移逐渐增加,但随着冲刷深度增加,塔架位移反而逐渐减小,而桩基位移随冲刷深度增加一直减小;风力机受风-浪-地震载荷作用下各冲刷深度塔架和桩基位移相较于风-浪载荷时都有所增加.

    海上风力机基础冲刷地震土-构耦合多物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