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能动力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能动力工程
热能动力工程

邹积国

双月刊

1001-2060

rndlgch703@163.com

0451-55654932、56637728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52号

热能动力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七0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期刊、主要是以军转民,军民结合为报导方针,大力报导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热能动力工程杂志为双月刊,每期112面,主要读者对象为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研究进展

    刘小克陆景贺刘潇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是当前最具代表性的先进燃气轮机燃烧室,在实现超低排放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结合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工作原理,介绍了国内外燃烧室流场组织方法,分析了不同燃烧室中油气匹配方法的差异.从旋流器主要参数、燃油雾化掺混方法和燃油分级方法3个方面梳理了燃烧室燃烧与排放特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基于现有研究内容和技术发展趋势,认为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应向低阻损失、超低排放、高燃烧稳定性的方向发展.

    燃气轮机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旋流器雾化掺混燃油分级排放

    纳米流体在不同类型热管中传热特性研究进展

    钟天明白浩贤何志林方诗雯...
    15-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纳米流体的制备和热特性以及不同纳米流体材料在振荡热管、重力热管、平板热管中应用传热特性研究,总结了目前纳米流体应用于热管中存在的颗粒滞纳性、不均匀分散等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大量研究表明:使用金属纳米颗粒、合适的纳米流体配比等可有效强化热管传热,当纳米流体质量分数范围为0.01%~3.00%时,传热效率存在峰值.通过对若干最新的纳米流体热管相变传热模型开展了传热模型新实验工况的适用性分析,发现Mohseni模型在新条件下的平均计算偏差约为±13.8%,并基于该模型提出更适用于新工况的模型,其平均误差为±3.4%.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纳米流体传热应用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寻找颗粒聚合纳米流体的二次非接触反聚合手段是未来纳米流体在热管中可靠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

    纳米流体热管传热特性传热模型

    混流泵导叶径向高度对其水力性能的影响

    鞠东兵李伟楠王超谢蓉...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混流泵导叶径向高度对其水力性能的影响规律,沿某混流模型泵导叶出口径向对其进行不同程度截短,设计出导叶径向高度不同的几种改型泵.针对改型泵以及导叶径向高度未被截短的原型泵,基于NUMECA软件平台,对混流泵内部流动进行了全工况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各泵的变工况水力性能.通过分析泵内部流场和静压分布,揭示了导叶径向高度对该型混流泵过流部件内部流动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相对原型泵和其他改型泵,导叶径向高度截短至原导叶高度的90%时,导叶与压水室蜗壳的匹配性提升效果最佳;在设计流量工况下,该改型泵导叶与蜗壳内总的流动损失比原型泵减少2.85个百分点;在1.2倍设计流量工况下,该改型泵的扬程比原型泵高11.15 m,效率提高3.46%;在全工况范围内,原型泵的最低效率约为75%,最高效率约为89%,而该改型泵的最低效率约为81.6%,最高效率约为89.4%,拥有更宽的高效工作区间和更优的水力性能.

    混流泵水力性能导叶径向高度数值模拟流动损失

    主汽温偏差引发振动波动原因的分析与试验研究

    曹仲勋申智勇段旺权杨建刚...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某型1 000 MW汽轮机高压转子振动不稳定问题,试验研究了转子振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高压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主汽温偏差对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汽温偏差改变转子和汽缸同心度,产生不均衡汽流力作用到转子上改变了轴承载荷,进而影响振动;该机组高压转子1号轴承磨损后轴承间隙增大、轴承刚度减小,主汽温偏差对不稳定振动影响程度增大,并导致振动响应最大部位向1号轴承侧移动;采取减小主汽温偏差、防止轴承乌金偏磨、减小轴承间隙等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减振效果.

    振动汽轮机轴承刚度不平衡响应

    航空发动机增压级过渡段流动损失机理研究

    张劭钦刘臻梁何中海吴亚东...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航空发动机过渡段内部流场的流动机理和损失机制,促进航空发动机的整机性能提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某航空发动机增压级过渡段进行了流场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过渡段出口流场在20%~90%径向位置处分布较为均匀,气流的总压损失主要集中在支板尾缘和上下壁面附近;主要损失机理包括下壁面曲率引起的附面层分离和支板表面附面层分离;角区的二次流扰动沿流向始于下壁面曲率最大处;总压损失会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流速越大的总压损失增量也会越大,流速为140~170 m/s时总压损失系数增量是流速为80~110 m/s时的7倍.

    轴流压气机过渡段数值模拟角区分离1/3倍频程

    贫预混多喷嘴燃烧流场及火焰结构几何模化方法研究

    陆羽笛史挺姜海燕葛冰...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燃气轮机燃烧室多采用多喷嘴贫预混燃烧技术来降低排放,合适的几何模化方法可以降低试验成本,并使试验结果与原型相似.为了研究适用于多喷嘴燃烧室的几何模化方法,对比了基准型和0.71缩比的多喷嘴燃烧室在等达姆科勒数EDa、等速度EV和等雷诺数ERe准则下非反应流场和火焰结构的相似性.本文采用了粒子图像测速(PIV)实验和数值计算方法获得多喷嘴燃烧室的流场结构,并采用CH基化学发光法测量其火焰结构.结果表明:在反应态和非反应态流场的模化方面,ERe准则的相似度最高,与中心喷嘴回流区和内外射流干涉区相比,ERe准则对外侧喷嘴回流区的模化结果相似度更高;随着流场向下游发展,非反应态模化结果与基准型更加相似,但反应态则正相反,上游的流场相似度更高;在火焰结构模化方面,EDa准则对内外射流干涉区的火焰长度的模化最准确,而EV准则对火焰热释放率核心位置的模化最准确.

    多喷嘴模化准则流场火焰结构

    船舶燃气轮机冷却风机压头对排气引射系统流场特性的影响

    杨福正刘宇骁柴运强吴轩...
    59-6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船舶燃气轮机在恶劣工况下冷却空气进气量较少的问题,以船舶燃气轮机完整排气引射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k-ε模型模拟计算,分析了风机压头为0 Pa基准工况下的流场特性和温度分布特性,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开启冷却风机后不同风机压头对排气引射系统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基准工况时无量纲出口温度为0.515 0,而当风机压头为200 Pa时无量纲温度为0.509 9,与基准工况对比,箱装体冷却进气质量流量随压力阶跃的增加而增加,冷却进气量增加使混合管道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局部高温区更小、出口温度更低;在研究条件下,随着风机压头的提升,排气引射系统的总引射量和总引射系数也相应提高,在1 500 Pa工况下达到最大值,相较于基准工况,总引射系数提高了 17.2%;喷管进口的总压和静压均会随着压头增加而增大,排气引射系统出口温度持续降低,在阶跃压力从200 Pa增加到1 500 Pa的过程中,无量纲温度从0.509 9下降到0.477 1.

    船舶燃气轮机排气引射系统流场特性数值模拟

    燃气轮机核心部件耦合对高压涡轮气动换热特性的影响

    李林琳刘勋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压气机和燃烧室对高压涡轮性能的影响,对燃气轮机压气机、燃烧室、涡轮3大核心部件进行整机联合仿真,对带气膜冷却的高压涡轮气动性能及温度分布进行分析,并与针对涡轮单一部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针对核心部件的计算,各参数呈现出非均匀特征,主要体现在温度上,温度分布随主流的发展变化也更为明显,导叶通道内温度分布主要由入口温度分布决定;由核心机联算化学反应造成的物性差异导致的主流和冷气物性的变化对流场的影响并不明显,马赫数差异在2%以内,对温度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叶片前缘及通道内近压力侧区域,温度场最终差别可以达到6%以上,分布趋势不变.

    燃气轮机耦合计算高压涡轮气膜冷却

    1 000 MW火电机组冷端系统变频泵自动寻优

    梅海龙李旭魏鑫邱斌斌...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火电机组的热经济性,对某1 000 MW火电机组进行汽轮机微增出力试验和循环水泵耗功试验,得到机组微增出力和背压的拟合公式及循环水泵耗功与变频泵频率的拟合公式,并建立循环水泵优化运行的数学模型.经过分析可知,循环水泵频率共有5种变化情况,利用该机组某段时间的运行数据,模拟了 3种典型情况下循环水泵的运行变化.结果表明:当增大变频泵频率、机组净收益功率为正时,继续增大频率,机组净收益功率不断增大,直至变频泵频率达到50 Hz;当增大变频泵频率、机组净输出功率为负时,减小频率可令机组净收益功率为正,继续减小频率机组净收益功率不断增大,在频率减小至44 Hz时机组净收益功率达到最大值;当增大或减小变频泵频率、机组净收益功率均为负时,此时原变频泵运行频率即为最佳运行频率.

    冷端系统循环水泵模拟试验变频泵频率最佳运行频率

    基于GWO-VMD-LSTM的热力系统单参数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卓越倪何肖鹏飞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热力系统参数运行数据预测困难、准确率低的问题,基于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长短期记忆模型(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提出一种单参数时序预测方法.首先,使用改进适应度函数的GWO对VMD的分解层数和惩罚系数进行寻优;其次,以最优参数对运行数据进行VMD,并将筛选出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作为原始数据趋势项;最后,以此运行参数趋势项作为LSTM的训练集输入特征向量,构建LSTM,LSTM超参数由北方苍鹰算法(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NGO)得到.经实际案例验证,该方法可以通过降低原始数据的噪声和扰动对LSTM的影响,增加LSTM对热力参数运行趋势的可预测时间长度和预测精度,相较于传统的LSTM,所提方法的有效预测时间长度增加约176%、预测精度提高约158%.

    时序预测灰狼算法模态分解长短期记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