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曹玉英

双月刊

1001-1803

gybjb@163.com

0351-4062697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Journal 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 Cosme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包括洗涤剂、皮肤清洁剂、头发清洗及肥香皂等)及其专用助剂;个人护理用品(包括各类化妆品、护理品和口腔卫生用品等)及其专用添加剂,以及香精香料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及技术革新成果、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等。20世纪80年代初就被美国《化学文摘》(CA)作为收录文摘内容的期刊来源之一,2002年进入“CA”千刊表。同年,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 2004年,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土木工程文摘》(CSA:CE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腐蚀文摘》(CSA:Poll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工程材料文摘》(CSA:EM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金属索引》(CSA:MD)、《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机械与运输工程文摘》(CSA:MTEA)收录。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曾多次获国家科委科技情报成果奖和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奖,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编委会由业内权威专家68人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米SiO2颗粒稳定非水相泡沫的排液行为研究

    高婷婷燕永利张随望陈钰...
    751-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水相泡沫在石油化工、食品化工、日用化工和生物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非水相溶剂本身的低表面张力和低介电常数决定了其难以形成稳定的泡沫,而纳米SiO2颗粒在发泡及稳泡领域的独特优势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二氯二甲基硅烷(DCDMS)对14 nm的SiO2颗粒进行表面润湿性改性,研究纳米SiO2颗粒润湿性对非水相泡沫排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纳米SiO2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增大,在非水相溶剂中形成的泡沫体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非水相溶剂极性的增强,其发泡性能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但在非极性溶剂中不能形成有效的泡沫.所形成的非水相泡沫排液过程分为排液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随纳米SiO2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增大,泡沫消泡半衰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强极性溶剂泡沫排液半衰期可达45 min,中等极性溶剂泡沫排液半衰期可达60 min,且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随排液时间的增加,泡沫粒径逐渐增大,形状逐渐趋于多边形.

    纳米SiO2颗粒润湿性非水相泡沫排液曲线排液半衰期

    海水条件下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性能研究

    潘斌林
    759-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系统探究海水条件下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结构-性能关系,本研究选取不同结构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界面张力测试,并分别考察了疏水烷基链长、烷基支链化、氧丙烯(PO)基团数、氧乙烯(EO)基团数对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烷基链长和疏水基支链化,对界面张力降低能力影响幅度小,不能达到超低数值(<10-2 mN/m).PO数是影响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长PO链段螺旋卷曲,增大疏水基尺寸,在适宜的亲水亲油平衡条件下,可以将界面张力降至10-3 mN/m数量级.EO基团增加不利于分子在界面上紧密排列,造成界面张力升高.原油组分在界面上的竞争吸附不利于界面张力降低,PO数增加,与原油的界面张力逐渐降低.该类表面活性剂在海水条件下依然具有高界面活性,适用于海上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PO数EO数烷基链长烷基支链化

    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性质与应用(Ⅶ)——支链异构阴离子多糖胶:黄芪胶

    周业杰刘雅迪赵以墨孙晓彤...
    767-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芪胶是从天然草本植物黄芪中提取的一种多糖类物质,因具有化学稳定性、非致畸性、非免疫原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天然无毒等特性,且利用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羧基、糖苷键等活性官能基团进行分子修饰、化学交联、接枝共聚等改性处理能明显改善其理化性质、增强其功能效用,使得黄芪胶及其改性产物在医药领域、食品加工、水处理、医用材料、日用化学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浅述了黄芪胶的来源、组成和结构,主要理化性质和功能作用,以及提取纯化技术和应用进展情况,并提及了黄芪胶及其改产物当前研究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黄芪胶结构性质提取纯化改性应用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修复作用研究

    刘兆亿陈鑫宇王艳李雪...
    77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氧化苦参碱(OMT)乳膏对小鼠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将7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组小鼠外,采用胶带粘贴法模拟机械损伤,复制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小鼠模型.造模后经皮连续给药5天,拍摄照片并测定造模区域的经表皮失水量(TEWL).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皮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通过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丝聚蛋白(FLG)、水通道蛋白3(AQP3)mRNA的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屏障相关蛋白如封闭蛋白(OCC)、FLG、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OMT各剂量组均能降低皮肤TEWL,减轻炎症浸润,改善皮肤病理状态,同时高剂组皮肤组织中TNF-α等炎症因子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ZO-1、FLG mRNA及OCC、FLG、Claudin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因此,OMT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

    氧化苦参碱皮肤屏障小鼠

    LP油田沉降罐过渡带原油破乳脱水实验研究

    张政童志明杨超王占生...
    784-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LP油田沉降罐过渡带原油中含有起乳化作用的胶态FeS等成分,导致原油脱水困难,不能满足原油进后续电脱水器的要求;分析了过渡带原油物性、原油组分及采出水组成,对FeS脱除剂及破乳剂的筛选进行优化实验,重点研究了FeS脱除剂与破乳剂联合破乳效果及适应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FeS脱除剂BLJ-01对FeS有很好的溶解效果,体积分数3%的FeS脱除剂BLJ-01和质量浓度800 mg/L的破乳剂X-75联合使用,55℃下可有效去除沉降罐过渡带原油中FeS,沉降罐过渡带原油脱水率达85.78%;BLJ-01与X-75配合使用适应性较强,对含水率超过40%的P2联合站沉降罐过渡带原油脱水率均可达80%以上,且在弱酸或弱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表现出优良的破乳效果,也适用于SJ站沉降罐过渡带原油的破乳脱水,并能显著降低破乳剂使用量.

    沉降罐过渡带原油破乳硫化亚铁处理剂

    交联聚醚破乳剂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破乳性能研究

    孙立梅何海峰安申法栾智勇...
    795-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存在的破乳困难问题,将脱水型聚醚破乳剂(BP01,TA01和PA08)与清水型聚醚破乳剂(PEI01)交联,制备出交联聚醚破乳剂D-BP,D-TA和D-PA,研究了交联聚醚破乳剂的界面活性和对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二元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结果表明,在三种交联聚醚破乳剂中,具有超支化结构的D-PA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作用力最强,界面活性最高;D-PA对稀释原油与采出水油水界面膜的影响最大,其吸附在油水界面后形成的界面膜的扩张模量最低.D-PA破乳剂对W/O乳状液的脱水率达到94.4%,对O/W乳状液的除油率达到98.1%.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同步处理含W/O和O/W复杂乳状液.D-PA对含W/O和O/W复杂乳状液的综合脱水率高于98%,处理后污水含油低于30 mg/L,游离态聚合物保留率达到了94.8%,油水界面整齐,无乳化中间层,表现出良好的破乳效果.

    二元驱采出液交联聚醚破乳剂破乳聚合物

    唇部皮肤生理参数的多维度分析和研究

    彭常梅冯洁姚天波张婉萍...
    803-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考察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受试者唇部皮肤基础状态,进行唇部生理参数的多维度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唇油对唇部皮肤的干预,来探究影响唇部皮肤性状的主要因素.用无创性评价方法测定了华东地区(73名)和华北地区(50名)受试者(18~35岁73名,35~60岁50名;男性55名,女性68名)唇部下唇的水分含量、TEWL、光泽度、弹性、L*a*b*值和纹理8个皮肤生理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组受试者唇部基础状态的经皮水分散失(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值(51.99±17.37)、L*值(51.99±8.83)、b*值(15.40±1.56)和纹理值(15.10±6.43)分别显著高于华北地区组(P<0.05).35~60岁组受试者唇部基础状态的水分含量(56.82±12.63)和皮肤弹性(0.78±0.18)显著高于18~35岁组(P<0.05).男性组唇部基础状态的TEWL值(52.08±17.68)显著高于女性组(43.48±16.03)(P<0.05).通过唇油对唇部皮肤的干预,与基础状态相比,受试者使用唇油后其唇部水分含量均是先降低后逐渐升高;TEWL值先显著性降低后逐渐增加;光泽度、弹性和纹理均是先增加后减小;皮肤色泽(L*a*b*值)的变化不显著.由此可知,受试者唇部皮肤生理参数不仅受到地区、年龄以及性别的影响,还与受试者唇部基础状态及唇部产品的使用频率等因素相关.

    唇部皮肤唇油皮肤生理参数

    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及其在洗护领域中的应用

    蔡国强王琳张艳何美林...
    812-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N,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与不同分子量的端环氧聚醚硅油进行端环氧基开环反应,合成出不同硅氧链长的二甲基十二烷基有机硅季铵盐.通过FT-IR确定了有机硅季铵盐产物的合成结构;考察了不同分子量有机硅季铵盐与市场样以及纯棉织物经样品处理后的抑菌效果;考察了不同分子量有机硅季铵盐及其在柔顺剂体系中对织物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考察了有机硅季铵盐在柔顺剂体系中的柔顺效果、在多元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的抗再沉积性能.结果表明,研制的有机硅季铵盐具有优良的抑菌效果,在低质量分数(0.1%)下即可达到大于99.9%的抑菌率.同时有机硅季铵盐能吸附到织物表面,改变织物表面Zeta电位,仅1%有机硅季铵盐即可使织物表面Zeta电位从负电位提升至正电位,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市场样.所研制的有机硅季铵盐不仅能提升柔顺剂对织物的柔顺效果,还能在洗涤剂体系中提高织物对炭黑和黄泥土的抗再沉积作用.相比于聚酯纤维,有机硅季铵盐在纤维素纤维上具有更好的抗再沉积效果.

    有机硅季铵盐抑菌柔顺抗再沉积

    基于月桂酰肌氨酸异丙酯为油相的高负载量槲皮素微乳的研究

    王强徐永林刁岩
    82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槲皮素在清除自由基以及皮肤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存在水溶性低等缺陷,造成其载体开发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前期研究发现,槲皮素在月桂酰肌氨酸异丙酯中的溶解度可达(83.30±2.65)mg/g,并远高于其他油脂,因此通过将具有较高槲皮素增溶性能的月桂酰肌氨酸异丙酯作为油相,采用低能乳化法构建槲皮素微乳体系,并对该体系的理化性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槲皮素微乳体系呈现圆整规整的球形,成型性好且分散较为均匀,其平均粒径为(38.6±0.5)nm,PDI值为0.18±0.07,Zeta电位为(-28.16±1.02)mV,pH值为6.23±0.18,同时测得体系中槲皮素的包封率为98.85%±2.36%,负载量为3.24%±0.12%.此外,构建的槲皮素微乳体系还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并可表现出更多的弹性特征.上述结果表明月桂酰肌氨酸异丙酯作为微乳的分散相具有显著提高槲皮素溶解度和负载量的潜力,这对于提高槲皮素的功效以及减少微乳体系的用量或使用频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月桂酰肌氨酸异丙酯槲皮素微乳高负载量

    檀香木提取物对皮肤嗅觉受体的影响及功效

    江月明鲁文嘉瞿欣
    828-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讨衰老对皮肤嗅觉受体OR2AT4的影响及檀香木提取物的作用机理和人体功效.通过不同年龄的体外重建表皮模型研究了年龄和OR2AT4的关系,并建立衰老表皮模型和毛囊真皮乳头细胞模型研究了檀香木提取物对OR2AT4的激活作用,通过毛囊真皮乳头细胞模型研究了檀香木提取物促进生长期延长因子IGF-1产生的作用.同时结合人体功效测试验证其抗衰老和防脱的功效.体外试验结果表明,OR2AT4的表达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经1%檀香木提取物处理后,衰老表皮模型中的OR2AT4显著提升46%.同时,0.002%檀香木提取物作用于毛囊真皮乳头细胞时,可以促进IGF-1的产生,显著提升27%.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含2%檀香木提取物的面部乳霜28天后,皮肤水分含量、亮度、紧致度和皱纹均有所改善.使用含2%檀香木提取物的头皮精华86天后,头发密度显著提升.综上,檀香木提取物通过激活皮肤嗅觉受体改善皮肤衰老表征及防止因毛囊缺乏活力引起的脱发问题.

    嗅觉受体檀香木提取物皮肤衰老防脱人体功效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