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爆炸冲击波在变截面通道中传播规律数值研究

    余雯君陈胜云邓树新纪玉国...
    166-173,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在变截面通道内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规律,利用LS-DYNA软件对变截面通道内部TNT爆炸进行数值模拟,在LS-DYNA中分析了不同截面变化中冲击波传播云图以及不同测点处超压时程曲线,研究了截面大小变化率和截面长度变化率对爆炸冲击波在变截面通道内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截面由小变大时,随着截面面积增大,消波率先迅速减小后略微增大再减小,整体上截面面积越大,消波效果越好;截面由大变小时,爆炸冲击波在刚进入截面缩小段,一部分直接以平面波的形式进入缩小段,一部分与截面变化处壁面发生碰撞反射,反射使得该部分爆炸冲击波超压变大并向反方向传播,当小截面缩小至原来一半时,出口处测得爆炸冲击波相当于原来2 倍药量在直通道中爆炸的冲击波;同时得到了冲击波超压峰值在不同工况下沿变截面直通道内传播的拟合方程,可为研究新型消波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爆炸冲击波超压变截面通道数值模拟消波系统

    刚毛翼拍合过程中复合运动对升力的影响

    赵磊张树海袁俊杰张忠海...
    174-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拍合过程中拍动和俯仰运动重叠对刚毛翼升力的影响,基于重叠网格方法建立了刚毛翼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刚毛翼悬飞时的黏性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拍动-俯仰重叠率对刚毛翼升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于弦长的雷诺数由10 逐渐增加至80,刚毛间隙泄漏明显增强,刚毛翼内外侧压差和刚毛间隙泄漏率与雷诺数之比不断减小,导致压力和剪切力对升力系数的贡献不断减小,升力系数不断降低;通过采用较高的拍动-俯仰重叠率,可使拍合过程中的流体泄漏方向与刚毛运动方向相反,在合拢阶段形成明显的竖直向上剪切力合力,而在打开阶段形成明显的竖直向上压差,从而将合拢和打开阶段的负升力峰值转变为正升力峰值,有效提高刚毛翼的平均升力系数.

    刚毛翼拍合重叠网格升力雷诺数拍动-俯仰重叠率

    基于预测校正法的迫击炮外弹道模型解算方法

    罗超元王双川许锦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迫击炮外弹道仿真研究中精度难以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校正法的迫击炮外弹道模型解算方法.以解算方法为研究对象,对常规外弹道模型进行改进和细化,构建更为精确的迫击炮外弹道模型;将线性多步法中的显式和隐式方法相结合,设计一种实用的预测校正解算方法用于弹道解算,并将解算结果与射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的龙格库塔法和线性多步法相比,设计的预测校正法具备较高的精确度,同时又能保持时间上的可接受性.研究结果直观揭示了几种弹道解算方法的优劣,能够有效指导迫击炮外弹道模型解算方法的选择.

    外弹道仿真迫击炮预测校正法龙格库塔法线性多步法

    爆轰驱动陶瓷面背板碎裂行为研究

    洪晓文史安顺秦超樊雪飞...
    1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陶瓷平板在爆轰载荷下的碎裂行为,采用AUTODYN软件对其爆轰驱动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爆轰波与陶瓷平板的作用过程分析及陶瓷破片的特征尺寸统计,得到了陶瓷平板的裂纹拓展规律及陶瓷破片尺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陶瓷平板药室中爆轰波的传播及其与陶瓷平板的作用过程类似,但陶瓷裂纹拓展及形态不同,无拼接陶瓷平板形成网格化裂纹,而拼接陶瓷平板则呈现环向裂纹及径向裂纹;爆轰载荷下陶瓷平板药室形成的陶瓷破片尺度满足Rosin-Rammler分布模型;不同尺度陶瓷破片质量分布的比重由幂指数系数k决定,陶瓷平板的整体损伤程度可用平均特征尺寸系数λ评判,考虑到陶瓷平板药室的低附带损伤特性,选择小尺寸的陶瓷片进行陶瓷平板拼接较合适,研究结果可为陶瓷平板药室在轻型装甲车辆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陶瓷平板爆轰驱动裂纹破片尺度特征尺寸

    不同B-V频率下的飞机尾涡数值模拟研究

    潘卫军姜沿强张钰沁
    197-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民航飞机的运行安全,探究大气分层对飞机尾涡的影响,对不同B-V频率和初始温度条件下的尾流演化进行研究.选择SST k-ω湍流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自定义函数搭建的9 种大气环境下的A333 飞机尾涡演化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演化结果对飞行安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温度不同主要会引起尾涡初始强度的不同,但对尾涡发展影响较小.B-V频率主要作用于t′=1.5 之后,使尾涡特征的演化产生差异.较大的B-V频率会诱使尾涡上方产生小尺度的次级涡旋,加速尾涡衰减,减小涡核间距.B-V频率的增大会引起尾涡下沉速率大幅减小,使前机尾流在后机的飞行航路上停留更久,从而增大尾流间隔.

    A333B-V频率大气分层尾涡演化数值模拟

    飞行器轨迹的半参数估计方法

    李振兴李冬刘学
    204-209,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半参数建模的飞行器轨迹估计新方法,通过抑制不可参数建模的测量系统误差提高轨迹的估计精度.利用不等距节点B样条函数建立飞行器轨迹的参数模型,将轨迹参数模型代入测量模型中,并将测量模型中不可参数建模的系统误差表示为非参数,进而建立包含轨迹参数待估量和系统误差非参数待估量的半参数回归模型.采用轨迹参数估计和系统误差分离交替迭代的方式求解该半参数回归模型,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轨迹参数,通过小波分析从残差数据中分离系统误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半参数估计方法的轨迹估计精度优于忽略测量系统误差的参数估计方法.

    飞行器轨迹系统误差半参数估计非线性最小二乘小波分析

    基于自动编码器和支持向量机的飞机机动智能识别方法

    岳龙飞杨任农杨文达左家亮...
    210-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机机动动作识别是空战意图识别和智能决策的基础.针对传统机动动作识别方法存在的高维数据分析和特征提取能力不足、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考虑到机动数据的高维性、时序性的特点,提出基于正则化自动编码器-支持向量机(RAE-SVM)的飞机机动动作识别方法.依据机动动作数据变化规律和专家经验知识,构建了基于时间段数据特征的机动动作样本库;将无监督的自动编码器神经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和有监督的支持向量机优异的分类性能相结合,构建基于RAE-SVM的机动识别模型,采用机动动作样本库训练模型;通过引入正则化提高了RAE网络的泛化性能和预测准确率;最后与多种现有方法进行准确性与实时性对比,并选取空战机动动作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识别准确率为92.75%,对一组机动数据识别仅需2 ms,满足实时性要求.因此,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飞机机动动作识别,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机动动作识别正则化自动编码器支持向量机特征提取无监督学习

    VMD-Stacking集成学习的多特征变量短期负荷预测模型

    王士彬何鑫余成波张未...
    218-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结果准确度不够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由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VMD)和Stacking集成学习框架组合的多特征变量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在预测前使用VMD算法将负荷数据分解,然后加入对模型重要性较高的特征变量,再建立由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与极限梯度提升机(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融合的Stacking集成学习预测模型,并比较不同天气情况下对预测模型准确度的影响.经实际算例对比验证表明:多特征的VMD-Stacking 集成学习预测模型的误差较小.采用VMD算法分解历史负荷序列,分解后子模态分量的周期性体现了出来,让模型预测波动性较大的负荷时更容易;温度、天气、农历和节假日情况等影响负荷变化的关键因素有被考虑到,模型的准确度得以提高;Stacking 集成学习模型对各算法取长补短,泛化能力增强,预测的准确度高于单一模型.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变分模态分解Stacking集成学习多特征变量轻量级梯度提升机极限梯度提升机

    电子时间引信电路部件全流程测试系统设计

    马景李豪杰原红伟贺冠华...
    225-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引信产品的主要功能和性能,提高产品生产中的检测效率,设计了一种引信电路部件全流程测试系统,完成对引信电路部件时间装定功能、测速修正、触发、延期和自毁功能的全流程测试.采用继电器控制模块准确模拟引信开关信号和上电信号,采用外接信号发生器模拟引信测速所需的地磁信号,增强引信测试的可信度并减少设计的复杂性.采用一键式操作技术,依次对引信时间装定、触发、延期、自毁等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模拟测试,一套测试系统就可以对2 种外观状态的引信进行测试,测试输出结果由示波器直接读取,测试时间短,误差小,大大提高了产品测试效率,降低了成本.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可完成对引信功能的全流程测试,检测结果满足测试系统所要求的误差范围,符合功能设计的要求,达到了引信电路部件测试的预期效果,可为其他引信测试设备提供设计经验.

    引信电路精度和可靠性全流程测试系统功能验证

    基于图像与航迹信息融合的目标属性识别方法

    李正东杨帆王长城周颖玥...
    232-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一雷达传感器目标属性识别能力低的问题,提出基于D-S证据理论的雷达航迹与光电图像信息融合的目标属性识别方法,对光电图像和雷达航迹特征分别使用ResNet网络和XGBoost网络进行目标属性识别,将得到的类别概率赋值通过D-S组合规则融合得到最终的目标属性识别结果.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在远距离或近距离目标属性识别能力上,融合后模型的识别能力均比融合前单一模型的识别能力强,且融合后的模型能够矫正因为单一模型识别错误而导致最终识别结果错误的问题,融合后的模型在测试集上各类别的平均召回率比光电图像分类模型提高了3%,比雷达航迹分类模型提高了10%,融合后模型的平均召回率为95%.

    目标属性识别雷达D-S证据理论ResNetXGBo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