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技术综述

    张鹏飞何印马振华李亚文...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同控制技术作为多智能体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关键核心技术,能解决无人机集群编队、队形重构和避障避碰等问题,是无人机集群正常运作的基础.针对近几年国内外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概述 3 种控制结构原理及其优缺点;分析了基于 3 种控制结构的编队控制方法及其优缺点;从无人机集群协同编队控制技术出发,分析基于编队控制的避障方法;指出了现阶段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技术面临的瓶颈问题,并对协同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无人机集群编队控制和避障方法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控制结构编队控制协同避障

    生成式对抗网络在SAR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综述

    高丹吴晓芳温志津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孔径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技术是SAR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数据样本不足的情况导致SAR-ATR应用研究受到局限.传统扩充SAR数据集的图像仿真技术模型复杂、计算量大,生成图像不够逼真.生成式对抗网络GAN不需要目标先验信息,可以直接从真实图像数据中生成逼真的图像,具有低损耗和端到端的优点,因此相较于传统方法其更适用于小样本SAR数据高质量扩充.围绕GANs在SAR图像处理中的研究应用展开叙述,介绍了获取目标SAR图像的方法,包括传统的仿真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GANs技术;从目标图像和场景图像等2 个方面介绍了GANs训练的常用SAR数据集;针对不同数据集的应用场景,重点介绍了GANs网络在目标SAR图像生成、SAR超分辨率重建、SAR和光学影像融合等 3 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结合深度学习和 SAR目标特性,给出了GANs网络在SAR图像应用方面的后续发展建议.

    合成孔径雷达生成式对抗网络SAR数据集高逼真图像生成

    基于HRRP的雷达目标识别研究综述

    尹建国盛文江河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达目标识别(RTR)技术在国土防空和战略预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基于高分辨距离像(HRRP)展开.梳理了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样本完备和小样本情况下目标识别的问题,研究方法主要聚焦于基于特征提取的识别方法、基于统计建模的识别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方法等 3 个方面.聚焦 2 大问题,从 3 个方面开展综述,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在当前研究领域存在的5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下一步研究可以考虑的方向.

    高分辨距离像雷达目标识别特征提取统计建模深度学习

    基于改进凸优化方法的火箭着陆段制导研究

    陈凝期陈迪剑单艳锋钟昊...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箭垂直着陆理想状态是下降过程中保持推力值接近重力大小,着陆瞬间等于重力.目前使用广泛的凸优化制导方法产生的推力调节曲线为Bang-Bang形式,发动机根据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调节推力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跳变.采用凸优化方法制导使得火箭下降过程中加速度过大,其稳定性无法保证.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凸优化方法的火箭着陆制导律.以燃料最优为目标,使用基于凸优化的制导方法规划产生初始轨迹.在初始规划控制曲线上选取合适离散点,计算基于凸优化制导律控制量相邻两离散点之间的斜率值,将计算所得斜率突增点作为算法切换点,在火箭调节推力值到达突增点时切换为基于四次多项式的制导律直至着陆.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的单一制导方法,所提出方法解决了传统凸优化方法应用过程中减速过快的问题,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燃料的消耗.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推力调节凸优化多项式制导切换策略

    近距爆炸装药形状对板架结构的损伤规律研究

    王琰蒋海燕韩璐苏健军...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近距爆炸时柱形装药长径比对板架结构变形损伤的影响规律,以某典型缩比板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实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5 种不同长径比装药爆炸对板架变形损伤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药柱与板架夹角为0°和90°两种情形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装药长径比的增大,夹角为90°情况下冲击波反射超压和冲量逐渐减小,夹角0°情况下冲击波反射超压和冲量逐渐增大,高压区逐渐从装药轴线方向到径向方向移动;板架的残余位移与装药质量近似满足线性关系,装药长径比增大时,夹角为90°时靶板的残余位移逐渐减小,夹角为0°时位移逐渐增大;基于板架中心点最大残余位移D,拟合得到了药柱轴线与靶板表面夹角为 90°和 0°时的轴向等效形状因子β1 和径向等效因子β2,当比例距离在0.4~0.7 m/kg1/3 范围内时,预测误差小于15%,能较好的预估不同装药长径比下板架的中心点残余位移,获取结构的损伤水平.

    近距爆炸装药形状板架结构损伤规律数值模拟

    基于变邻域人工蜂群算法的航空不规则零件下料优化研究

    钟维宇贺庆柳林燕付鑫...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空不规则零件规格种类多样,毛坯数量庞大,原坯料利用率低等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变邻域人工蜂群不规则零件下料优化算法及算法流程,构建双坐标系下料模型,设计交换策略、顺序策略及逆序策略进行变邻域搜索,采用SCO、DCO、HO、WO、AO解码方式进行图样解码.最后,将变邻域人工蜂群算法与原始人工蜂群算法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变邻域人工蜂群算法能够有效可靠地提高原坯料利用率及排样效率.

    变邻域人工蜂群不规则零件排样图样解码编码矩阵

    尾流冲浪中后机等效诱导升力计算分析

    陈宽明王腾刘泽宇蒋倩兰...
    60-6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得到在尾流冲浪中的减阻、节油等效益,提出了一种尾流冲浪中后机获取升力的计算方法,对节油率进行分析.采取数值模拟的方法,选取A330-200 机型作为前机和后机,以其适用巡航速度在高空飞行作为背景,模拟了其尾涡的环量、半径以及其产生的下沉运动.根据尾流的耗散规律从2 000~4 500 m范围中选取了6 组前后机纵向间隔,参照不同的后机距涡核的相对位置进行了滚转力矩分析,根据诱导速度等效转化为后机均匀获取的诱导升力,分析评估出合理的后机冲浪位置,得出较高的节油率为12.28%.

    尾流冲浪数值模拟尾涡诱导速度诱导升力

    空投气垫船航行阻力和螺旋桨动力的数值模拟及匹配研究

    汪鹏程洪亮陈海斌
    67-7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垫升气垫船动力和阻力的计算和匹配问题的研究是其设计前期阶段的关键.基于STAR-CCM +流体计算平台和滑移网格模型分别对空投气垫船水面航行过程和螺旋桨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航速下的航行阻力和螺旋桨推力数据,综合分析研究了两者的匹配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兴波阻力随航速变化趋势和阻力峰出现位置均与相关文献和试验数据吻合,验证螺旋桨的推力计算结果与试验误差在6%以内,验证了CFD方法对气垫船航行阻力及螺旋桨动力模拟计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将 2 款待选用的四叶和三叶螺旋桨气动性能与航行阻力匹配分析后,在发动机极限性能转速下,三叶螺旋桨能达到更高的最大航速,以 20 节速率巡航时,三叶效率更高,同时质量轻15%,综合说明三叶螺旋桨性能更佳.研究结果为该型气垫船的设计和选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气垫船兴波阻力螺旋桨数值模拟动力选型

    基于空间三维欧拉角估计的靶场外弹道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杨雪林王西泉张旭斌张见升...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雷达测试远程飞行试验获取的外弹道数据在转换至炮位发射坐标系过程中,事后数据处理结果落点距离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三维欧拉角的弹道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估计雷达发射坐标系旋转至炮位发射坐标系的空间三维欧拉角,对雷达发射坐标系进行三轴方向的旋转,使其与炮位发射坐标系三轴指向在空间上方向一致,然后再进行坐标系平移,得到包含地球曲率因素的炮位发射坐标系数据处理结果.将该弹道数据处理方法得到的弹道落点,以及传统平移处理方法得到的弹道落点与真实落点的距离偏差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空间三维欧拉角的数据处理落点偏差更小,落点数据精度更高,平均偏差缩小百分比达 48.9%.本研究对于弹体的寻找、销毁与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地球曲率欧拉角弹道数据处理坐标系旋转

    基于CPCM-液冷-翅片耦合作用的锂电池高温散热性能研究

    张群尚小标王文博范会丽...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锂离子电池组工作温度过高或温差过大将导致其容量和寿命降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复合相变材料(CPCM)/液冷/翅片耦合散热系统.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高温环境(38℃)、高倍率循环充放电时,冷却液流向、石蜡中膨胀石墨(EG)的百分含量及冷却液流速对该系统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变材料(PCM)冷却基础上,引入液冷和散热翅片使电池组的最高温度进一步降低了35.74℃.冷却液交错流比同向流冷却电池组的最高温度降低了1.66℃、最大温差降低了3.15℃,电池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在石蜡中添加EG后系统散热性能有明显提升,EG百分含量为6%时散热性能最好.冷却液流速从 0.10 m/s增加到 0.20 m/s时,电池组的最高温度降低了2.68℃、最大温差降低了2.22℃;继续增大流速,散热性能提升不显著.

    锂动力电池组数值模拟相变材料耦合散热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