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级间热分离流场干扰特性及动力学数值研究

    王亦君卞云龙张国庆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动网格技术对导弹级间热分离过程的非定常流场和刚体运动进行耦合计算,分析级间段内外两侧流场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对一级弹体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弹体发动机喷管处于过膨胀状态,随着分离过程的进行,喷管内正激波不断向下游移动,激波强度不断减弱.级间间隙处的横向喷流与外界超声速自由来流形成复杂的流动干扰现象,干扰流场中分离激波和羽流激波强度逐渐减弱并向下游移动.干扰流场流动分离区域面积随着飞行高度增大而不断扩大.随着分离过程的进行,级间段表现为初期憋压、后期泄压的状态,一级弹体轴向载荷呈现初期迅速上升、峰值后迅速下降,再小幅度波动后缓慢下降的规律;随着飞行高度增加,一级弹体侧向位移均向对应坐标轴负方向变化.

    级间热分离数值模拟流动干扰流动分离载荷特性

    水下爆炸多气泡耦合形态及载荷分布特性

    谢洋洋孙岩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爆源水下爆炸产生的气泡在相互耦合作用后,其形态演化以及脉动载荷分布特性与单个气泡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基于超算工作站,由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自由场中爆源中心距离为一个气泡最大半径R的三气泡及四气泡水平阵列三维模型,使用ALE算法计算分析了多气泡融合发展形态演变过程和融合气泡空间载荷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多气泡融合后射流发生在气泡水平两端;融合气泡局部坍塌的不一致造成了三气泡融合气泡上方坍塌载荷较四气泡融合气泡坍塌载荷大,但是三气泡融合气泡总冲量始终小于四气泡融合气泡;对比单气泡,多气泡脉动周期增大,三气泡、四气泡第1 次脉动周期与单气泡比值分别为 137%、147%;多气泡脉动载荷显著增强,三气泡、四气泡中心上方距离R处脉动载荷峰值与单气泡同样位置处的脉动载荷峰值比值分别为400%、263%.

    水下爆炸融合气泡气泡脉动载荷分布特性数值仿真

    冲压增程制导炮弹气动特性分析及爬升段优化

    杜小文王旭刚朱胤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爬升段燃料消耗最少,对巡航式冲压增程制导炮弹进行气动特性分析及弹道/发动机一体化优化.采用工程算法对炮弹进行气动参数计算,综合考虑了发动机与气动、弹道模块的耦合特性,建立了多约束条件下的炮弹弹道优化模型,采用Radau伪谱法对炮弹进行爬升段弹道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炮弹外形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和操稳特性,优化后爬升段燃料消耗减少了5.7 kg,可为巡航段飞行提供更多燃料.

    巡航式冲压增程制导炮弹爬升段气动特性一体化优化

    基于全非线性边界元法的楔形体入水冲击载荷特性研究

    王强焦甲龙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兵器入水、飞行器迫降水面等结构物入水冲击问题属于强非线性流固耦合问题,计算时网格的划分重构、数值稳定与传递,以及射流根部的数值准确求解,通常制约着计算模拟的成败.本文中建立了一套满足全非线性边界条件的冲击载荷理论预报方法,通过引入拓展坐标系,有效解决了非线性自由液面上网格重构和数值传递的问题;通过引入辅助函数解耦了时域下的运动方程,准确求解了每个时间步下楔形体的速度、加速度和冲击压力,以二维楔形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落体试验验证了本理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流体重力对冲击压力具有显著影响,45°底升角楔形体的入水冲击压力主要分布在1.6 倍入水深度的半宽区域内,压力峰值和次峰值一般发生在楔形体的尖端和射流根部;楔形体的冲击压力对较小底升角极为敏感,定量描述了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壁面效应与入水初速度无显著相关性,但底升角越小壁面效应越显著,45°底升角楔形体入水深度小于水域深度的 1/3 时,壁面效应尤其明显.研究结果为冲击载荷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入水冲击落体试验边界元法拓展坐标系冲击压力壁面效应

    破片侵彻参量对仿真验模精度影响研究

    乔臻刘景尚王海洋周立...
    34-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破片着靶姿态数据不全或缺失而不能开展仿真验模以及临界穿透仿真标准欠缺的问题,从能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破片比动能作为仿真验模的参量,并构建了破片完全贯穿、嵌入其中和临界穿透这 3 类毁伤模式的仿真验模精度公式.基于破片侵彻损耗能量公式,建立了破片速度增量与临界穿透速度、破片余速以及破片速度增长比率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对于破片完全贯穿模式,在缺乏破片着靶姿态数据的情况下,验模参量为破片比动能;破片临界穿透模式的仿真验模参量为破片比动能;用于验模对比的破片试验速度越高,仿真验模的可实施性越强;临界穿透速度为70m/s及其以上的弹-靶系统的破片临界穿透仿真余速标准值建议为20 m/s.

    破片侵彻验模精度临界穿透

    基于图论的复杂系统潜通路分析方法

    刘向宏李志峰孙仕强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潜通路分析方法是可靠性分析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减少设计问题,提升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的潜通路分析方法主要是应用于电路系统分析,也有部分包含管路系统的应用,但是还没有适用于复杂系统的潜通路分析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论的系统潜通路分析方法,首先构建基于流的系统模型,然后将模型中不影响分析的连接关系及模型节点简化,最后将系统模型转换为抽象的图模型,并利用节点识别和路径追踪的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直升机起落架误收问题的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潜通路分析复杂系统系统建模图论路径搜索

    水中沉底爆炸压力信号时频特征分析

    张姝红
    47-5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装药当量变化和海底边界影响,水中沉底爆炸压力信号时频特征和能量分布与小当量装药在自由场条件下爆炸相比具有明显变化.为获取水中沉底爆炸压力信号特征,利用实测压力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了信号不同时频下的特征和能量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压力信号在4 kHz以下频段能量占比超过95%,250 Hz以下频段能量超过75%,250 Hz以下频段峰值压力占比为39%,能量和峰值压力分布均向更低的频段集中;冲击波时段能量占比达64%,滞后流时段能量占比为30%,而二次压力波时段能量占比不到 6%,爆炸能量主要集中在冲击波和滞后流时段,因此在沉底爆炸条件下舰艇结构和设备抗冲击响应分析时,在频域应重点关注低频段影响,在时域应重点关注冲击波和滞后流时段的影响.

    水中爆炸冲击波压力气泡脉动小波分析时频特征

    基于动态补偿的半导体应变天平短时测力技术研究

    王惠伦陈星靳晓伟
    53-57,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脉冲风洞是模拟高马赫数的重要地面设备,有效试验时间为毫秒量级,天平采集到的信号为气动力信号和振动产生的惯性力的合力,因此提高测量精度的途径之一为提高模型-天平-支杆组成的脉冲风洞测力系统(MBS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惯性力的占比.固有频率的提高必然导致天平灵敏度下降,对于高马赫数或小攻角的小载荷测量,过小的输出信号可能会淹没在噪音中.针对以上难题,将半导体应变计应用于天平设计中,达到提高天平刚度同时提高输出灵敏度,并应用动态补偿技术,缩短天平响应时间,降低试验不确定度.新天平静态校准表明,法向力校准结果优于3‰,俯仰力矩校准结果优于1‰,各分量输出提高约40 倍;针对试验模型进行动态校准,设计动态补偿滤波器,加速试验输出信号收敛,提高数据品质.动态补偿后的测试系统响应时间可缩短至 3 ms,可以满足有效试验时间为10 ms量级的脉冲风洞气动数据测量需求.

    半导体应变计动态补偿脉冲风洞

    典型重金属聚能侵彻体对水介质及后效靶的侵彻特性研究

    薛东宇吴成安丰江
    58-65,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材料密度的聚能侵彻体对水介质的侵彻特性和对后效靶的毁伤效果,提出了一种描述射流侵彻水介质过程中速度衰减和头部直径变化的理论模型.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对比了等壁厚或等重量条件下钽合金、钨铜合金和紫铜药型罩所形成的射流杆在穿过一定厚度水介质后对后效钢板的毁伤威力.结果表明:建立的理论模型能够有效描述射流杆的速度衰减和头部变形过程.与紫铜材料相比,钽合金射流杆在水介质中的速度衰减率和头部直径变化程度均相对较小.在射流侵彻和随进水介质的共同作用下,钽合金药型罩聚能战斗部对后效靶的破孔直径增大了20.5%,显著增强水中聚能战斗部的毁伤威力.

    聚能装药药型罩重金属材料水钢板介质运动特性侵彻毁伤

    埋头弹步枪导轨曲线槽的设计分析

    张宁周克栋赫雷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导轨曲线槽形状对埋头弹步枪导轨-弹膛机构运动特性以及弹膛突耳与导轨曲线槽接触力的影响,以某中口径埋头弹步枪为对象,基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和五次多项式函数设计了4 种导轨曲线槽,建立了相应的导轨-弹膛机构的三维模型,采用Adams建立了导轨-弹膛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Abaqus建立了导轨-弹膛机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选用不同导轨曲线槽时,活动弹膛升降速度、导轨曲线槽与突耳间的接触力、以及导轨曲线槽的接触应力明显不同,最大接触应力主要分布在导轨曲线槽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选择五次多项式函数作为导轨轮廓曲线时,导轨曲线槽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的接触应力较其他导轨曲线槽的接触应力小.

    导轨-弹膛机构导轨曲线槽接触力接触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