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爆炸切割网络传爆能力影响因素的仿真分析

    郭明开赵铮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爆炸切割网络传爆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某爆炸切割网络传爆节点处的传爆过程仿真,得到了爆轰波传播情况.分别改变传爆间隙以及切割索药型罩材料以研究其对传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爆节点处传爆能力随间隙增加下降;以紫铜为药型罩材料可比以铅锑合金为药型罩材料的切割索得到更大的爆轰压力,切割索更易起爆传爆药柱.为提高传爆节点的传爆能力,设计了钢制密封结构,相比之前传爆间隙增加17.4%.本文中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可以为爆炸网络传爆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传爆能力传爆结构仿真分析

    航炮缓冲装置的优化设计

    刘峻昊岳帅单君宇杜忠华...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小高射频航炮的后坐力,提高射击精度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适配高射频的变阻尼孔缓冲装置.通过分析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关键参数进行设计,建立了具有摩擦力stribeck效应的自动机缓冲装置动力学模型.为降低航炮后坐力,通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得到最优的变阻尼孔直径、弹簧刚度以及弹簧预紧力,将优化前后的参数进行动力学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航炮连发稳定射击时的最大后坐力降低约19.3%,最大后坐位移降低了3.7%,提高航炮在射击过程中的稳定性,为航炮缓冲装置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航炮缓冲装置参数优化后坐力

    基于SPH方法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殉爆数值模拟研究

    周东谟惠步青魏钰文韩王申...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殉爆现象,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开展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殉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主发发动机爆炸初期的爆轰产物膨胀过程,以及被发发动机在不同条件下受爆轰产物冲击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采用SPH方法模拟爆炸冲击响应时,计算结果与传统的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吻合较好,在保证相同仿真精度时,计算效率可提高约 37.5%;主、被发发动机排列方式相同时,间距越小,发动机尺寸越大,殉爆响应程度越剧烈;主、被发发动机间距一定时,平行排列方式较垂直排列方式更容易发生殉爆.平行排列时,150 mm直径发动机的临界殉爆距离在80~100 mm之间,大于100 mm直径发动机的临界殉爆距离60~70 mm;垂直排列时,100 mm直径发动机的临界殉爆距离在50~60 mm之间.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用于殉爆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安全贮存和使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固体火箭发动机殉爆SPH方法数值模拟爆炸冲击

    一种具有变结构的轻量化陆空两栖平台技术研究

    张政李兴玮赵贤发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无人机空中飞行与无人车陆地行驶的功能特点,通过流体仿真、气动力学分析,设计了一种具有变结构功能的陆空两栖平台.采用隐藏式旋翼设计,有效降低了平台宽度,提高了地面行驶模态下的通过性.在此基础上,针对陆空两栖平台的飞行控制问题,对平台模型进行简化,并对平台参数进行优化和模型校核,验证了平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信度.设计了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方案,并进行了simulink仿真和原理样机测试.试验表明,所设计的陆空两栖平台兼具良好的路面行驶能力与空中飞行能力,具备一定的越障功能,为未来军事应用中飞行器长航时、大载重、强稳定性等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参考.

    陆空两栖平台变结构设计旋翼设计齿轮系模型校核ADRC

    横流环境中灭雷弹弹道特性分析与优化

    李荣王旭东喻鹏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横流环境中灭雷具定深投弹的精准度难以达成,通过灭雷弹物理参数和海流环境构建灭雷弹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投弹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了初速和横流条件对灭雷弹弹道的影响.进一步以灭雷弹重心位置和尾部直径为设计参数,以弹着点位置误差为目标函数,结合粒子群算法对高横流条件下的灭雷弹运动进行联合仿真优化.结果表明:由于海水阻力较大,灭雷弹初速对弹道影响很小,横流的流速对弹道的影响较大;优化后的灭雷弹在下落时保持倾斜姿态,弹着点位置偏差降低约94%;建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为精准投弹设计提供依据.

    灭雷弹弹道投弹精度优化设计粒子群算法

    航空炸弹气动特性及弹道特性仿真研究

    吕静伟王志军徐永杰王晓东...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气动布局对航空炸弹弹道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不同气动外形的航弹模型;利用ANSYS FLUENT对航弹模型在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时飞行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并获得了主要气动特性参数;建立了基于水平投弹的直角坐标系下的航弹质心运动数学模型,利用已经获取的气动力参数进行航弹模型的弹道特性分析、弹道轨迹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气动布局的合理优化可以有效降低航弹飞行阻力进而改善其弹道特性,可提供落点行程变化范围800.4~3 212.8 m;通过弹道系数、标准下落时间、极限速度可以表征航弹弹道特性,但航弹飞行轨迹受到多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在投弹速度与航弹行程之间存在着最佳匹配区间.研究结果可以为航空炸弹气动布局优化设计及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航空炸弹气动布局弹道特性数值模拟

    基于目标概略航向的反舰导弹纯方位攻击法

    魏海光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累积的目标历史方位测量信息,提高反舰导弹纯方位攻击时的目标捕获概率,在估计目标概略航向的基础上,采用几何分析和三角函数分解方法,建立了导弹纯方位攻击提前转向角与目标速度、导弹速度间的解析关系式,获得了导弹末制导雷达百分之百捕获目标区域半径计算模型和目标捕获概率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提前转向角可显著提高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目标捕获概率,增大百分之百捕获目标区域半径,有助于提升反舰导弹作战效能.

    反舰导弹纯方位攻击概略航向提前转向角

    基于RBF神经网络与SLAM的全捷联导引头定位研究

    王嘉楠彭晓乐王之昊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全捷联导引头探测器和IMU传递函数的需要进行相位匹配的问题,利用在线学习的RBF神经网络进行相位匹配算法设计,利用Z变换进行离散化处理;针对全捷联单模和多模导引头的相位匹配算法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并通过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效果.同时,结合SLAM系统进行同时定位矫正,提升导弹的定位精度与全捷联导引头的导引准确度.

    全捷联导引头相位匹配RBF神经网络在线学习SLAM系统

    UWB HPM对雷达方舱内电子设备的影响仿真分析

    胡欣杨江平孟藏珍许一...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功率微波辐照下雷达方舱内电子设备的响应和毁伤效应等实际问题,通过建立雷达方舱和舱内电缆模型进行了辐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高功率微波信号在进入方舱时,方舱起到一定的滤波作用,类似带通滤波器;雷达方舱和舱内设备的反射会影响方舱内场强分布和极化,造成方舱内电场分布不均匀,各向异性降低,但尚未达到混响室程度;通过仿真概略计算了方舱内信号分布和传输特性;方舱内电缆耦合信号电压基本在同一个数量级,超宽谱信号辐照影响主要以扰乱为主.针对上述影响,提出了相应加固措施,可为雷达在高功率微波武器攻击下进行后门防护加固提供理论支撑.

    高功率微波武器雷达方舱后门耦合电缆

    高氯酸盐对Al/PTFE活性材料热反应行为的影响

    周丹李如江周鹏王梦飞...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氯酸盐对Al/PTFE二元活性材料热反应行为的影响,选用高氯酸钾(KClO4)和高氯酸钠(NaClO4)作为填充材料,采用湿混法分别制备了KClO4/Al/PTFE和NaClO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微观形貌;采用同步热分析技术(TGA-DSC)、X射线衍射技术(XRD)以及自建的燃烧测试装置,对高氯酸盐/Al/PTFE三元活性材料体系的热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氯酸盐粉末和Al粉均匀分布在PTFE基底上.通过TG-DSC同步热分析实验发现高氯酸盐/Al/PTFE活性材料体系分解反应的开始温度均低于Al/PTFE活性材料.其中,KClO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的分解放热量略低于NaClO4/Al/PTFE 三元活性材料;KClO4 的分解温度在PTFE的催化作用下降低,且KClO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的放热峰值温度也降低了29.1℃;而NaClO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的放热峰值温度提高了7.5℃.相比NaClO4,KClO4 的加入有助于C的利用.在点火实验中,高氯酸盐的引入可有效增加Al/PTFE活性材料体系的燃烧持续时间、爆燃持续时间,并提高了最高压力,但也降低了体系的升压速率、增加了达到最大压力的时间.

    高氯酸盐/Al/PTFE活性材料TGA:DSCXRD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