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串联战斗部级间隔爆结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龚宏杰余瑞郭翔唐昌州...
    235-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串联战斗部作为反爆炸反应装甲的一个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兵器研究的热点.串联战斗部工作时,前级装药爆炸势必对后级装药产生影响.为削弱前级装药爆炸产生的爆轰波与碎片对后级装药的影响,需要在前后级装药之间设置隔爆结构.良好的隔爆结构对串联战斗部前后级稳定工作,提升战斗部性能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串联战斗部级间隔爆体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布局、材料选型与优化设计方法等方面,并结合目前隔爆体发展状况对隔爆体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串联战斗部隔爆体的设计和改进有所启示.

    串联战斗部隔爆体结构材料优化方法

    石墨烯/纳米银对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的改性机制研究

    李红霞徐瑞昌辛颉谢一戎...
    242-246,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含量石墨烯/纳米银改性的Ag/AgCl电极分别进行交流阻抗、扫描电镜、吸水率和电位稳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纳米银含量的增加,改性Ag/AgCl电极的界面结构参数弥散系数Cdl-P增大,电容值Cdl-T减小,动力学特征参数电荷转移电阻Rct先减小后增大.基于交流阻抗测试得到的电极动力学特征信息及界面结构信息与电极的扫描电镜、吸水率以及电位稳定性测试结果基本吻合.石墨烯/纳米银对Ag/AgCl电极的改性主要体现在提高电极的表面均匀性和导电性,但是降低了电极的孔隙率,这 3 个方面影响的协同作用反映了石墨烯/纳米银对Ag/AgCl电极改性的内在机制.

    Ag/AgCl电极石墨烯/纳米银交流阻抗电位稳定性吸水率

    硅橡胶胶接层缺陷结构的三维重构及其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陈紫轩于海金冯云唐嘉雯...
    247-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接层缺陷是影响胶接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以硅橡胶胶接层为例,基于X-ray CT技术重构了胶接层中缺陷的三维结构,解析了胶层缺陷种类、分布规律及含量随热处理温度(RT~400℃)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胶接结构拉伸剪切性能和拉伸剪切疲劳性能分析,揭示了胶层缺陷对胶接结构粘接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高温下硅橡胶的热解和老化会导致胶层气孔的产生、长大和合并;在RT~300℃内,胶层缺陷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进一步增加热处理温度至400℃时,由于硅橡胶的炭化收缩,缺陷率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在RT~300℃内,由于硅橡胶的高温再聚合,胶接结构的拉伸剪切强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不断增加,但硅橡胶的高温裂解和炭化会导致其韧性下降,进而导致其拉伸疲劳性能的降低.研究结果对胶接结构的可靠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硅橡胶胶接结构缺陷重构X-rayCT粘接性能

    超聚能射流成型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王喜田斌王峰李必红...
    253-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超聚能射流成型规律,利用LS-DYNA软件对不同药型罩结构下射流成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超聚能射流与聚能射流成型速度、延展性能以及药型罩微元动能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聚能射流和超聚能射流均是由药型罩内表面不断向中间挤压形成,超聚能药型罩形成的射流具有更好的延伸性和射流头部速度,但是超聚能射流初步成型后射流头部速度明显降低约5.8%;相比于锥形聚能药型罩,改进后的超聚能药型罩射流成型后延伸性能提高约60.6%,射流头部速度提高约29.2%;超聚能药型罩射流成型过程中,辅助药型罩动能最小,主药型罩内表面中下部分形成的射流动能最大.

    聚能射流超聚能射流药型罩数值模拟LS-DYNA

    基于细观力学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分析

    刘文君韩海涛鲁芹高俊杰...
    259-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细观力学理论,运用代表性体积元方法研究石墨烯填充聚乳酸复合材料导热性能.根据显微照片分析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特征并构建细观结构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复合材料等效导热系数,并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参数化分析研究各细观结构参数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所建模型及相应参数化分析结果,对石墨烯填充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预测及改进优化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细观力学石墨烯复合材料细观结构模型导热性能数值分析

    一种基于火工品技术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研究

    张强康长盛樊文韬洪应平...
    26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存储器作为飞行器参数的重要记录设备,在推动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发展进程中有重要作用.由于远程武器的射程范围广,常常导致数据存储器无法快速有效地定位回收,若数据存储器被敌人获取,将会导致数据泄露,危害国家安全.基于以上研发背景,分析了各种数据销毁方式的优缺点,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火工品技术的芯片毁伤方法,用于保护数据存储器的记录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毁伤模块能够在无解保指令下对被恶意拆除的目标芯片进行摧毁,且毁伤模块在待机情况下能够长时间工作超过120 h.满足系统的方案设计需求.

    数据存储器数据安全芯片毁伤火工品长时间工作

    基于宽带雷达RCS数据的空间物体识别方法

    马腾周兰凤李建鑫
    275-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分析和混合神经网络的雷达RCS数据目标识别技术.通过小波变换、傅里叶逆变换和对数处理方法来处理2 种极化的宽带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数据,实现数据的高效去噪和频域分析,从而得到更为精准和清晰的一维距离像.设计了一种混合神经网络结构来处理得到的一维距离像.该网络结构综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来高效提取特征,并采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来捕捉时序依赖关系,从而实现了对雷达RCS两种极化数据的高效识别.为验证该技术的有效性,使用某研究所提供的数据集进行了验证性实验,并与CNN、SVM、MLP等主流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参数的优化和调整,模型达到了 97.50%的识别准确率.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时频信息,并成功整合局部和全局特征,为雷达RCS数据目标识别提供了一个高效和精准的解决方案.

    雷达目标识别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傅里叶逆变换小波变换

    基于改进VINS的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

    俞勇杰沈亦纯周志峰王立端...
    283-28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单目视觉SLAM易受光照、环境、纹理影响及单目相机尺度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惯性SLAM算法VINS-Mono改进的SLAM算法.本文中算法在IMU初始化部分进行了改善,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精确地计算出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偏差,并且在视觉里程计上将ORB特征点引入用来替代直接法,使其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也能准确提取特征点来跟踪相机的运动.通过在所采集真实场景与Euroc数据集下不同序列的实验与分析表明,本文中算法相较于VINS-Mono算法的鲁棒性及在定位精度上均有一定的提高,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降低17.6%.

    视觉SLAMVINS-MonoORB特征点IMU初始化

    基于MPC的球形机器人轨迹跟踪方法研究

    刘春政陈志华应展烽靳一聪...
    290-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摆驱动式球形机器人运动存在欠驱动和非线性特性,导致轨迹跟踪难度较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球形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和参考运动轨迹,结合泰勒线性展开和时域离散处理,得到球形机器人运动状态偏差的预测模型.随后,以未来特定时段内轨迹跟踪误差最小为目标,在满足控制量和控制增量约束的条件下,利用二次规划对球形机器人长轴和短轴电机转矩进行滚动优化,同时在特定控制步长下不断根据优化结果进行电机转矩控制,最终实现对机器人参考轨迹的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所提MPC方法横向跟踪最大误差减少了0.664 4 m,纵向跟踪最大误差减少了0.112 1 m,跟踪误差曲线基本在0 附近波动,具有明显的轨迹跟踪精度与稳定性优势.

    球形机器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模型预测控制滚动优化轨迹跟踪

    非同频场景下无人机遥控器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徐亚军高田露唐文波张强...
    298-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地管控和反制无人机,准确地估计无人机遥控器信号的参数,提出了一种非同频场景下无人机遥控器信号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谱图变换法将信号转换为时频图,并对每个时隙的频谱进行插值以提高频域分辨率;借助全连接神经网络估计出每个时隙中的跳频信源个数;将门限自适应去噪算法和K-means算法相结合抑制噪声分量,估计出起跳时刻、跳频周期、中心频率以及总带宽等参数.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上述参数估计性能方面相比2 种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无人机跳频信号参数估计全连接神经网络非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