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地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地震
四川地震

王力

季刊

1001-8115

scdz@eqsc.gov.cn

028-85436543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29号

四川地震/Journal Earthquake Research in Sichuan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地震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学、地球化学、地震地质、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历史地震和古地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性文章、问题讨论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促进学术交流,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工程以及有关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庆武隆地区地震尾波QC值特征

    汪建杨亚运魏红梅朱祥...
    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重庆武隆地区地下介质的物性特征,为预测强地面运动和评估地震灾害损失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选取 201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武隆地区 56 次ML≥2.0 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分别计算了 5 个台站记录的尾波衰减参数,拟合得到武隆地区地震尾波QC值与频率(f)的依赖关系为QC(f)= 41.87±8.69f 0.956 8±0.090 4,表明该地区为低Q0 值(f= 1)和较高频率依赖性(η)的构造活跃区.本文还分析了整个地震序列的尾波QC和值存在短期的异常变化,Q0 值呈"V"形态,η值呈倒"V"形态,η与Q0 值呈反向变化,Q0 值η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在 2017 年武隆MS5.0 地震发生后,WUL和LAX台站记录的Q0 和η经历下降-上升的快速调整过程,表明该区构造活动处于活跃期.

    Sato模型地震尾波QC值特征重庆武隆地区

    四川江油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核实与分析

    王玮铭廖晓峰任越霞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四川江油台短极距NS与NE方向间的优势方位角在 2022 年 8 月 15 日开始出现的离散异常和 2022 年11 月 29 日开始出现的跃变异常进行现场核实.通过观测系统检查、环境干扰调查、人为干扰排查、典型干扰分析、异常定量计算和震例回溯,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2 年 11 月 29 日开始出现的优势方位角数据跃变为人为干扰(电极更换),2022 年 8 月 15 日至 2023 年 7 月出现的优势方位角离散变化可能为地震前兆异常.

    江油台大地电场方位角异常干扰分析

    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的地震灾害风险动态监测与评估策略研究

    毋志强姚新强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城市地震灾害风险监测手段单一、数据库不够精细以及风险评估静态化等问题,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理念,探讨地震灾害风险动态监测和评估的策略研究:将卫星遥感、无人机拍摄和地面观测集成起来,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实现地震灾害全方位动态监测;建立数据信息网络层,使得各种终端能够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和风险普查数据相结合,构建了精细化的动态数据库;基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动态风险评估.该地震灾害风险动态监测与评估策略具有高效、智能的特点,对加强普查成果数据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城市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望在未来地震预警和防范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地震灾害风险动态监测"空-天-地"一体化动态评估数据库建设

    地震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以四川泸定MS6.8地震为例

    侯泽宇马康熙朱永莉王宇航...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 2022 年 9 月 5 日四川泸定MS6.8 地震为例,基于地震预警台站观测资料,使用LOC3D定位方法对主震及 2022 年 9 月 9 日前MS≥3.0 余震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S6.8 地震震中位置与人工目录结果基本一致;预警台站观测资料的加入能够增加各个方位的台站覆盖率,增加近台数量,提供地震事件S波完整震相,有效地约束地震定位结果中的震源深度,提升了地震定位精度,为地震定位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

    地震定位地震预警台站泸定MS6.8地震

    湖北宜昌台DZW重力仪观测质量及记录地震特征

    况春利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湖北宜昌台DZW重力仪 2020-2022 年观测资料的质量,总结宜昌台重力仪的记录地震能力,为地震预测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首先对宜昌台重力仪 2020-2022 年观测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M2 波潮汐因子和M2 波潮汐因子中误差进行了分析,再以宜昌台为圆心,对半径 5 000 km范围内的 2020-2022 年重力仪记录的MS≥4.0 地震资料和实际地震的对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重力仪对震中距 5 000 km范围内地震的记录能力,最后获得震级(MS)与震中距(R)的理论拟合关系为MS = 1.185 7lgR + 2.153 5,进而推导出宜昌台重力仪记录的最小地震为MS2.1.但因受到震源深度、地下传播介质、震源区地质构造共同作用,以及震中距 1 000 km内的地震记录有限,导致宜昌台实际记录最小地震与计算结果有所差异.

    重力观测震中距记录地震宜昌台

    鲁南地区流体监测台网优化与监测效能评估

    刘莉王玲孔令爱赵培...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鲁南地区地质构造背景,通过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水位水温实时监测仪器,对地下流体监测站点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鲁南地区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台网.同时,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鲁南地区地下流体监测效能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观测站点进行量化的效能评估,为进一步提升该地区地下流体监测台网监测能力提供参考意见.

    鲁南地区流体监测台网效能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四川地区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分析

    程思智李同林赵俊胡基垣...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四川地区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渠道的预警信息发布时延有差异.结果显示:地震预警触控终端发布的预警信息时延最低可达到 0.002 s;其次是地震预警APP的发布时延为 0.065 s;地震预警应急广播终端时延能控制在 1.5 s内,可达到秒级发布标准;电视预警渠道时延受推送用户数量影响,当总量超过50 万用户时,时延将超过 1 s,当总量超过 100 万用户时,时延将超过 2 s.建议将地震预警触控终端和应急广播终端部署在网络信号强的位置来减少时延,增加服务器数量来分担电视地震预警前置安全系统的传输、推送和分发压力,达到减少电视渠道发布预警信息的时延目的.

    地震预警预警终端发布时延

    海南五指山形变台仪器防潮处理技术

    周玲曾涛杨世杰陈维超...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五指山形变台洞体内潮湿的环境对仪器影响巨大,对传感器、标定系统和数据传输线路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设备故障高发,影响观测数据质量和连续率.对五指山形变台观测设备的墩体内外做防潮处理,结果显示在设备各个关键部件,如墩体、探头、连接部位及主机做防潮控温或控压试验,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因素对仪器的影响,提高数据运行率和有效率.防潮处理后,仪器的背景噪声也有明显的下降,水管倾斜仪平均噪声水平从改造前的 0.233 下降到改造后的 0.147;增加防潮盒的密度有利于降低洞体内相对湿度:放置 25 盒防潮盒在三套设备的墩体上,记录到相对湿度从 97%RH下降到 92%RH,放置 100 个防潮盒在三套设备的墩体上,记录到相对湿度下降到 80%RH以下.

    形变台相对湿度防潮处理数据对比

    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的对策与建议——以湖南省为例

    高攀刘雨先卢帆远尹志勇...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震减灾科普是提升社会震灾抵御能力的基础公共服务之一.为了评估湖南省首届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的成效和作品特征,为后续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的宣传和组织提供思路.本文从作品主题、创作地区和创作人员 3 个方面对湖南省首届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的科普作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作品主题宽泛,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具可比性;(2)创作主体不均衡,创作地区较为集中;(3)单人参赛作品比例高,缺乏团队协作的高质量作品.最后提出了 5 点建议:(1)细化主题,确定作品内容;(2)给定题目,征集专题作品;(3)区别分类,设置作品比例;(4)注重平衡,提升公众参与度;(5)倡导团队协作,明确作品质量要求.

    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创作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