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刘中正

双月刊

1001-3644

schj@scemc.cn

028-85511646、85530081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8号

四川环境/Journal Sichuan Environ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主管,由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一种综合环境科学技术期刊。其内容可供从事环境科研、监测、治理、和管理等科技人员交流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系、科专业师生参阅及发表论文;亦可供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与环境管理人员工作时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庆市渝中区环境空气中NO2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分析

    柳沛宏彭爽杨志臻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环境空气中NO2的浓度对渝中区大气环境的影响机理,采用统计方法和SPSS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基于2018-2022年重庆市渝中区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NO2浓度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渝中区NO2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浅析了气象参数与污染源对N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站点及全区NO2年均浓度、超标天数和污染负荷整体呈下降趋势,而3个站点浓度排名呈上升趋势,全区浓度排名靠后;季节分布明显,春季浓度最高,秋、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小时浓度基本于0:00-6:00下降,6:00-9:0 0上升,9:00-16:0 0下降,最后再上升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上清寺点NO2浓度最高,潘家坪点其次,佛图关点浓度最低。基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影响环境空气中NO2浓度的主要气象参素有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影响渝中区NO2浓度的主要污染源为移动源,NO2浓度值与机动车车流量有极强的正相关性。此研究可为渝中区今后的空气质量污染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渝中区NO2浓度时空分布气象参数污染源

    乌鲁木齐秋季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研究

    周涛郑强强顾福霞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VOCs是O3的重要前体物,活性较高的物质在有利的气象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直接影响臭氧污染水平。以2021年9-11月乌鲁木齐大气中VOCs浓度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乌鲁木齐秋季VOCs组成时间变化特征,比较各组分对臭氧产生的影响潜势,并利用PMF受体模型法解析了 VOCs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该期间乌鲁木齐大气中VOCs月均浓度分别为29。31 nmol/mol、34。20nmol/mol和48。38nmol/mol,呈现逐月上升的趋势,其中,烷烃占比最高,其次为含氧有机物、炔烃、烯烃、卤代烃,芳香烃和硫化物;臭氧生成潜势主要物质均为乙醛和间/对二甲苯,乙烯、丙烯、1-丁烯、邻二甲苯等物质在各月均有一定贡献;该期间乌鲁木齐大气中VOCs浓度燃煤源贡献最大,其次为机动车尾气和石油化工,贡献比例分别为25。9%、16。4%和15。4%。

    VOCs污染特征臭氧源解析

    四川安宁河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氟元素分布特征

    陈俊尧刘瑶王洪波张健峰...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四川省安宁河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氟的分布特征,于2022年对安宁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14个点位的地表水和表层沉积物进行采样,采用离子色谱法、熔碱-离子选择电极法等方法分别测定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氟含量,分析氟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宁河水体仅稀土矿区支流存在一定程度的氟污染,水中氟化物均值含量区间为0。14~1。33mg/L。沉积物中氟化物99%以残渣态存在,不易与其余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析出,对生物的毒性风险较小。水体F-与REE3+、Ba2+、Pb2+、SO42-呈极显著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源向讨论表明水体F-的来源与稀土矿的开采冶炼有关,同时其含量也受到岩石风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安宁河氟元素地表水表层沉积物

    渠江流域水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段慧范力银正勇吴瑶...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渠江流域近年来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污染原因,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污染指数法对2015-2022年渠江干流和支流11个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时空角度剖析渠江流域地表水水质变化特征;结合水质情况与地区经济、降雨的关系,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2015-2022年渠江干流水质优于支流,中、上游水质优于下游,流域总体水质呈变优趋势;流域内巴河、渠江、州河以及清溪河水质季节性变化不明显,而铜钵河、流江河以及任市河水质季节变化显著,且以春季水质最差;TP营养盐污染指标为渠江流域水质污染控制的主要指标,其次为有机污染指标CODC。和 IMn;河流沿岸居民生活和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是渠江流域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渠江流域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水质变化特征

    嘉兴市城市景观公园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

    刘玉飞殷燕刘勇陆忠杰...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长三角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景观水体中浮游动物基本情况和水环境间关系,便于对景观水体进行科学管理,于2023年5月—2024年1月,选择对嘉兴市穆湖公园、石臼漾公园和南北湖公园3个城市景观公园水体4个点位的浮游动物群落及其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针对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使用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3个景观水体的水质进行评价;使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浮游动物特征和水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嘉兴市城市景观公园水体浮游动物共鉴定出4类123种,种类组成主要以轮虫为主。优势种20种。水体中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存在着显著的时空差异,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特征空间上均呈现出南北湖>穆湖>石臼漾的趋势,季节上呈现出夏秋季>春冬季的趋势;浮游动物对水质评价表明全年总体景观水体呈现轻度污染状态,水质较好;3个水体中不同的季节中呈现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的特征。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分别为温度T、透明度SD。其中SD是最相关的环境因子。

    嘉兴市景观水体浮游动物环境因子

    ERT技术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堆填量分析应用研究

    陈华陈嘉臣何耀忠刘畅...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规范建设的存量垃圾填埋场往往采取钻孔方式进行填埋区堆填量测算,存在成本高、工期长、作业复杂、精度不足等缺点,不利于该类型项目整治工程的实施。为此,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MEM)结合电阻率层析成像(ERT)技术,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库容进行分析,并与AutoCAD Civil 3D模型构建数据进行比对。研究发现,与AutoCAD Civil 3D模型相比,基于ERT技术测算的填埋场库容估算值的差异为4。48%,数据偏差较低。同时利用ERT技术对生活垃圾堆体渗滤液积存量、垃圾沉降密度进行初步探究。探索出一种可替代钻探和测绘估算生活垃圾填埋库区垃圾堆体体量的高效技术方案,为后续非正规建设的存量垃圾填埋场项目开挖整治提供有效技术参数。

    高密度电阻率法电阻率层析成像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容存量垃圾场

    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价研究

    李欣欣刘雅雅余向克黄中杰...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护成效评价是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监测监管内容,为更好的严守保护底线,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管理不弱化、突出特色化"5个方面,对比分析不同时间序列数据,评价生态保护红线评价期前后的生态保护状况和管理能力变化,综合分析整体保护成效,以期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提供借鉴。经评价得出:1)全省保护成效有所改善或趋于稳定;2)成都市、甘孜州和凉山州保护成效明显改善,乐山市、雅安市和阿坝州为中度改善,攀枝花市为轻度改善;3)资阳市为轻度降低,保护成效呈现下降状态或保护成效小于生态退化;4)自贡市等其余13个市州均保持稳定状态或保护成效与生态退化持平。结果表明全省通过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与监测监管,重要生态空间得到了有效保护,下一步应建立常态化的保护成效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标准,规范评价工作,将评价成果广泛应用于党政考核、生态补偿等相关工作中,严防重要生态空间被侵占。

    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监管

    超大型生态体育公园运动功能提升路径探析——以成都环城生态公园为例

    吴欣玥丁睿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公园发展是我国现阶段推动全民健身战略实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生态体育公园是指位于城市建成区边缘的近、中郊区,满足体育公园特征的新兴类型。从生态体育公园内涵与特征入手,阐述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对周边区域作用机制,并以成都环城生态公园为例,探索超大型生态体育公园运动功能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生态体育公园应发挥大尺度生态空间的资源优势,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特征前提下适度开展低影响游憩活动,设施布局应充分考虑周边人群特征与分布,因地制宜、按需调配各类运动设施资源。

    生态空间体育公园环城生态公园成都

    城市轨道交通车轮声振特性研究

    尚婷钟昊黄政东孔云森...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噪声扰民是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之一。以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的车轮为研究对象,使用ANSYS对车轮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然后使用LMS virtual。lab分析车轮导纳峰值处的相关声振特性并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1000Hz以上高频域范围内,车轮踏面和辐板出现较大的振动,且随着频率增大,踏面和辐板振动更加显著;在2000Hz以上高频域范围内,径向模态对轮轨噪声的影响更大,在(r,5)模态下,声功率达到最大值107。75dB;车轮声辐射指向性具有一定的对称性,随着频率的增加,指向性的旁瓣个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车轮面向轨道线路以外区域的噪声声压级,大于朝内一侧;将车轮划分为轮缘、轮辋、踏面、辐板及轮毂5个部分进行声学贡献分析,总体而言辐板对车轮噪声的贡献最大,应当针对性的设置降噪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轮轨噪声噪声特性有限元法

    三氧化铀氢还原工艺尾气除氢装置的研制

    丁丁赵刚詹惠安于震...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氧化铀氢还原工艺产生了大量含氢尾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采用催化氧化法为工艺路线,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完成氢氧复合反应,实现氢气的消除。研制了含氢尾气除氢装置,对加热体、填充床、催化床等进行了设计,系统中设置三处处氢气浓度监测点,实现处理流程中氢气浓度的全程监测。采用含氢10 vol。%、30 vol。%、50 vol。%、80 vol。%的氢氮混合气,对除氢装置进行除氢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尾气中氢气浓度降至0。05 vol。%~0。13 vol。%,均符合相关技术指标,实现了含氢尾气中氢气的有效去除,提高了工艺的安全性。

    氢还原尾气除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