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精神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精神卫生
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精神卫生

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刘协和

季刊

1007-3256

scjsws@163.com

0816-2285679

621000

绵阳市剑南路190号

四川精神卫生/Journal Sichuan Mental Healt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立足于我省精神医学研究的特点和科技实力,面向全国交流精神医学经验与成果,力求内容与质量达到国内外水平,并以临床实用性为重点,旨在更新我省精神卫生工作者的知识,提高对精神疾病的防治水平,以服务于我省人民保健事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焦虑的关系:孤独感的作用路径

    陶梦阳孙丽君郭飞张建华...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焦虑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手机成瘾和孤独感均对大学生焦虑存在影响,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作用路径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 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孤独感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探讨孤独感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作用路径.方法 于2023年12月21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高校1 4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UCLA孤独感量表(UCLA-LS)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 3.3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2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50%.大学生MPATS评分与SAS和UCLA-L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74、0.387,P均<0.01),UCLA-LS评分与S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1,P<0.01).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间接效应值为0.160(95%CI:0.118~0.173),占总效应的33.97%.结论 手机成瘾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焦虑,孤独感可能是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作用路径.

    大学生手机成瘾焦虑孤独感

    中学生心理素质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作用路径

    谢春芳江洋唐新龙张俊...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寻找改善中学生NSSI行为的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皖西地区中学生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的关系,并考查应对方式在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方法 于2020年11月—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皖西地区22 87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青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NSAQ)、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简化版)(APSS-SV)以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MSS),分别评定中学生的NSSI行为、心理素质以及应对方式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中学生各量表评分与NSSI行为发生频率的相关性.运用Amos 23.0检验应对方式在中学生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结果 共21 718名(94.95%)中学生完成有效问卷调查.检出7 798名(35.91%)中学生存在NSSI行为.中学生ANSAQ总评分、CSSMSS中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NSSI行为发生频率均呈负相关(r=-0.219、-0.179,P均<0.01),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NSSI行为发生频率呈正相关(r=0.093,P<0.01).中学生心理素质对NSSI行为发生频率的直接效应为-0.136,应对方式在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发生频率之间的间接效应为-0.084,其中,积极应对的效应值为-0.122,效应量为55.45%;消极应对的效应值为0.038,效应量为17.27%.结论 应对方式可能是中学生心理素质与NSSI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可能是中学生心理素质影响NSSI行为的独立路径.

    中学生心理素质非自杀性自伤应对方式中介作用

    护生共情对道德勇气的影响:道德敏感性的作用路径

    王静廖巧玲刘睿
    16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护士道德勇气是一种特殊的利他行为,是促进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共情能力可正向预测利他行为,且道德敏感性的中介作用明显.目前未查见探讨道德敏感性在共情与道德勇气之间作用路径的研究报道.目的 探讨护生道德敏感性在共情与道德勇气之间的作用路径,为提高护生道德勇气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6月1日—30日,便利选取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622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道德敏感性量表中文修订版(MSQ-R-CV)以及护士道德勇气量表(NMCS)进行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插件分析道德敏感性在共情与道德勇气之间的作用路径.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6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78%.护生IRI-C评分与MSQ-R-CV评分和NMCS评分均呈正相关(r=0.269、0.146,P均<0.01),MSQ-R-CV评分与NMCS评分呈正相关(r=0.722,P<0.01).以IRI-C评分为自变量、MSQ-R-CV评分为中介变量、NMCS评分为因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护生共情能力对道德勇气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直接效应值为-0.052,95%CI:-0.178~0.008).道德敏感性在共情能力与道德勇气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间接效应值为0.189,95%CI:0.209~0.407).结论 护生的道德敏感性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共情与道德勇气之间的作用路径.

    护生共情道德勇气道德敏感性中介分析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相关因素Meta分析

    卢泫溢冯兰棱吴冬梅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糖尿病痛苦在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中高发,给患者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的相关因素尚不明确.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索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改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2月1日,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收集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的相关文献,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分别对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包含 6 442例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与年龄(r=0.094,95%CI:0.042~0.145)、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291,95%CI:0.248~0.335)、特质焦虑(r=0.585,95%CI:0.526~0.639)、抑郁症状(r=0.635,95%CI:0.590~0.676)、心理韧性(r=-0.410,95%CI:-0.528~-0.276)、父母的糖尿病痛苦(r=0.462,95%CI:0.421~0.501)相关.结论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年龄、HbA1c、特质焦虑、抑郁症状、心理韧性以及父母的糖尿病痛苦.

    青少年1型糖尿病糖尿病痛苦Meta分析

    叙事暴露疗法在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刘浚禹汪健健罗园赵丽萍...
    179-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叙事暴露疗法(NET)结合叙事疗法和暴露疗法的优点,对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有效,有助于患者对创伤进行深入的认识,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儿童和青少年是PTSD的高发人群,但NET对该人群干预效果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 系统评价NET对儿童和青少年PTSD患者的干预效果,为NET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8月1日,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收集NET治疗儿童和青少年PTSD的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更新的偏倚风险评估手册中对随机对照试验的真实性评价标准(2011),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4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文献,共包括394例儿童和青少年PTS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PTSD症状缓解程度方面,干预后1~3个月(SMD=0.22,95%CI:-0.84~1.28)以及干预后6个月(SMD=0.21,95%CI:-0.75~1.17),NET与放松疗法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3个月(SMD=-0.66,95%CI:-1.04~-0.27)以及干预后6个月(SMD=-0.77,95%CI:-1.36~-0.19),NET的效果均优于常规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抑郁症状缓解程度方面,治疗后1~3个月,NET与常规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9,95%CI:-0.98~0.21);干预后6个月,NET与常规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74,95%CI:-2.23~0.75).在心理困扰缓解程度方面,干预后1~3个月,NET与常规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54,95%CI:-2.14~1.07).在食欲亢进缓解程度方面,NET与常规治疗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7,95%CI:-0.54~0.19).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NET对缓解儿童和青少年PTSD症状的效果更佳,且具有中长期效果,但在改善抑郁症状、心理困扰以及食欲亢进方面无明显优势.

    叙事暴露疗法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青少年Meta分析

    卒中后焦虑障碍血清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林畅浩熊攀刘阳
    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卒中后焦虑障碍(PSA)是卒中后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之一,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研究表明,在PS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症发挥了一定作用.本研究回顾PSA与血清炎症标志物之间关联的相关文献,以期为PSA的干预提供参考.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PubMed,收集国内外关于PSA与血清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3篇文献.结果显示,PSA与血清炎症标志物存在一定关联,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升高可能与PSA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卒中后焦虑障碍炎症标志物焦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