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建筑
四川建筑

潘捷鹏

双月刊

1007-8983

scjzbjb@163.com

028-83336908

610081

成都市解放路二段95号

四川建筑/Journal Sichuan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省建筑业综合期刊,立足四川覆盖全国。在选题上既有应用基础理论,又注重大量的适应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相对稳定的报导方向。该刊以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和可读性为特色,两次获四川省优秀期刊奖,一次编辑加工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构计算模型常见问题分析

    耿强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了规范的具体条文及基本的力学知识,从结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计算参数的选取问题、对结构缺乏整体性思维三个大的方面分项举例说明了结构计算模型中的常见错误,并给出了正确做法,可为广大结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计算假定计算参数结构整体性思维

    基于Flac3D的临临高速鲁山隧道数值仿真与位移分析

    朱国政吕贵宾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公路隧道的研究,利用Flac3D软件进行相关计算.在建立隧道开挖模型后,通过对隧道掘进过程的模拟,可以分析出衬砌以及围岩上的应力与位移,有助于预测开挖状态、在开挖过程中应力与应变的变化来帮助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为施工提供部分理论依据及参考,也为工程建设的安全提供了更近一步的保障.

    隧道数值模拟新奥法复合式衬砌

    岩层厚度及倾角对顺层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骆耀文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岩层厚度及倾角对顺层偏压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岩层厚度及倾角下的隧道围岩塑性区分布、围岩位移及岩层滑移位移.研究结论表明:(1)隧道围岩稳定性随岩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当岩层厚度大于5 m后,可忽略地质顺层带来的偏压问题;(2)当岩层倾角为0°或40°时,隧道最大围岩位移及最大结构面滑移位移相对其他倾角较大,隧道处于最不稳定状态,隧道的最不利位置位于结构面与隧道轮廓切线平行的位置.

    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计算岩层厚度岩层倾角监控量测

    基于黏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减震性能分析

    刘佳王金金李立伟王燕...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减震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探究黏滞阻尼器的减震性能,以河北省某中学图书馆为例,以满足减震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准下性能目标为需求,采用黏滞阻尼器进行减震结构设计.通过对减震结构在多遇、设防、罕遇地震下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分析,得到结论:设置黏滞阻尼器能够满足框架结构在各个设防水准下的性能目标,黏滞阻尼器能够显著增加减震结构的阻尼,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

    减震技术框架结构黏滞阻尼器弹性分析弹塑性分析

    基于地下圆形结构弹塑性理论的让压支护研究

    蔡晓枘喻勇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比普通支护,让压支护在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中的应用有着明显的优势,其不仅能最大限度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而且能减小支护结构的受力,保证地下结构的安全性.基于地下圆形结构弹塑性理论,假设围岩及衬砌符合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并符合库仑屈服条件,对隧道中的让压支护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算例对其试算.

    隧道支护让压支护岩石力学

    古建筑柱与基础连接探析

    许涛陈海波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建筑是我国灿烂文明的一种文化符号;现存古建筑中既有穿越千年的应县木塔等大型木作建筑,也有乔家大院等民间小式建筑;这些建筑有的能保存千年而,甚至上部变形已经十分严重,却依然不倒,这其中有榫卯节点连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柱础的独特连接形式,能有效的抵抗地震作用.通过对古建筑柱与基础的连接探究古建筑能穿越千年的原因,为仿古建筑设计建造及古建筑修复加固提供一种新思考.

    古建筑基础传力抗震性能柱础

    考虑渗流影响的软弱围岩地层土拱效应研究

    吴钢伟朱爱民严小俊任超...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渗流影响下的隧道开挖导致的地层土拱变化,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对软弱围岩地层隧道施工进行流固耦合研究,结果表明,渗流情况下的地层土拱范围增大较为明显,约为不渗流工况的3倍;在地下水影响下,开挖面变形的危险点由中上部向开挖面底部和拱脚转移,与此同时,开挖面挤出变形也增大为不考虑渗流情况的2倍左右,说明渗流情况下的软弱围岩地层容易失稳,需加强超前预报以及施加超前预加固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山岭隧道软弱围岩数值模拟地层变位开挖面稳定

    地应力方向对隧道硐室变形影响程度研究

    吕改杰席英伟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存在软岩大变形问题的某深埋隧道实测数据,利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分别模拟隧道在200 m、350 m、800 m三种埋深以及不同侧压力系数情况下,研究隧道轴向与地应力方向夹角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应力方向对隧道硐室变形影响明显,随着地应力方向与隧道轴线的夹角增大,隧道硐室变形增大,其增加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夹角在90°时最大,在设置的不同工况以及隧道处于不同埋深的条件下,隧道围岩的位移随夹角的增大均呈现出"S"型增长曲线;位移监测曲线大致可分为三段,且分段夹角大小只与侧压力系数有关,与隧道埋深无关.

    地应力方向侧压力系数软岩大变形数值模拟隧道工程

    海螺广场大跨度屋盖结构施工技术

    张建刚魏臣兵
    175-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升钟湖海螺广场大跨度钢结构屋盖为例,阐明了该工程的施工难点.对常用的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结合工程特点,选择了与工程相适应的合理施工工艺;详细介绍了大跨度空间桁架结构体系的分块吊装技术;施工中采用计算机数值分析技术和试验监测技术,控制了施工安装的精度,高质量地实现了安全、经济、文明施工要求,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同类项目的设计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钢结构空间桁架吊装膜材施工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大穿插施工技术应用

    吴行州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可视化、动态化、协调性、模拟性等优点,促使其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主要探讨如何将BIM技术系统地应用于建筑工程大穿插施工中,并结合案例分析其应用效果及价值,以期为同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BIM技术建筑工程大穿插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