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建筑
四川建筑

潘捷鹏

双月刊

1007-8983

scjzbjb@163.com

028-83336908

610081

成都市解放路二段95号

四川建筑/Journal Sichuan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省建筑业综合期刊,立足四川覆盖全国。在选题上既有应用基础理论,又注重大量的适应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相对稳定的报导方向。该刊以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和可读性为特色,两次获四川省优秀期刊奖,一次编辑加工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模块化理念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策略探讨

    麻鸿黄江波姚斌零江龙...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工业化是当前的重要发展趋势,其中模块化建筑以其快速高效、品质可控、施工安全、时间可控、节约资源、环境污染少等优点而受到重视.以模块化在中小学建筑设计应用角度出发,梳理建筑功能空间构成,探讨从前馈策划到场地、平面、立面整个过程的设计策略,包含功能模块的设计、拆分和整合,并对BIM平台融入中小学模块化设计进行展望,为下一步模块化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模块化中小学校设计策略

    南方内陆城市高层住宅小区冬季室外风环境测试与模拟研究

    汪东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现场调查问卷、实地测量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方法分析HRCs室外风环境.研究分析HRCs内居民的活动类型和居民对HRCs室外风环境的认知.测试HRCs内部多点位风速大小,分析风环境状况.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一致,其中围合式建筑HRC-B内部无风区的面积最大,当单个高层建筑宽度增加和迎风面积增加时,局部风速有不同程度增大,能够保证室外环境舒适度的同时,促进小区内部污染物扩散.

    室外风环境高层住宅小区建筑形态布局CFD模拟

    基于混合双参数Weibull分布的冬夏两季香港某地的行人风环境舒适度分析

    赵健
    71-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的密集建筑会影响周边区域风环境,甚至产生行人风环境问题.研究了香港气象条件,对比了双参数Weibull分布和混合双参数Weibull分布,结果表明混合双参数Weibull分布更加适合香港的气象数据;根据夏季以及冬季不同的情况,分析了夏季与冬季的行人风环境.在夏季,一号和二号建筑之间的空地有不舒适的区域,在冬季,行人风环境舒适度整体较好.

    混合双参数Weibull分布CFD数值模拟行人风环境

    成都金具总厂历史保护建筑修缮探索

    罗喻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历史保护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工艺的理论基础、施工技术和实施要点.重点论述了历史性建筑在修缮中保护,总结了修缮保护的新观念和再生利用.通过对历史保护建筑的重要性、加固的必要性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历史保护建筑结构加固的施工原则、分类和具体施工工艺.提出了延长建筑使用受命的修缮探索和修缮注意事项,以及修缮后展现给人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概念,增进对历史建筑了解和社会进步过程.

    历史建筑结构加固保护性施工工艺加固材料城市更新

    功能延续的文物建筑适应性再生实践——成都金牛宾馆银杏庄的修缮设计

    付涌周利峰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仍保持原有功能,特别是这些功能已经成为其价值组成部分的文物古迹,应鼓励和延续原有的使用方式"[4].坐落于四川省金牛宾馆内的银杏庄,自1957年建成起,一直作为当地重要的政务接待基地,国内、外领导人造访成都时均有在此下榻的经历,见证过许多重要的历史场景,于2013年被公布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伴随着接待需求的不断变化,银杏庄历经过多次改扩建装修,其风貌和格局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文物价值造成了较大影响.以2022年成都大运会的召开为契机,银杏庄迎来了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后的第一次全面修缮.设计团队力求通过"还原历史场景、整合新旧区域、恢复环境格调"等多种方式,以延续其原有使用方式为目的,推动文物建筑的适应性再生.

    文物建筑功能延续场景复原新旧融合

    智能动态光伏建筑表皮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王泽川吕洁王永哲周善斌...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光伏建筑表皮多采用屋面铺设方式,但由于铺设面积有限,安装位置固定,光伏发电效率及发电量受限,急需解决墙面光伏利用效率低的难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光伏动态节能发电表皮,通过智慧调控动态表皮单元的角度以及改变表皮的材质,可实现将接收的太阳光吸收作为能源使用,同时起到遮阳、导风、隔音、照明和导光改善进深远处采光效果的作用,降低对建筑周围的光污染,降低对建筑内部的热、声污染和空调、照明能耗,改善建筑内部的声光环境,并利用光伏发电实现光储直柔,为建筑机电系统供电.

    光储直柔动态表皮智能控制可持续发展

    特定主题下建筑精神与文化内涵的诠释——以汉语言文化交流中心设计为例

    张蓓蓓田鹏李启发王湛宁...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作品,从汉语言文化传播角度,继承与发扬我国建筑所表现出的独具文化精髓,探索公共建筑设计中建筑精神与文化的结合,同时借助直观的视觉表达和隐喻的内涵思想,从建筑功能、形态、空间及外部环境等不同角度探讨了文化与建筑结合的有效实现途径.

    公共建筑文化内涵

    山区高地震烈度区中小跨径桥梁设计研究

    唐友明邹茗地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震设计是高地震烈度区桥梁设计的重点与难点,介绍了地震烈度超过九度的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公路康定过境试验段桥梁设计方法,通过改变上下部结构型式、构造尺寸,对比分析其抗震性能,提出了新的构造细节设计方法,建立了适合超九度地震烈度区中小跨径桥梁抗震设计体系和方法.

    桥梁设计高烈度地震区抗震体系

    侧风下列车进出路堑的气动特性研究

    罗辑张明禄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维的非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k-e湍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研究了列车在25 m/s的侧风作用下,以300 km/h的速度进出路堑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列车在进入路堑前,除了升力,头车的多数气动指标最大.进入路堑后,多数的气动指标会下降,其中头车的变化最为明显,因此头车的安全性是最差的.列车出路堑时,气动指标又回到进入路堑前的水平.

    高速列车侧风路堑空气动力学

    引导式柔性防护网在公路边坡中的应用

    邹家琦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石灾害极大地威胁了公路安全.引导式柔性防护网凭借其能够有效降低落石弹跳高度、瞬时动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边坡落石灾害的防治中.以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虎爪山边坡某处落石为例,开展现场实地调查、数值模拟等工作,研究了引导式柔性防护网的落石防护效果.结果表明:该处边坡发育的不稳定落石在重力作用下有失稳运动的可能,运动距离威胁到公路安全.同时,落石在坡脚处的弹跳高度较高,超过一般被动柔性防护网高度.在实施引导式柔性防护网后,其运动距离弹跳高度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引导式柔性防护网有较好的治理效果.

    落石公路边坡引导式防护网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