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建筑
四川建筑

潘捷鹏

双月刊

1007-8983

scjzbjb@163.com

028-83336908

610081

成都市解放路二段95号

四川建筑/Journal Sichuan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省建筑业综合期刊,立足四川覆盖全国。在选题上既有应用基础理论,又注重大量的适应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相对稳定的报导方向。该刊以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和可读性为特色,两次获四川省优秀期刊奖,一次编辑加工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承载能力验算确定圬工拱桥限载的研究

    高智乐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桥型美观、取材方便、承载潜能较大等优势,我国南方地区早期建造了大量中小跨径实腹式圬工拱桥.但目前在役的实腹式圬工拱桥建造时的设计荷载已不满足当前道路荷载,且普遍已存在明显的外观病害,此类桥梁承载能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南方某实腹式圬工拱桥为例,通过桥梁外观病害检查及实测基频分别对桥梁技术状况和桥梁刚度进行评定,在此基础之上,根据规范以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建模验算不同等级荷载作用下其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进一步确定其车辆荷载限载.

    实腹式圬工拱桥有限元分析承载能力限载

    实际工程中隔震建筑构造措施的应用与分析

    杨媛乔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对隔震建筑各个部位的构造做法进行归纳,为后续隔震设计中的类似构造做法提供参考.

    隔震建筑隔震构造措施工业建筑校园建筑

    全风化花岗岩原位水平推剪试验研究

    左新卫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托华能霞浦核电工程,开展了原位水平推剪试验,分析了研究区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获取方法,并采用极限平衡方法反算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和滑移面的具体位置.结果表明:(1)随水平外荷载的增大,土试样水平位移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到破坏时,试样变形主要经历了压实、屈服及破坏的3个典型阶阶段;(2)基于极限平衡法确定研究区土体的密度为21.6 kN/m3,内聚力标准值为36.5 kPa,内摩擦角标准值为61.1°;(3)试样的滑面表现出典型的弧形.实际工程中,基于现场推剪试验得到的滑动面形态在进行稳定性计算时无需选择特定的计算滑面,较传统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原位测试水平推剪试验抗剪强度全风化花岗岩

    不同风偏角对跨海大桥塔区风环境及风障屏蔽作用的影响研究

    赵文斌王涛李强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舟岱通道跨海长桥,通过1:30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得到0°、10°与20°风偏角下施工态、成桥态塔区桥面行车区间的风速分布,并在成桥态基础上设置风屏障,研究了栏杆与风屏障对塔区来流的屏蔽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栏杆并不能有效降低桥面来流风速,而风屏障在不同风偏角下均能有效提高对桥面来流的屏蔽效果,且对于背风侧车道的屏蔽效果较迎风侧车道更好.

    塔区桥面风环境大比例尺刚性模型栏杆风屏障

    主余震下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吴宪洪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在主余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选取三条真实主余震,分别对主余震中的主震和余震进行调幅,利用Perform-3d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余震会增大结构的地震响应,且当余震峰值加速度PGA大小为主震的0.5倍及以上时,影响更为显著;主余震中主震的PGA越大,其余震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就越大.

    高层斜交主余震Perform-3d动力分析地震响应

    隧道横通道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层分析

    龚小林李化云赵晨夕万宇...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减震层对隧道横通道交叉结构减震效果影响,以峨汉高速豹狸岗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试验,开展不同围压下岩石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获得围岩参数;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选取El-Centro地震波数据,探讨了在地震作用下,不同减震层厚度下结构位移和应力响应.结果表明:(1)采用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得到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通过Hoek-Brown准则进行强度折减,确定适用于数值计算的围岩物理力学参数;(2)横通道交叉结构设置减震层后,减震层厚度与结构横向位移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边墙位置响应强烈,为抗震薄弱环节;(3)减震层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横通道交叉结构的应力响应,当减震层厚度小于0.2 m时,应力峰值减小幅度较大;当减震层厚度大于0.2 m后,应力峰值减小幅度开始变缓.结合结构位移和应力响应分析得到隧道减震层的最优厚度为0.2 m.

    山岭隧道围岩参数地震横通道结构动力响应减震层

    重庆奉节某块碎岩建筑边坡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

    李亨李淑宇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重庆奉节某块碎岩建筑工程,对该项目建筑边坡稳定性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根据工程经验,结合离散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开挖边坡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提出了该类边坡的破坏模式.利用赤平投影方法分析了岩体结构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圆弧滑动法计算了边坡的安全系数.基于边坡破坏模式及稳定性,提出了边坡的防治措施建议.

    块碎岩边坡变形破坏稳定性评价

    竖条对二维方柱风压特性影响研究

    吕伟
    185-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竖条对二维方柱风压特性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参考模型以及竖条布置位置改变共三种模型,通过风洞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在均匀紊流场情况下,有无竖条以及竖条位置发生改变时,二维方柱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的差异;各工况下气动力差异.研究表明:当竖条靠近迎风拐角布置时,迎风边缘出现较大的风致吸力.模型表面布置竖条均能有效降低侧风面、背风面风压值.当竖条位置靠近模型内侧布置时,平均阻力系数降幅达为35.2%.因此,通过合理布置竖条能够有效降低二维方柱表面风压以及整体风荷载.

    二维方柱竖条风洞试验气动力系数风压分布

    长周期地震波对高层建筑斜交网格筒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

    许弟兵
    18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层建筑斜交网格筒结构在长周期地震波下的结构动力响应.根据广州西塔,建立共60层的斜交网格筒结构模型,分别选取了不同类型的长周期地震波即远场类谐和地震波、近断层脉冲型地震波各7条,和3条普通地震波做对比分析,研究了结构在7度小震、7度大震下的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顶点位移等动力响应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在远场类谐和地震波作用下层间位移角最大,且在7度大震作用时的层间位移角超限,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波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次之,在普通地震波作用下的层间位移最小;结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等动力响应指标大小基本都表现为远场类谐和地震波作用大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波,且都远大于普通地震波作用.

    斜交网格筒长周期地震波时程分析动力响应

    基于GeoStudio的海螺峪隧道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解则斌苏子龙
    19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海螺峪隧道为背景,通过对海螺峪地区岩性进行分析,确定软质岩采用拱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硬质岩采用三台阶法.开挖后通过所得数据进行内力计算,根据所得参数导入GeoStudio软件.根据对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分析确定安全系数,来决定使用相应的支护措施,从而解决海螺峪地区隧道的稳定性问题.

    拱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GeoStudio软件支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