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史学理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于沛

季刊

1004-0013

sxllyj@sina.com

010-65275903

100006

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

史学理论研究/Journal Historiography Quarter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历史学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史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评析各种史学思潮和史学流派,研究国内外史学发展状况和趋势,刊载读史随笔、书评及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杨共乐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上的民族因文化而生,因文明而兴.世界上的文明因多样而存,因互鉴而充满活力.长期以来,西方关于文明理论的作品很多,滥用"文明"的现象也很盛行."西方文明优越论"以及"文明冲突论"就是滥用"文明"的重要表现.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文明的内在逻辑,提出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文明观,为世界文明的健康发展注入强大的中国力量,是中国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文明文明观交流互鉴基石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新趋向

    梁民愫
    10-19页

    百年来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转向理路

    徐良
    19-27页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理路探赜

    王格格
    27-36页

    独立后印度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贡献与局限——以阿里格尔学派穆斯林王朝史研究为核心的考察

    张忞煜
    36-44页

    戈登·柴尔德与马克思主义史前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倪凯
    44-53页

    实证、思辨与进化认识论——茅家琦访谈录

    黄鹏
    54-64页

    书讯

    64页

    论清代历史地位

    刘文鹏
    6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塑"大一统"政治文明是清代历史地位的集中体现.与汉唐元明相比,清代多民族"大一统"格局在版图扩展、政治管理机制的稳定性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一政治格局深化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保证了中国在文化上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而且,清代在思想上突破了"华夷之辨"的限制,通过确定中国版图边界,强化了"中国"意识.同时,清代中国保持着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但对朝贡贸易的态度更加务实,并在与亚洲、欧洲国家关系的处理方面也更加具有现代国家的特征.从这些角度,我们能够看到清代对中国"大一统"政治文明的贡献.

    清代"大一统"政治文明中国认同历史地位

    论清代边疆治理

    吕文利
    7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礼记》中的"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为历朝历代统治者奉为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圭臬,清代亦不例外.清初以因俗而治的策略把边疆地区纳入版图,真正实现了"大一统"格局,体现治理中妥协的智慧;清中叶边疆地区日渐稳定,朝廷逐步谋划"修教齐政"之策,通盘考虑边疆和内地治理,把中央权力进一步渗透到边疆地区,实现全国地方教化与治理的一体化发展,达到稳固统治的目的,形成治理的联动效应,体现治理中改革的智慧."因俗而治"和"修教齐政"思想及阶段性实践是清朝边疆治理的核心逻辑所在,清朝通过"因俗而治"达致"修教齐政","修教齐政"是最终目的,"因俗而治"是达到"修教齐政"的桥梁,这一治理逻辑前后呼应,上下联动,形成"清朝方案",成为边疆治理的宝贵历史经验,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度总结.

    清代治理思想边疆治理因俗而治修教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