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产力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月刊

1004-2768

0351-4070868

030002

山西省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山西经济日报社6层)

生产力研究/Journal Productivity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江流域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杨成璐陈方戢晓峰普永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长江干流 11 省(区、市)2010-2019 年面板数据,运用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维度测算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最后利用灰色关联模型识别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时序上长江流域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度呈弱化趋势,由 2010 年中度协调下降至 2019 年勉强协调,且各区域耦合协调呈"阶梯式"发展——下游最优、中游次之、上游最弱;空间上呈极化特征,耦合协调水平布局为"东高西低",江苏、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维持中度协调以上水平;进一步研究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发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成长能力对耦合协调发展关联性最强,且这些因素在长江流域近几年发展水平不断下降,成为其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不断弱化的原因.

    物流业制造业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模型长江流域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测度与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李慧媛王子敏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 2006-2020 年长三角城市群 27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进行测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Means聚类法及莫兰指数分别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差异化特征、空间演变过程及空间集散特征,最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 27 个城市的经济韧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江苏省与浙江省的经济韧性差异最小,上海市与安徽省的经济韧性差异最大,且各省市间经济韧性的差异逐渐趋于稳定;(3)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经济韧性具体表现为以上海市为核心的"中心外围"格局;(4)城市经济韧性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由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的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模式逐渐演化为多样类型;(5)投资、文化建设、社会信息化程度、行政调控力和环境治理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Dagum基尼系数K-Means聚类空间杜宾模型

    数据要素对供给体系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孙萍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熵值法分别测算数据要素与供给体系质量发展水平,并基于 2011-2020 年 279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据要素对供给体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供给体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给体系质量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效应上,数据要素对本地区供给体系质量有正向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供给体系质量有负向溢出效应;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数据要素对供给体系质量的影响路径中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并显现出部分中介效应.

    数据要素供给体系质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马宏宇李一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文旅融合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内在机理,文章利用中国 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2021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揭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平抑作用和传导路径,并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检验融合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经由区域经济增长、市场化发展和人力资本提升中介路径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融合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缓和呈现"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特征.

    文旅融合城乡收入差距非线性影响中介效应模型

    数字化何以解决基层治理"碎片化"——以N市J镇基层治理四平台为例

    于宝星冉思伟刘滨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治理中已存在的"碎片化"现象及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正制约着基层治理效果的提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和数字治理理论,运用TOE分析框架对浙江省N市J镇的四平台案例进行研究后发现:数字化之所以能解决基层治理"碎片化"问题关键就在于技术赋能构建平台;组织机构整合:保证政府整体协同运行;以及制度建设支撑:保障技术、组织"有机融合".其中的逻辑体现为:技术构建扁平式政府治理结构、增加治理主体和改变组织结构以及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基于此,需要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建设平台型政府,提高部门间联动以及推行"数字教育下乡",以期实现基层治理的整体性效果.

    基层治理碎片化基层治理四平台数字化

    我国城市群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25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庞冲陈奋程健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发展规划速度明显加快,城市群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参与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文章使用城市空间隔离程度与城市边缘性之比对城市集聚程度进行度量,基于 2004-2020 年我国 257 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并实证分析城市群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适度的城市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具体而言,城市集聚有利于提升技术创新的活力,减低居民失业率,提高产业协同作用,提升城市疏解能力,激发城市发展内生动力.研究结论经过了稳健性检验.基于研究结论,文章建议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发展配套政策体系,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市场建设,改善城市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城市群集聚效应溢出效应产业协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探析

    谯琳李娜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在面临全球环境挑战时的必然选择,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文章从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三重视角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进行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内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三个角度进行探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包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具体包括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实践路径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

    郭瑞萍吴妍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在诸多经典著作中都阐述了共同富裕思想,而这一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哥达纲领批判》进行文本解读,梳理《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地位、内涵、必然性、实现条件等内容,充分理解《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共同富裕思想,有助于充分理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理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就是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增强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哥达纲领批判》共同富裕思想马克思中国式现代化

    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

    于梦梦李慧玲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是新发展阶段新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尽管新疆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逐渐增强,但却面临产业链低端锁定、创新能力偏弱、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从产业经济效益、产业链创新性、产业链绿色化、产业开放合作四个维度构建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标体系.首先,采用熵值法赋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 2011-2020 年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综合得分总体呈上升态势,2011-2014 年处于初始起步期、2015-2018 年达到发展高峰期、2018 年之后则进入回落稳定期.其次,通过系统聚类将新疆十四个地州市划分为四类,四类地州市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各维度均存在较大差距.新疆制造业应进一步夯实产业链创新基础、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更高层次开放合作,协调各地州市发展差异,打造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路径

    双循环下数字经济促进广西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理探究

    唐卞旷爱萍王东晓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助于实现高质量、有效率、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针对现阶段广西制造业整体实力不够突出的特点,文章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广西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理,指出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释放新一轮消费需求、优化出口结构动能等多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大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南宁、桂林等城市的数字技术创新引领形成特色协同产业体系,利用北部湾港口优势加深贸易开放合作等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融合联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