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产力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月刊

1004-2768

0351-4070868

030002

山西省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山西经济日报社6层)

生产力研究/Journal Productivity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研究

    黄建康彭丽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发展是实现区域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 2013-2021年中国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碳生产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门槛模型分析发现,当环境规制强度处于较低水平及城镇化程度位于较高区间内时,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3)空间模型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研究结论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碳生产率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数字经济碳生产率环境规制城镇化门槛效应

    当前中国国内需求的变化特点、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姚明霞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 2020 年以来,国内需求总量呈现了明显的疤痕效应以及微弱且不稳定的恢复效应,其中,最终消费需求的恢复效应强于资本形成总额需求的恢复效应.最终消费需求的构成部分中,居民最终消费需求总量呈现微弱的疤痕效应但恢复效应明显,政府最终消费需求没有明显的疤痕效应.国内资本形成总额需求的构成部分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具有明显的疤痕效应而恢复效应并不明显.根据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国内需求呈现疤痕效应是因为总需求和总供给都减少但总需求的减少更加明显,国内需求呈现微弱的恢复效应,是因为前期总需求和总供给都可能增加但总需求的增加弱于总供给,近期总需求在增加而总供给在减少.由此提出了提升内需的应对措施,包括激励最终消费需求以带动整个国内需求、提升国内总需求和提升国内总供给要并重等.

    国内需求疤痕效应恢复效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产业协同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刘康刘晓英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 2012-2021年11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与θ指数测算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利用熵权法综合测算各省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对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吸引了周边大量的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对邻近省市产生了负向影响的"虹吸效应",抑制了相邻省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政府干预水平可以带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对于邻近省市的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利用外资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并不明显;对外开放水平可以优化本地区和邻近省市的产业结构,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产业协同集聚空间杜宾模型新型城镇化

    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时空演变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张菊尹勤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持适度的生育水平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当前长期极低的生育率是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风险.文章基于1990-2020 年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时空演变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人口生育水平持续低迷,空间格局特点由1990 年从西向东逐渐降低演变为 2020 年从南向北逐渐降低;(2)省际的生育水平存在着空间正相关性,但各区域呈现出的集聚特征不尽一致;(3)社会经济因素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育水平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为此文章提出相应建议,为提高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社会经济因素时空演变GTWR模型

    数字赋能视野下的数字品牌建设——以戴村"映山红"为例

    曾豪杰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品牌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数字赋能治理过程中,数字品牌建设与发展一般会经历品牌嵌入、品牌融入和品牌链入三个阶段和状态.数字品牌创建与发展在注意数字化迭代更新的同时,引入数字信用并围绕共同富裕会取得非同凡响的成果.戴村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实践探索过程中,诞生出的数字品牌EIL发展与操作模式,以及数字品牌DCP建设模式,创新了数字品牌理论,值得借鉴和参考.

    数字赋能数字信用数字品牌

    对标RCEP、CPTPP规则打造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闫晗赵秀玲闫国庆张萧红...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贸易便利化已成为各国政府日益关注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我国口岸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积极对接对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贸易便利化规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在亚太产业链供应链中主导地位的建立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文章对RCEP、CPTPP贸易便利化规则进行系统剖析,系统总结其特点、挖掘其影响,通过借鉴新加坡等国先进口岸经验,探讨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为优化我国口岸营商环境、缩小我国口岸贸易便利化水平与国际高水平国家的差距、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同时为各国改善口岸营商环境、推动国际合作与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经验.

    国际贸易口岸贸易便利化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资本逻辑演进

    全燕黎冉薇薇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对待资本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资本的二重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存在资本逻辑提供了可能性,而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其存在资本逻辑提供了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逻辑的演进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资本逻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的转变.这一演进过程中,在目标上坚持共同富裕,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引领资本逻辑,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约束资本逻辑,在运行机制上以国家法治规范资本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区别于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逻辑运行的显著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逻辑市场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生成与弥合——基于场域理论的分析

    王晓燕孙贤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时代与老龄化时代的交叠使得老年群体的数字生活呈现出明显的鸿沟问题.从场域理论视角出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是由场域、惯习和资本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产生的结果.社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字接入与使用困难、家庭数字代沟、社会支持缺位以及主体的数字抵触现象都使得老年人与数字化社会产生隔阂.弥合数字鸿沟需要从场域优化和主体构建两方面双管齐下,营造老年友好环境并提高老年人数字融入意愿,使老年群体共享数字社会的红利.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数字贫困场域理论

    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带动效应

    潘凌芮王子敏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经济韧性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 2006-2020 年 243 个城市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带动效应显著为正,该结果具有稳健性.异质性检验显示,国家级新区设立能显著提升西部边远地区的城市经济韧性;国家级新区的规划面积在1000 平方千米~2000 平方千米时,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显著为正;设立双城布局模式的国家级新区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带动效应显著.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城市创业活力会强化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带动作用,且在中部内陆地区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文章研究结果为国家级新区未来建设和城市经济韧性稳定增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国家级新区城市经济韧性双重差分模型

    碳排放交易政策在全国试点地区的碳减排效率

    何洁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之下,我国正积极采取各类绿色战略措施,努力实现零碳化.文章采用 2000-2020 年中国 30 个省市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和空间双重差分法,对碳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显著抑制了我国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部试点地区的减排效果最好,东西部地区由于不同因素均未表现出较好的减排效应;空间溢出结果则显示,碳交易政策在抑制本地区碳排放的同时,通过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对邻近地区以及经济相关地区也有低于直接效应的间接影响.

    碳交易政策碳减排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空间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