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荣伟

双月刊

1003-5508

scslxh2004@yahoo.com.cn

028-83220733

610081

成都星辉西路18号

四川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唯一全面反映整个四川林业科技水平的技术类刊物。及时报道森林生态,树木遗传育种、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林业经济、林业教育、林业基础科学等方面内容。促进学术交流,面向全省林业生产建设,为提高四川林业科技水平和林业生产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朱鹮保护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邱国强俞越石坚何珂...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鹮(Nipponia nippon)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是林业草原保护"十四五"规划中抢救性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关键物种之一。从 7只奠基者个体到现在的种群破万只,种群遭受严重的瓶颈效应,导致其遗传多样性极为有限。研究综合讨论了在过去 40年对朱鹮实施保护以来,在种群多样性、免疫基因多样性、遗传结构分化、配偶选择和基因组等方面的研究,讨论目前存在的种群近交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目前的研究结果在朱鹮物种保护中的指导意义。

    朱鹮基因组学种群多样性保护遗传学

    青藏高原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现状

    孟喜悦韩嘉华张陈飞许文燕...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森林土壤中的SOC储量对于全球碳循环具有显著影响。文章旨在综合分析当前青藏高原森林土壤SOC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主要阐述了土壤SOC储量的常用估算方法,揭示了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土壤SOC储量的分布特征。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土壤SOC储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气候条件、人类活动和土壤性质等因素对土壤SOC储量分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展望。

    青藏高原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原保护区外)大熊猫及其同域野生动物初步调查

    李蓉唐亮东司光程王磊...
    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 9月~2022年 6月,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内、原鞍子河保护区外的区域开展调查,共完成 47条调查样线,布设 47台红外相机,累计 854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 24101条红外相机影像数据,独立有效记录 3029次。共识别出 4目 12科 24种兽类与 4目 8科 17种鸟类。其中,国家I级和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 3种和 16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 2种,"易危(VU)"等级的有 6种,"近危(NT)"等级的有 3种。拍摄到的猕猴(Macaca mulatta)为崇州市首份红外相机影像,调查到的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为整个崇州市首次分布记录。共在 5条样线上发现了 6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粪便痕迹,在 6个 2 km×2 km调查网格中的 7个相机位点上拍摄到大熊猫影像,样线遇见率为 10。64%,相对多度指数RAI=0。18,整体网格占有率达 17。02%,主要分布在 1800~2 400 m海拔段的混交林和竹林生境中。研究发现野猪(Sus scrof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水鹿(Rusa unicolor)的样线遇见率、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网格占有率均排在前列,不同功能分区均有较多鸟兽物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腰(1 100 m以上海拔段)及以上区域的混交林生境中,主要集中在靠近原鞍子河保护区的区域,而九龙沟区域相对较少。研究结果可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后续针对性保护和管理策略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支撑。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鞍子河保护区大熊猫同域野生动物多样性相对多度分布

    油茶卵形家族蛋白的鉴定与分析

    赵松子马莉燕赵攀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形家族蛋白(OFP)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其部分家族成员对果实形状具有重要影响,对该家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高与产量。基于油茶基因组、转录组及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OFP进行鉴定与分析。油茶基因组中含有 37个CoOFP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oOFP可以分为 4个亚家族、7个分支,其中,Ⅱ-1、Ⅲ-1、Ⅳ-1分支分别含有 3、4、11个CoOFP,分别与 BnOFP13_2、SlOFP20、OVATE同源。基因表达分析表明,Ⅲ-1分支的 CoOFP26在花芽、柱头、雄蕊、花药、种子、果皮及根中有表达,在成熟子房的胎座(亚群 4与 11)中也有表达;Ⅳ-1分支的CoOFP23与CoOFP29主要在花芽、柱头、雄蕊、花药、种子及果皮中表达,CoOFP23在成熟子房的心皮内层(亚群 1与 8)有表达,CoOFP29在亚群 1中有表达。CoOFP26可能参与调控油茶胎座及果皮基—顶轴方向的细胞数量,CoOFP23与 CoOFP29可能参与调控心皮及果皮基—顶轴方向的细胞数量,CoOFP23、CoOFP26及CoOFP29可能是调控油茶果高的关键基因。

    油茶OFP果高子房表达

    川中丘陵区不同区域人工柏木林不同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刘一丁王凯蒋川东陈俊华...
    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川中丘陵区不同区域人工柏木林各器官的养分循环和受限状况,采用样地调查采样法,分别采集了金堂、简阳、盐亭、剑阁 4个典型川中丘陵区县(市)的人工柏木林叶、枝、干、皮、根 5种器官的样品,测试分析其含水率,C、N、P、K含量、化学计量以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县(市)的人工柏木林各器官含水率均以枝最高,干最低,纬度、年均温度和海拔是不同区域内影响柏木各器官含水率的共同因素;(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4个县(市)人工柏木林各器官的C、N、P、K质量分数和化学计量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4个县(市)的人工柏木林各器官的C含量普遍较高,而N、P储量普遍较低,金堂县柏木干、皮、叶的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区域(P<0。05),各区域柏木根、皮、叶的P质量分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4)剑阁县柏木根、皮、枝的 N/P值均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区域(P<0。05),金堂县柏木干、叶的N/P值均与简阳市、剑阁县差异显著(P<0。05)。剑阁县柏木各器官受N元素限制,其他三个区域柏木受P元素限制;(5)不同区域内纬度、年均温度、海拔以及年平均总降水量均对柏木N含量影响较大,对C、P、K含量影响小;(6)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剑阁县应采取间伐柏木补植桤木等固碳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其他3个县(市)有条件的可合理增施P肥。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化学计量区域差异

    中国山茶科植物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魏薇车奇兵赵旭喆严贤春...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尽管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子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但关于它们在影响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中的相对作用依然知之甚少。为此,以中国山茶科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种丰富度数据、气候数据、地形数据以及人类活动数据,构建基于不同变量组合的负二项广义线性模型,并通过模型拟合优度比较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在影响中国山茶科植物物种丰富度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1)中国山茶科植物物种丰富度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所有 50 km×50 km栅格内的物种数在 1~88之间,平均值为 14。425±13。756;(2)包含所有气候变量、地形变量和人类活动变量的模型的拟合优度要好于其他模型;(3)在最优模型中,物种丰富度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等温性(P<0。05)、降水季节性(P<0。001)和农田比例(P<0。0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气温年较差(P<0。01)、年降水量(P<0。001)和海拔极差(P<0。001)呈显著凸形关系;(4)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在影响中国山茶科植物物种丰富度中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 67。86%、21。50%和 10。64%。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气候因子在影响中国山茶科植物物种丰富度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以减缓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是实现对中国山茶科植物科学保护的关键。

    山茶科物种多样性气候地形人类活动

    MS培养基中硝酸铵替换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潘敏蔡思邈米仁军孙婷玉...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筛选适合植物培养基的安全实用的含氮化合物来替换原有的管制药品硝酸铵(NH4NO3)为氮源,为植物组织培养提供易获得的培养基组分。以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和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cv。''Nanlin95'')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有机氮源、无机氮源[硫酸铵(NH4)2S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替代物对植物幼根的形成、植株的生长、生物量和叶绿素的积累等指标的影响来判断合适的NH4NO3 替换物。在硝酸铵替换方案研究中,烟草在(NH4)2SO4 替代物培养基上的生长与MS培养基无显著差异;而杨树在适宜浓度的(NH4)2SO4 培养基上的生长优于MS培养基。(NH4)2HPO4 高压灭菌后会导致培养基浑浊,不适合作为培养基氮源;在有机氮源的MS培养基上,烟草生长较好,但杨树叶片叶绿素的积累会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以本氏烟和杨树为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生产技术,(NH4)2SO4 可以作为MS培养基中NH4NO3 的替代物。该结果对于利用MS培养的其他植物同样适用,同时对所有利用NH4NO3 为氮源的植物培养基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植物培养基硝酸铵硫酸铵烟草杨树(南林95杨)

    典型高原高寒气候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演变规律探究——以四川省三州地区为例

    赵飞蒋纬宇曾静牟玉蓉...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储量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原高寒气候区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拥有丰富的碳储量,对其碳储量进行估算并分析,对协调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潜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典型高原高寒气候区-四川省三州为例,了解 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估算其碳储量时空变化,并分析其区县碳储量空间自相关。结果如下:(1)20年间研究区草地及林地占比最大,占四川三州总面积的 90%以上;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面积占总面积的 5。28%,湿地的转换概率最大。(2)2000年、2010年、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 3116。24×106 t、3115。31×106 t、3112。68×106 t,呈现持续减少趋势;20 年间,共有 24个区县碳储量上升,24个区县碳储量下降,表明研究区碳储量变化在区县上呈现分化状态。(3)全局自相关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区县碳储量上呈正相关;局部自相关结果表明,碳储量出现高-高聚集区域在四川三州西部,出现低-低聚集的区域在四川三州南部。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四川三州碳储量时空演变情况,并助力其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及"双碳"目标实现。

    高原高寒气候区碳储量演变规律生态系统服务

    海拔对"盐源早"核桃坚果性状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叶敏胡定林陈善波余凌帆...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海拔对"盐源早"坚果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明确不同海拔条件下"盐源早"核桃的品质特征,为推广栽培和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测定海拔 1300~2 300 m的"盐源早"核桃坚果性状和营养成分,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随着海拔的增加,"盐源早"核桃的横径、侧径、单果质量、仁重逐渐减小;在海拔1300 m生长的"盐源早"核桃坚果性状表现最佳,横径(2。99 cm)、侧径(3。24 cm)、单果质量(11。02 g)、仁重(5。24 g)、出仁率(47。55%),均显著高于其他海拔梯度(P<0。05)。在营养成分方面,海拔 1300 m下果仁脂肪含量最高(65。2%),蛋白质含量最低(13。7%);在海拔 2300 m下,果仁脂肪含量最低(54。2%),蛋白质含量最高(19%);随着海拔的增加,核桃坚果中十七碳一烯酸含量增加,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对"盐源早"核桃的横径、侧径、单果质量、仁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在海拔1300 m下核桃坚果性状最佳,脂肪含量最高;海拔 2 300m下,蛋白质含量最高;当海拔达 1500 m以上时,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 90%以上;不同海拔对核桃坚果中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无显著影响。

    核桃海拔盐源早坚果性状营养成分

    柠檬醛型黄樟微扦插技术研究

    丁颖顾祎昕魏希李凤...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柠檬醛型黄樟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研究各因素对柠檬醛型黄樟扦插生根的影响,以期为其无性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柠檬醛型黄樟采用短枝条进行扦插,生根率为 80。21%,显著高于长枝条扦插,且短枝扦插繁殖系数达 3。21,是长枝的 4。2倍;IBA能够显著促进柠檬醛型黄樟短枝扦插的生根,在设置IBA浓度的范围内,4000 mg·L-1 IBA是柠檬醛型黄樟短枝扦插最适浓度,生根率达83。34%,4000 mg·L-1 IBA处理短枝的根数、根粗、根重和根体积也生长较好;蛭石和松树皮混合基质有利于短枝的生根,柠檬醛型黄樟短枝扦插最适扦插基质为蛭石和松树皮配比为 1∶1,生根率达到 83。34%;扦插时间也显著影响柠檬醛型黄樟短枝的生根,5月和 7月扦插生根率高,分别为 78。13%和 73。96%,显著高于 9月生根率(35。42%)。因此,柠檬醛型黄樟扦插繁殖采用微扦插技术,可显著提高繁殖系数和育苗效率。

    柠檬醛型黄樟微扦插生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