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荣伟

双月刊

1003-5508

scslxh2004@yahoo.com.cn

028-83220733

610081

成都星辉西路18号

四川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唯一全面反映整个四川林业科技水平的技术类刊物。及时报道森林生态,树木遗传育种、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林业经济、林业教育、林业基础科学等方面内容。促进学术交流,面向全省林业生产建设,为提高四川林业科技水平和林业生产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SR标记的四川楠木种源(家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赵永树张世超杨澜谢佳鑫...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楠木(Phoebe zhennan)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利用14对多态性SSR引物对四川省10个种源39个楠木家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特征分析,以期揭示其遗传背景及家系间的遗传关系,为楠木优良种源(家系)的选择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4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78个等位基因(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7。058。PIC值在0。306~0。939间变化,均值为0。746,多态性较高。Shannon's信息指数(Ⅰ)在1。306~1。511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368,表明楠木种源(家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期望杂合度(He)与观测杂合度(Ho)分别在0。646~0。0。703之间和0。920~1。000之间,平均分别为0。676和0。550。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99%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源内,仅1%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源间。基于STRUCTURE对39个家系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当K=3时,ΔK有最大峰值,表明适宜被分为3个群组。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将楠木39个家系分为4个类群,除F20单独一个类群外,其余三个类群混合了成都、泸州、雅安、乐山各地的楠木家系,类群划分与种源地无明显联系。研究结果为楠木优异基因资源的发掘和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理论参考。

    楠木家系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

    造林密度对楠木幼龄林生长、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影响

    陈宇庞涛瞿相彭建...
    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造林密度对楠木人工林早期林木生长、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为楠木人工林地力维持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3种(D1:667株/hm2、D2:833株/hm2和D3:1 111株/hm2)不同造林密度的6年生楠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木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测定不同土层(0<~10、10<~20和20<~30 cm)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分析楠木人工林树木生长、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结果表明:随造林密度的增加,楠木人工林平均胸径、材积和树冠投影面积均随造林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中D1密度林分显著高于D2和D3密度林分,表明相对低的造林密度更利于楠木人工林材积的积累。造林密度对土壤硝态氮具有显著影响(P<0。01),造林密度、土层深度均对土壤pH、全氮具有显著影响(P<0。01)。楠木人工林土壤呈弱碱性,同一土层,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土壤pH、含水率呈降低趋势,而土壤有机碳含量则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含量下降,表明楠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同一土层中,D1密度楠木人工林脲酶、蔗糖酶活性最强,蔗糖酶活性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树木生长、土壤质量的密度效应分别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楠木人工林树木生长和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以D1和D2密度林分最大,分别为0。61和0。56,说明相对较低的造林密度对于树木生长以及土壤质量改善有一定作用。因此,建议对6年生楠木人工林保留密度应不高于833株/hm2,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树木的生长。

    造林密度楠木人工林生长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省黄杉潜在适生区模拟及主导环境因子探究

    李旭彭雪峰彭培好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四川省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分布点数据以及气候(19个生物气候因子,时间跨度为1970~2020)和地形环境因子(海拔、坡度、坡向),通过MaxEnt模型来构建四川省黄杉潜在适生区的生态位模型,探究了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模拟了四川省黄杉植物的潜在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总体的预测精度达到非常精确水平,AUC值达0。988;(2)影响其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DEM),主导因子的适生区海拔范围为1285~2678。2 m;(3)四川省黄杉高适生区主要位于1500~2 500 m这一海拔区间;(4)四川省黄杉潜在适生区面积共2×104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0。381×104km2,中适生区面积1。346×104km2,低适生区面积0。273×104km2。综合模型结果发现,适生区总体生境呈现破碎化,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的部分南部地区,以及部分东部地区,中低适生区分布于高适生区的周围,总适生区面积前三为,凉山州、达州市、攀枝花市,高适生区主要位于凉山州的中部县区,冕宁县、德昌县、普格县、会理县和会东县等,攀枝花的米易县等,达州市的东北部有零散分布的高适生区;四川省黄杉潜在适生区的驱动因子中海拔因子的影响大于温度和降水因子,明显大于坡度和坡向,海拔的适生区范围多为中海拔地区,具有较为宽广的生态适宜幅度和一定的耐旱特征。研究结果能有效初步且迅速了解黄杉在四川省的分布现状,对于野外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黄杉MaxEnt模型环境因子适生区

    不同立地条件下蒜头果土壤元素与微生物特征

    张丽何幸毛平金艳强...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居群蒜头果种子油及神经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探究土壤营养元素和微生物类型与蒜头果种子油含量及神经酸含量的关系,对蒜头果主要分布区不同居群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居群间土壤pH值、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与生境中岩石裸露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岩石裸露率高的石山的pH值显著高于岩石裸露率低的土山;除大量元素的P、S、Cu元素和NH4+-N、NO3--N、AP的含量外,其他元素含量均为石山生境显著高于土山生境;石山生境的AMF、SF、Fungi生物量显著高于土山生境,而土山生境的Si含量显著高于石山生境;蒜头果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Si含量与GP:GN显著正相关,但与pH值及其他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石山土壤pH值、K、Ca、Mg、Fe、Zn元素以及AMF、SF、Fungi含量高可能与石山生境中蒜头果种子油含量和神经酸含量高于土山生境有关,导致石山与土山的头果油含量和神经酸含量有差异。

    蒜头果居群磷脂脂肪酸土壤元素土壤微生物

    两个园林树种的芬多精含量及其日动态变化

    徐云浩彭雯婧何文珺李小玉...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芬多精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具有较为特殊的医学功能,同时具有一定调节血压、缓解精神障碍、降低血糖、缓解疼痛、抗痉挛的保健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迅速发展,森林芬多精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探究森林康养植物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中芬多精的组成成分、相对含量及日动态变化特征,可为森林康养活动的开展和康养时间与地点的优化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中两个特色的森林康养植物鸡爪槭(Acer palmatum)和肉桂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为研究对象,使用动态顶空吸附采样法(dynamic headspace collection)定时定量进行样品采集,采用Entech7200预浓缩和Agilent 7890B/5977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鸡爪槭和茶树(肉桂)这两个特色植物VOCs中芬多精的组成成分、相对含量及日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森林康养植物的芬多精组成成分主要以烷烃类、醇类、芳香烃类、酮类、醛类、萜烯类六种挥发性有机物为主,其中占比相对较高的为烷烃类(鸡爪槭20。6%,茶树25。92%)和芳香烃类(鸡爪槭15。26%,茶树11。93%)。2种植物芬多精的重要成分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鸡爪槭较高于茶树(高出0。18%),且2种植物萜烯类相对含量均表现出相同的日变化特征,即上午8:00和下午16:00的萜烯类相对含量较高,而中午12:00的相对含量最低。因此,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森林康养植物选择时可优先选择具体高观赏价值和较高芬多精含量的鸡爪槭,且森林康养活动开展的时间于上午8:00和下午16:00的时间段开展较为适宜。

    森林康养芬多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萜烯类物质

    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地灾影响的九寨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重点区域分析

    穆秀鑫孙鸿鸥雷开明旷培刚...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海拔、植被类型、主食竹分布等环境因子,基于MaxEnt模型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评价,发现大熊猫偏好海拔2700~3 500m、坡度10°左右有竹子分布且郁闭度在75%以上的林地活动。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灾影响范围,根据适宜生境的分布特征和地灾影响情况,识别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重点区域,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

    大熊猫栖息地地灾影响九寨沟自然保护区MaxEnt模型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鳞杜鹃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

    夏苗余海清马文宝董廷发...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护中国特有种多鳞杜鹃,调查了多鳞杜鹃群落的生境状况、物种组成、生活组成、结构特点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多鳞杜鹃分布范围广,分布在海拔1800 m~3 200 m区域,为林内生态幅度较宽的植被类型。三个不同海拔梯度多鳞杜鹃群落共分布22科、35属、47种植物。多鳞杜鹃有多种生活型植物组成,其中以高位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为主,从垂直结构看,多鳞杜鹃群落分布有乔、灌、草层,分层现象明显,多鳞杜鹃和丰实箭竹为灌木层优势种。多鳞杜鹃群落以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最高,在高海拔区域乔木层的优势种明显随海拔降低呈降低趋势。不同海拔梯度下多鳞杜鹃群落各项多样性指数表明多鳞杜鹃群落各层次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一致性特征。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成正比,物种多样性越高代表群落稳定性越好。

    多鳞杜鹃贡嘎山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

    唐一虓付顺巩小栋陈艳尼...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有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指导和进行协调。基于2005-2020年Landsat遥感数据,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5-2020年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分别为0。5689、0。5824、0。5866、0。5985,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2020年研究区生境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面积超过一半,但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仍需进一步改进;(3)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受多因子相互作用影响,干度因子与热度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最大。

    乡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遥感生态指数地理探测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人为干扰对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唐永彬黄帅钟欣艺吴雨茹...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强度人为干扰(L:轻度干扰、M:中度干扰和H:重度干扰)对四川雅安苍坪山公园巨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记录维管植物75种,隶属52科71属;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全氮、速效磷、有机质、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pH值、全氮、全磷、速效钾和全钾含量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密切相关;灌木层多样性指数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人为干扰城市公园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

    厦门城市山地公园鸟类多样性

    吕蔚闫淑君顾灵桢胡文静...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城市化与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山地公园作为大面积绿地斑块,对城市鸟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厦门山地公园鸟类资源的现状及周边地区城市化水平对山地公园鸟类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位于厦门市区的万石山游览区和城郊的天竺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通过收集2021-2023年1~4月两山地鸟类观测数据,对两地的鸟类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鸟类14目45科154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7种,中国特有种5种;广布种93种,东洋界鸟类61种;留鸟105种,冬候鸟40种,旅鸟9种;(2)相较于城郊,市区山地鸟类多样性水平较低,鸟类群落季节性变化更具有同质性,且抗人为干扰能力强的鸟类物种更占据群落优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鸟类多样性保护建议,为今后城市山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建设提供思路与参考。

    鸟类多样性城市化山地公园厦门生物多样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