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荣伟

双月刊

1003-5508

scslxh2004@yahoo.com.cn

028-83220733

610081

成都星辉西路18号

四川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唯一全面反映整个四川林业科技水平的技术类刊物。及时报道森林生态,树木遗传育种、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林业经济、林业教育、林业基础科学等方面内容。促进学术交流,面向全省林业生产建设,为提高四川林业科技水平和林业生产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青山绿水指数研究

    费世民林静骆宗诗赖长鸿...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把握四川省各市州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两山"转化成效,基于全省 21个市州 2022年资源统计数据,以绿色生态指数(Icw)为目标层,选取绿色生态空间数量、绿色生态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 3个要素作为准则层,构建评价体系,再以绿色生态指数(Icw)为基础构建了青山绿水评价指数(Qw),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川西高原绿色生态发展空间最大,绿色生态指数(Icw)在 1。5以上,但"两山"转化成效低,青山绿水指数(Qw)在 4。5以下;川中丘陵区绿色生态发展空间最低,绿色生态指数(Icw)在 3。0以下,但"两山"转化成效较高,青山绿水指数(Qw)介于 8。0~11。0。川南、川西山地和川西平原绿色生态发展空间相对较高,"两山"转化成效最高,青山绿水指数(Qw)均高于11。0。

    青山绿水指数绿色生态指数德尔菲法

    基于AHP的森林公园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评价体系

    尹程龙李渝王意迦朱昭旭...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概括森林公园型场所创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质量,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结合德尔菲法(Delphi法),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共有 2个综合层、7个准则层,其中:3个准则层引用《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GB/T18005-1999)进行评价,且与该国标中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开发利用条件三者的相互权重一致,确保了评价体系的易用性;另 4个准则层合计下设 16个指标,权重较高的指标为申报装帧资料、音像资料、活动参与人次和宣传推广,建议各申报主体在创建活动中着重关注。评价得分称为建设质量值,并划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 3个级别。研究结果可供相关部门在评审活动中参考,亦可作为各单位开展相关工作之借鉴。

    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森林公园评价

    细毡毛忍冬叶提取物的抗菌、抗氧化活性研究

    邢慧子高平邓小宽梁歌...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代替金银花花蕾作为饲料添加剂,降低饲料成本,充分利用细毡毛忍冬叶资源,因此探究细毡毛忍冬叶粗提物、工艺优化提取物及精制提取物的抗菌、抗氧化活性。测定细毡毛忍冬叶不同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进行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寒沙门氏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实验,并对抑菌效果较好的细毡毛忍冬叶精制物进行 MIC(最小抑菌浓度)及 MBC(最低杀菌浓度)测定。使用ABTA、DPPH、FRAP三种抗氧化能力检测方法测定各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1)细毡毛忍冬叶精制产物在抑菌活性实验中表现出显著抑菌活性,抑菌能力与金银花花蕾精制产物相近,比粗提物及工艺优化产物高。(2)细毡毛忍冬叶精制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12。5 mg·mL-1、6。25 mg·mL-1、1。56 mg·mL-1、3。125 mg·mL-1,MBC分别为 25 mg·mL-1、12。5 mg·mL-1、3。125 mg·mL-1、12。5 mg·mL-1。(3)细毡毛忍冬叶精制物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其抗氧化能力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且抗氧化性高于粗提物、工艺优化产物及金银花精制物,表明经过富集纯化的细毡毛忍冬叶产物的抗氧化性显著增加。细毡毛忍冬叶精制产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抗氧化活性,具有代替金银花作为饲料添加的潜力。

    细毡毛忍冬叶抗菌抗氧化

    川南疫木林区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模型研究

    曾全王敬肖银波李建国...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适用于四川省的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模型。2020年6月至9月,结合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利用手持高光谱成像仪对野外选取的实验样株进行光谱影像采集,选用ENVI软件处理并提取光谱曲线。结果表明:(1)对实验样株进行了 5次影像采集,目标植株中出现了感病初期至枯黄死亡的典型症状,感病株与对照株各时期的光谱反射率差异显著;(2)对不同波段范围内不同时间光谱反射率方差进行加权平均,提取4个敏感波段,即 488。7 nm、550。8 nm、682。2 nm和 779。8 nm;(3)基于敏感波段与植被指数的回归拟合,建立3个波段的EVI指数型早期诊断模型,即K=0。6874e0。7293×EVI,利用感病指数K值可定性判断植株感病。

    手持高光谱马尾松松材线虫病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的川南疫木林区早期监测研究

    曾全蒲远凤肖银波杨双昱...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马尾松感染松材线虫病早期地理位置及发病率。2021年 7月上旬,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采集遥感影像,选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监督分类,在早期感病反演模型基础上,顺利提取了感病早期的马尾松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结果表明:(1)利用 460 nm、525 nm和 635 nm的 3波段组合真彩色影像进行ROI勾绘,马尾松与其他地被物分离度较高;(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顺利获取 741株马尾松地理位置及高光谱反射率数据;(3)结合监测模型提取 64株疑似感病马尾松,通过随机采样及镜检,马尾松聚类范围感病植株提取准确率 86。67%,即马尾松林间发病率 7。49%。综上,初步揭示川南地区马尾松林自然状态下松材线虫发病率,有利于今后指导松材线虫病早期精准防治。

    无人机高光谱松材线虫病支持向量机

    不同种源香椿嫩芽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冷天凤田小琴杨小红孙建昌...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种源香椿嫩芽的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差异,初步筛选出适宜贵州贵阳的菜用香椿种源。选取贵州 8个种源 1 年生苗的嫩芽为试材,测定嫩芽的产量和营养成分指标,对各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嫩芽产量变幅为 64。02~150。48 g。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变幅为 5。30%~41。35%。Fe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 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 92。641%。综合分析得出长顺、安龙和贞丰3个种源可作为贵州贵阳菜用香椿培育优先考虑的种源。

    香椿种源产量营养成分主成分分析

    九寨沟不同森林植被的芬多精成分及含量研究

    谢雨曾玥峰杨青霞何茂...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九寨沟不同森林林分芬多精的成分及相对含量,选择当地 3种具有代表性的森林植被类型即油松林(Form。Pinus tabuliformis)、红桦林(Form。Betula albosinensis)和云杉林(Form。Picea asperata)作为研究对象,于 2022年 4-8月分别对 3种森林类型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又称芬多精)进行采样,并带回实验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成(GC/MS)联机法测定林分芬多精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分析芬多精排放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期为九寨沟森林养生游憩的推广和开展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九寨沟林分芬多精的主要组成物质为萜烯类化合物,以云杉林含量最高,主要包括(+)-柠檬烯、α-蒎烯和莰烯,β-蒎烯偶有检出;3种林分排放的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芬多精森林类型九寨沟

    川南经济区森林火险气象预报技术研究

    林璐赵若雷黄一航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川南经济区(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自贡市)20个国家气象站 1990~2022年逐日气象数据、1990~2022年森林火灾资料,通过计算林火分类条件概率,完善 20个国家站 12个气象要素单因子贡献度数学模型的参数调整,最终构建出适用于川南经济区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模型。经验证,模型计算得到的火灾发生时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均在 3级以上,表明森林火灾风险高,与川南经济区林火的出现较为吻合,适用于川南经济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实际预报中。

    森林火险单因子贡献度气象要素特征等级预报

    四川金星蕨科钩毛蕨属资料增补-耳羽钩毛蕨

    黄琴孙雪骄孟长来刘玉平...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在四川发现金星蕨科钩毛蕨属耳羽钩毛蕨[Cyclogramma auriculata(J。Sm。)Ching]。介绍了该物种的采集信息、主要的鉴定特征以及在四川省的具体分布地点,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CDBI)。

    钩毛蕨属金星蕨科增补四川省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悍马巨蜣螂(鞘翅目:金龟科:蜣螂亚科)在四川之分布记录

    邱鹭许浩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悍马巨蜣螂Heliocopris bucephalus(F。)是一种分布于东洋界的大型粪食性甲虫。该种于 2021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国内关于其研究和报道均很少,且在四川省的分布记录不甚明确。近两年,在干旱河谷开展昆虫调查时,确认了该种在四川攀枝花的分布。提供了该种的识别特征和虫体照片,并对其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作了简要探讨。凭证标本保存于绵阳师范学院无脊椎动物标本室。

    中国四川攀枝花干旱河谷甲虫金龟科蜣螂巨蜣螂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