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农业科技

任光俊

月刊

1004-1028

kejisc@163.com

028-84504193,84504979

610066

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

四川农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ichuan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省农科院联合主办的四川省内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联系和沟通农村生产、流通为己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共享经济发展的研究——以海南共享农庄为例

    敖富辉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共享农庄行业在逐渐成熟,作为农业旅游业态的新增长点,结合了现代农业和共享经济的特点,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南省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共享农庄建设的省份,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其他地区共享农庄建设可借鉴的优点和需要注意的不足之处.文章针对海南共享农庄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展开相关研究,从经营模式、管理与服务、政府监管、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海南共享农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乡村振兴共享农庄共享经济海南

    乡村振兴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贵州省G乡为例

    龙敏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治乡村建设为乡村治理提供良好的秩序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实地考察黔地G乡发现,采取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的方式促进法治乡村建设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确取得一定成效.但长久治理下来,仍然存在村规民约不完善、乡民参与法治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法治人才供给不足3个主要方面问题,严重阻碍了法治乡村建设.为此,需要以政策作为引导,规范自治主体与行为,合理激发乡民参与法治乡村的积极性,以带动法治乡村建设,促进全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法治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以广东陆河县为例

    姜茜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也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作为发展经济的2个重要方面,因其在促进经济形态创新和升级、为扶贫工作带来新生机等方面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数字经济在扶贫产业乡村经济振兴中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并分别阐述了数字经济对产业融合的作用和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的关系.接着,以广东省陆河县为例,介绍数字经济在产业扶持、乡村经济振兴方面的典型实践和经验.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扶贫产业乡村经济振兴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数字经济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产业融合数字经济产业扶贫乡村经济振兴广东陆河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西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研究

    贾璟琪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一定程度上说"三农"问题的核心又是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水平,让农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新期待,也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意义出发,立足山西省农民就业的现状,提出农民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聚焦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的思路,明确具体路径,以期对山西省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思路.

    乡村振兴农民就业

    产业振兴视角下成都市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李思晨樊玉然陈盼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乡村产业的融合水平.通过研究成都市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找出了其内部要素和外部配套两方面的不足.内部要素方面存在着农民主体发育迟缓、利益分配机制存在弊端和旅游产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外部配套方面存在着产业融合水平偏低、营销宣传不足以及发展要素条件不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缺陷,分别提出了 6条建议.第一培育农民主体,增强发展能力;第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主体收入;第三突出特色,实行差异化定位;第四改造产业链,提高产业融合水平;第五强化营销互动,畅通服务渠道;第六健全体制机制,夯实物质条件.本文希望通过对成都市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现状的研究,由点到面,为我国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推广提供参考.

    农商文旅融合乡村产业振兴

    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路径优化——基于雅安市汉源县的考察

    夏菁许珂邓振棵李珂欣...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对提高农产品影响力和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汉源县农产品地理标志个案进行深入调查,了解雅安市汉源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现状,通过汉源县地理标志的申请、公示、运用来总结目前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模式,发现缺陷和漏洞,提出优化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办法.应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专门法的立法进程,地方立法配套保护;营造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氛围,加强对地理标志文化价值重视;建立并号召使用区域公用品牌,建立若干产业集群,吸取汉源县过去保护的经验教训,调整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方法.

    农产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汉源县乡村振兴

    四川省提灌站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考

    王利蒋辉霞何清燕周柏瑜...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四川提灌站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加强农村提灌设施发展的对策建议,有利于提升四川耕地保灌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实现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目的.立足全省实际,通过实地调查法、会议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进行分析,发现四川省农村提灌站建设成效明显,耕地用水保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在稳粮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提灌站建设规模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滞后,存在传统灌溉短板突出,灌溉用水缺口大,新技术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制定提灌站建设分区推进方案;加快创新研发与绿色低碳发展,开发新能源高效节水提水技术;加大资金投入,为提灌站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经费来源;加速相关标准的贯彻落实,建立清晰明确的提灌站产权制度,完善管护维养,以提升四川提灌技术,改变装备整体较落后的现状.

    提水灌溉新能源建设现状

    川泽泻萜类含量与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杨克方李瑞荣金梦真吴灵梅...
    106-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泽泻萜类含量与土壤及药材中金属元素含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泽泻萜类含量的关键土壤金属元素,以四川省眉山市不同种植区泽泻及其根区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UPLC-Xevo TQ MS测定泽泻萜类成分含量,采用ICP-OES测定泽泻和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分析泽泻萜类与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同时分析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建立泽泻萜类与土壤金属元素含量的逐步回归方程,分析土壤金属元素对泽泻萜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川泽泻萜类总量为会龙村(0.459%)>汉安村(0.393%)>英雄村(0.385%)>列神村(0.383%)>吴堰村(0.368%)>青龙村(0.363%)>上码桥(0.344%)>舒林村(0.254%)>石沱村(0.226%),不同种植区泽泻萜类含量差异显著;川泽泻种植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为Al>Fe>Ca>Mg>K>Ba>Mn>Zn>Cu>Pb>Ni>Mo>Cd,不同种植区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土壤金属元素Fe、Cu、Mg与11-去氧泽泻醇B、泽泻醇B存在显著正相关,K、Al与11-去氧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存在显著负相关,Mn、Ca、Ni与23-乙酰泽泻醇C存在显著负相关;影响泽泻萜类含量的关键土壤金属元素是K、Cu和Zn.川泽泻土壤和药材金属元素间、川泽泻药材萜类与金属元素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金属元素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影响着泽泻中萜类物质的含量.

    川泽泻萜类含量金属元素差异性相关性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四川省牛产业碳排放量差异研究

    赖靖雯付敏陈天宝刘文...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畜牧业是农业的主要碳源,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生产部门之一.通过选取四川省牛产业6个环节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与加工、胃肠道发酵、粪便管理系统、饲养环节能耗、畜产品加工的数据,通过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算2003-2022年四川省牛产业标准碳排放总量,从碳排放结构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省2003-2022年牛产业全生命周期标准碳排放量经历"快速增长—急剧下降—平稳"的变化过程,从2003年的509.821 × 104t增长到2005年537.271 ×104t,下降到2009年的427.771 ×104t,波动变化到2022年的460.067 ×104t,总体变化稳定.②四川省牛产业碳排放主要来源是胃肠道发酵、粪便管理系统,平均碳排放分别占 55%~65%、20%~30%.

    牛产业全生命周期理论碳排放

    丘陵山区烟草机械化研究现状与发展建议

    周彦君吴建林川尧邓佳...
    121-12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烟草机械化作业率逐步升高,丘陵山区烟草机械化作业也越来越受到相关烟草部门和烟农的重视.为此,本文对丘陵山区烟草种植过程中耕、种、管、收各环节的农机装备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展望,为丘陵山区烟草机械化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丘陵山区烟草专用机械研发平台,二是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发展标准化种植,三是提升制造能力,为推动丘陵山区烟草农机装备建设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丘陵山区烟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