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农业科技

任光俊

月刊

1004-1028

kejisc@163.com

028-84504193,84504979

610066

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

四川农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ichuan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省农科院联合主办的四川省内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联系和沟通农村生产、流通为己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脱毒紫色马铃薯原种高原繁育技术研究

    冯焱桑有顺淳俊陈涛...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优化高原繁育脱毒紫色马铃薯原种技术和实现规模化繁育脱毒紫色马铃薯种薯为目的,以紫色马铃薯品种"蓉紫芋5号"原原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规格原原种和不同种植密度对高原繁育紫色马铃薯原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规格原原种和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较大;2g和5g原原种最适种植密度为8000株/667m2,10g原原种最适种植密度为7000株/667m2.

    紫色马铃薯原种原原种规格高原繁育

    鲜食型品种川芋2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梁晓李华鹏彭小荷屈会娟...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芋22"是2002年引进国际马铃薯中心实生种杍392642.2XMira,2003年秋进行实生苗培育,品系编号为304056-hu,并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中熟鲜薯食用马铃薯新品种."川芋22号"生育期89.1d,鲜薯平均产量21556.5kg/hm2,薯块短卵圆形,皮色黄皮,浅黄肉.薯块干物质含量28.26%,淀粉含量20.92%,蛋白质含量2.3g/100g,还原糖含量0.58g/100g,抗坏血酸含量14.7mg/100g,适宜在四川省甘、阿、凉的高山地区春季种植、平原丘陵地区冬季种植.

    马铃薯品种选育川芋2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研究——以新奇士为例

    王通林冬生
    7-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不同于营利性企业和公益组织,最明显的为农民既是所有者又是首要使用者.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公平惠益"的农民集体组织,其本质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保障农民公平受益,发挥农民主体地位.迄今世界各国对于合作社的发展有很多成功实践.本文以发初于1893年的美国新奇士合作社为例,作为已建立体系质量标准、高效产销信息系统、拥有诸多成功营销案例的合作社,新奇士发展模式及历程对中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护多重弱质性农业生产、防范化解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矛盾有着一定启示意义.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新奇士

    苦荞产业一体化模式研究与探讨

    李强赵江林向达兵胡一晨...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苦荞是一种优质、特色杂粮作物.近年来,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和全社会健康意识的加强,我国苦荞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苦荞加工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目前我国苦荞存在种植分散、加工企业不集中、产销脱钩现象,影响了苦荞生产及加工的规模效益,极大限制了苦荞产业的深入发展.文章分析了苦荞产业一体化的概念及内涵,总结了苦荞产业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及组织模式,并为苦荞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以期有效提升苦荞生产及开发效率,促进苦荞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苦荞杂粮产业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视域下旅游驱动乡村重构的过程、路径与机制——基于成都市宝山村的调查

    常洁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点选择成都市彭州市宝山村,立足乡村振兴视域,从人地系统理论、乡村地域系统理论等出发,系统解析旅游驱动乡村重构的实践,总结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重构的基本路径和一般机制,为理解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典型揭示.研究发现:①乡村振兴视域下,宝山村乡村地域系统的变化和重构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本地居民的生计系统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②旅游驱动乡村地域系统重构的本质是通过改变乡村人地关系进行重构的结果.乡村旅游对人地关系的重构涵盖了生态资源景观化、乡村聚落服务化、农地资源休闲化、产业结构旅游化、设施服务商业化、乡村文化在地化、多元主体共享化、居民身份认同化、家庭资产金融化、家庭生计兼业化等多重路径.③乡村旅游的发展是社会生活方式大变迁、旅游市场强需求、旅游政策强刺激等外部驱动力和本地社区发展转型和居民生计压力等内部驱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④乡村旅游要得以发展,资源整合机制和组织运营机制是先导,能力培育机制是核心,政策协同机制和规划管理机制是基础.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乡村重构一般机制宝山村

    核桃林下间作魔芋栽培技术

    文明玲舒洪前魏德美牟丽静...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核桃种植面积增长较快,核桃销售价格出现下滑趋势,种植核桃经济效益不高,甚至部分刚建核桃园被改园重建为其它经果林.为促进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急需寻求增加核桃园产出、降低种植管理成本的核桃高效种植模式.与此同时,魔芋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种植魔芋经济效益较好.项目组经多年试验研究发现,核桃林下空地较多却没有得到较好开发利用.在核桃林下间作魔芋,由核桃树冠为魔芋提供遮荫条件,一能实现以种代管,降低核桃园管理投入,二能实现以短补长,核桃园投产前也能有一定收益,三能实现一地多收,增加核桃园综合经济收益.为实现核桃和魔芋的双丰收,笔者探索了核桃林下间作魔芋的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形成了适宜乐山市气候条件的核桃林下间作魔芋栽培模式,为相关产业提供技术参考.

    魔芋间作栽培技术

    "菜-稻"轮作区水稻机育、机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何春萌梁衍玲黄健陈慧欢...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采用硬盘流水线播种,叠盘暗化催芽,旱地苗床无纺布覆盖育秧,适时机械化早栽、早管、早控,取得了水稻"川种优3877"平均产量780.6kg/667m2,增收330元/667m2的良好效果.充分证实在以彭州市为主要代表的成都市"菜-稻"轮作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具有广泛的前景,是解决劳动力瓶颈的重要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水稻"菜-稻"轮作机械化育插秧

    巨桉凋落物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张云德曹举英廖柯翔雷应雪...
    26-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巨桉凋落物浸提液对小麦、水稻、玉米和柏木种子萌芽的影响,以蒸馏水为对照,试验共设置了4个不同浸提液浓度,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种子的萌芽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巨桉浸提液降低了4种种子的发芽率,各类种子的发芽率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小麦和水稻的发芽受抑制程度较玉米和柏木低.化感效应敏感指数表明,巨桉浸提液对4种种子的化感效应全部是呈抑制作用,尤其以高浓度的抑制作用最显著,玉米和柏木受抑制作用最高.低浓度的巨桉浸提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发芽速率,但高浓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巨桉凋落物浸提液化感作用种子萌发

    高粱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底天久宋明珍黄开慧方天发...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不同栽培密度对比试验,探索适合"红缨子""金糯粱1号"的最佳栽培密度,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初步试验,"红缨子"的最佳栽培密度为8000株/667m2,"金糯粱1号"的最佳栽培密度为7000株/667m2.

    高粱不同密度栽培试验

    仁寿县玉米果穗秃尖的原因及防控策略

    叶德成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秃尖是由雌穗顶端小花败育或正常小花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正常授精结实或授精后不能正常灌浆而败育,使其难形成籽粒的现象.这一不良特性会导致不同程度减产.据多年调查,一般可减产4%~8%,平均5.6%.最高的干旱年份田块减产达30%以上.玉米秃顶的减产原理是穗粒数的减少,因此研究如何减少秃顶是增加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作者根据多年调查研究,对玉米果穗秃尖的原因和防控策略进行浅析.以期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和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仁寿县玉米秃尖防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