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农业科技

任光俊

月刊

1004-1028

kejisc@163.com

028-84504193,84504979

610066

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

四川农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ichuan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省农科院联合主办的四川省内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联系和沟通农村生产、流通为己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虎掌菌的绿色物流保鲜方法研究

    贾斌常诗若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试验,深入探讨了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和环境压力对虎掌菌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虎掌菌的绿色物流保鲜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低温(0~4℃)、适中湿度(80%~90%相对湿度)、气体成分(氧气浓度8%,二氧化碳浓度10%)以及适宜的环境压力(0.6 kPa)是虎掌菌贮藏保鲜的理想条件.试验方法均为物理保鲜方法,无毒无害,为广泛推广应用的绿色保鲜技术,在这些条件下,虎掌菌的保鲜期可以显著延长,品质得以保持.

    虎掌菌贮藏保鲜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环境压力色泽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乡村社区凝聚力必要性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黄晓虎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工作重心,同时乡村治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乡村社区凝聚力的提升能够增强村民社区意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笔者从理论、现实状况两个方面论证目前重庆市提升乡村社区凝聚力的必要性.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和共同体理论分析得出提升乡村社区凝聚力的必要性,利用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相关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农民之间的互动交流还有待增强,社区参与度还有待提高.提出了以因地制宜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来提升乡村社区凝聚力的路径.

    凝聚力CGSS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党组织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浙江"千万工程"为例

    于晨蕊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的发展与进步,它与以往的土地整治措施相比,更加灵活和全面.在整治过程中涉及了村庄规划、农产品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在优化土地结构的同时,也提升了村庄的生产结构和功能,激发了农村的内生动力,极大程度的改善了乡村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制约问题,增强了乡村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民生福祉.浙江"千万工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浙江省情,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推动下,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乡村发展的科学路径,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为推进我国乡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农产品电商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研究

    胡亚娇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平稳推进,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产业,在农村地区不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产品与市场结合起来,不仅开辟出新的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而且加快推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然而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农村软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多地区始终存在.通过对相关问题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村电商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农村电商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视域下"村BA"赛事价值开发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吴诗立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村BA"赛事价值对乡村振兴视域下体育赛事开发现实意义.结果表明,福建省"村BA"赛事具有规模大、民俗节庆色彩浓厚、举办场数多且交流频繁等特点,但"村BA"赛事存在缺乏有效运行机制,品牌塑造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的赛事运营人才等现实困境.建议进一步加强场地建设和设施更新,完善赛事组织和管理,提高比赛的水平和质量,优化乡村体育资源配置等,推动乡村振兴与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村BA赛事价值开发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实施路径探究——以丈河村为例

    李文洁
    96-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通过对丈河村现有建设情况分析、旅游资源分析、SWOT分析、发展规划分析等,指出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的必要性.以民宿窑洞及其配套游园景观、垂钓鱼塘项目的选址和建设方案的分析,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示范和创新性的分析的角度,指出项目建设对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推进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为助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农林文旅康养民宿康养

    基于股份合作模式的农业发展路径——以重庆市坡坪村肉牛养殖项目为例

    廖锦程马刘洋冯俭光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坡坪村肉牛养殖项目为例,深入分析利益分配机制和合作关系管理,探讨股份合作模式下农民集体经济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研究发现,该项目采取村企联营发展、年度固定分红、肉牛寄养模式等多种模式,延伸产业链和增值策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农民收入的提升和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对深入了解股份合作模式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农业发展分配机制

    "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蝶变——以四川省G镇为例

    唐艳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带回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理念,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以四川省G镇为例,研究了该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践路径和启示.梳理四川省G镇农民工"离乡——念乡——归乡"的演变过程;分析该地从"全国打工第一镇"到"全国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区"的蝶变实践,包括搭建党建平台、整合培训平台、做好信息平台、聚焦资源平台、做优服务平台等方面;总结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经验,主要包括:一是打好情感牌、政策牌,二是党建引领、典型带动,三是深化改革、搭建载体.

    农民工返乡创业历史流变

    四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分析

    黄玉兰王义鹏李光玉汪二涛...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力量.探讨四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规模发展、技术应用、市场对接、市场对接、资源整合、产业带动等优势,及在四川丘陵山区种植业、养殖业的典型案例,发现仍面临资金筹措困难、缺乏技术人才支撑、土地流转与退出机制不完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限等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

    特色产业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平武县为例

    肖杰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武县位于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过渡的边缘地带,是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盆周山区、脱贫地区,结合平武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从一二三产业概括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基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高、基础条件逐步提升、生活环境逐步改善的客观现实,分析得出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的结论,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特色产业城乡融合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