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农业科技

任光俊

月刊

1004-1028

kejisc@163.com

028-84504193,84504979

610066

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

四川农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ichuan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省农科院联合主办的四川省内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联系和沟通农村生产、流通为己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麦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虫病一体预防技术

    夏先全魏会廷肖万婷敬华英...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是四川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四川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单位面积的稳产高产就变得尤为重要.而小麦生产一直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特别是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发生后极难有效防治,且随着耕作方式的改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文章介绍了四川小麦生产上主要的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种类及发生特点,并结合麦地耕作和播种方式,因地制宜提出了以播前土壤处理和药剂浸种拌种相结合的病虫一体预防技术,为有效控制小麦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威胁,保障小麦等粮食作物稳产高产、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病虫预防

    太抗几丁聚糖对莴笋霜霉病防效及产量的影响

    杨佳文李毅何斌刘雪松...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常规化学农药处理为对照,比较了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不同处理对莴笋霜霉病的防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防效为76.79%,显著低于常规化学农药防效,具有一定增产效果;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防效为82.52%,与常规化学农药防效相当,且莴笋增产效果好,建议在本地莴笋霜霉病的防治上推广应用.

    植物诱抗剂太抗几丁聚糖莴笋霜霉病防治效果

    川渝地区水稻精准高效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王晓慧蒋梦侠蒲倍谢桃...
    39-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疫情反复、气候异常、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及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作物,在川渝地区种植面积约2.67×106hm2.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10余种,全国水稻因病虫害平均每年损失稻谷2x106t,严重影响粮食安全.文章以"品种选优+种子处理+健身栽培+物理调控+生态调控+生化控制"的模式探析水稻精准高效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安岳柠檬病虫害农药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强唐杰肖平安刘蝶...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岳柠檬病虫害发生种类和频次较多,一些病虫害为害严重,部分果农、业主在防治时存在时间失时、药不对症、用药重复、次数过多等问题,部分农药经销商不规范经销行为,存在假劣产品.针对上述情况,文章总结提出了建立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培训和测报信息交流、建立健全柠檬用药可追溯体系、示范推广先进器械等对策,科学防治柠檬病虫害,保障柠檬质量安全.

    柠檬农药问题对策

    牡丹不同连栽年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周艳冰崔宁洁郭翼欣肖敏...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牡丹连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连栽状态下的不同种植年限牡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以种植牡丹(品种为凤丹)1年(F1)、2年(F2)、3年(F3)和4年(F4)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根际和非根际的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的酶活性.结果表明:①牡丹连年种植下5种土壤酶活性总体上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②在土壤酶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对比中发现,过氧化氢酶根际比非根际高32.71%,脲酶根际比非根际高34.99%,酸性磷酸酶根际比非根际低3.55%,纤维素酶根际比非根际低29.45%,蔗糖酶根际比非根际低39.64%.③牡丹连栽四年后与第一年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在非根际与根际分别降低了 29.1%和51.9%,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根际与非根际分别降低了 54.8%和59.9%,纤维素酶在非根际与根际分别增加了 64.1%和67.4%,蔗糖酶在根际与非根际分别降低了 5.7%和59.7%;脲酶在根际与非根际分别降低了59.9%和72.8%.④对相关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中的纤维素酶与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呈正相关.土壤纤维素与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呈负相关.酸性磷酸酶与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呈负相关.连栽模式下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连栽导致酶活性下降,该研究为牡丹连栽和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牡丹连栽年限土壤酶根际与非根际

    四川省水产养殖数字化装备发展分析

    王勇万勇彭晓琴赵一霁...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概述了四川省水产养殖现状,对四川省水产养殖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列举了水质监测技术及智能化装备缺档、尾水及淤泥处理设施不足等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四川实地调研,提出了加快水质智能监测技术与配套装备研发及推广应用、研发智能绿色高效增氧技术与装备等建议,助力四川省水产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水产养殖数字化智能化

    药用昆虫斑蝥的人工大规模饲养研究进展

    陈庆东刘旭刘昌华杨明...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用昆虫斑蝥的人工饲养在国内外已有诸多研究,但人工大规模饲养斑蝥未见有报道.近几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就斑蝥的规模化饲养、人工饲料的筛选和优化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在斑蝥饲养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突破.

    药用昆虫斑蝥人工饲养

    川东北地区大鳞鲃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初探

    黄利国许超明伟靳联娟...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鳞鲃是我国引进的名贵鱼类品种,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展养殖.通过亲鱼培育、筛选适宜的催产药物种类及配方,提高了大鳞鲃在川东北地区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当水温保持在20~22℃,催产药物配比LRH-A2、HCG和DOM分别为4μg、800IU、2mg时,大鳞鲃受精率可达到92%,出膜时间74h,孵化率达到84%.当年孵化出的大鳞鲃苗种在7、8月开始生长速率较快,水温在28℃左右,120日龄的平均体重为21.22g,下一步需开展大鳞鲃的营养需求研究,研制专用配合饲料.

    大鳞鲃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

    茶氨酸大肠杆菌的代谢工程研究初探

    张程杰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L-茶氨酸(L-The)是茶叶的一种关键风味物质,同时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The具有原料价格低廉,效率高,专一性强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工业生产前景.但是目前L-The合成关键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GMAS)催化效率较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导致L-The产量难以大幅度提高.研究基于同源模建建立了 Methyloversatilis universalis的GMAS的三维结构,通过分析L-The合成关键节点酶GMAS对底物谷氨酸的分子识别,进行分子对接,开展GMAS的晶体结构半理性设计,构建关键位点的饱和突变体库,以提高GMAS对关键底物谷氨酸的识别能力和催化效率,为构建高产L-The的工程菌株奠定基础.最后筛选的突变体E174A和E174G在L-The产量上相较野生型,提高了 19%和24%.摇瓶发酵24 h,L-The产量达到1.71 g/L和1.78 g/L.具有较大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L-茶氨酸分子对接半理性设计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

    四川柑橘产业发展形势与建议

    汪君杜兴端
    62-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柑橘种植适宜区面积广阔,形成了以晚熟品种为主体、早中晚熟并存的生产格局,种植规模和产量持续扩大.当前四川柑橘产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一是产业链发展不够充分,同质化竞争明显,二是市场价格不稳定,且呈现下降趋势,三是小规模种植户为主体,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低,四是种植户风险感知明显,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大,五是种植户被动应对风险,主动调整生产措施有限.促进四川柑橘产业健康发展,一要加强规划引导,推动产业有序发展,二要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柑橘品质,三要推进机械化应用,降低生产成本,四要强化市场营销,提高产品价值,五要建立预警机制,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柑橘产业发展形势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