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u/聚吡咯复合材料吸附与催化性能的研究

    刘思凡黄易旋张燕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采用原位负载法和沉积沉淀法合成了Au/聚吡咯复合材料(Au/PPy),通过一系列表征发现,PPy形呈颗粒状且表面粗糙,尺寸范围为150 nm ~250 nm,原位负载法获得的Au/PPy-S1中Au的尺寸为5 nm~20 nm,沉积沉淀法制得的Au/PPy-S2中Au的尺寸为100 nm~200 nm.探究了Au/PPy对Cr(Ⅵ)的吸附性能及其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的催化活性,发现对Cr(Ⅵ)的吸附性能顺序为Au/PPy-S1> PPy> Au/PPy-S2,说明发挥吸附作用的是PPy,负载小尺寸的Au有助于提高PPy对Cr(Ⅵ)的吸附;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成对氨基苯酚的催化活性顺序为Au/PPy-S1>Au/PPy-S2>PPy,说明其起催化作用的是Au,Au的尺寸分布影响其催化活性.通过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探究了导电聚合物PPy在处理水体污染物的应用.

    聚吡咯负载型Au催化剂吸附Cr(Ⅵ)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

    Au/聚吡咯复合材料吸附与催化性能的研究

    刘思凡黄易旋张燕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采用原位负载法和沉积沉淀法合成了Au/聚吡咯复合材料(Au/PPy),通过一系列表征发现,PPy形呈颗粒状且表面粗糙,尺寸范围为150 nm ~250 nm,原位负载法获得的Au/PPy-S1中Au的尺寸为5 nm~20 nm,沉积沉淀法制得的Au/PPy-S2中Au的尺寸为100 nm~200 nm.探究了Au/PPy对Cr(Ⅵ)的吸附性能及其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的催化活性,发现对Cr(Ⅵ)的吸附性能顺序为Au/PPy-S1> PPy> Au/PPy-S2,说明发挥吸附作用的是PPy,负载小尺寸的Au有助于提高PPy对Cr(Ⅵ)的吸附;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成对氨基苯酚的催化活性顺序为Au/PPy-S1>Au/PPy-S2>PPy,说明其起催化作用的是Au,Au的尺寸分布影响其催化活性.通过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探究了导电聚合物PPy在处理水体污染物的应用.

    聚吡咯负载型Au催化剂吸附Cr(Ⅵ)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

    缺口应力集中对AL6061铝合金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彭川王弘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超声疲劳试验方法考察了AL6061铝合金缺口试样的疲劳强度,分别对板状光滑试样和缺口试样进行了105周次~ 1010周次范围内的对称疲劳试验.试验载荷为轴向拉压R=-I,加载频率为20 kHz,环境温度为室温,试验结果显示,在1010周次范围内光滑试样和缺口试样的S-N曲线都出现了极限平台型的特征,存在传统疲劳理论定义的疲劳极限,且试样的疲劳性能随着应力集中系数的增加而降低.大多数试样疲劳裂纹萌生于表面,但随着疲劳周次的增加,AL6061铝合金疲劳缺口系数和疲劳缺口敏感系数增加.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为2.54的试样其疲劳缺口敏感系数为0.89,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为3.27的试样其疲劳缺口敏感系数为0.82,疲劳缺口敏感系数接近1,表明AL6061铝合金具有非常高的缺口敏感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须充分考虑应力集中对该材料及相应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

    超高周疲劳AL6061铝合金应力集中系数疲劳缺口系数疲劳缺口敏感系数

    缺口应力集中对AL6061铝合金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彭川王弘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超声疲劳试验方法考察了AL6061铝合金缺口试样的疲劳强度,分别对板状光滑试样和缺口试样进行了105周次~ 1010周次范围内的对称疲劳试验.试验载荷为轴向拉压R=-I,加载频率为20 kHz,环境温度为室温,试验结果显示,在1010周次范围内光滑试样和缺口试样的S-N曲线都出现了极限平台型的特征,存在传统疲劳理论定义的疲劳极限,且试样的疲劳性能随着应力集中系数的增加而降低.大多数试样疲劳裂纹萌生于表面,但随着疲劳周次的增加,AL6061铝合金疲劳缺口系数和疲劳缺口敏感系数增加.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为2.54的试样其疲劳缺口敏感系数为0.89,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为3.27的试样其疲劳缺口敏感系数为0.82,疲劳缺口敏感系数接近1,表明AL6061铝合金具有非常高的缺口敏感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须充分考虑应力集中对该材料及相应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

    超高周疲劳AL6061铝合金应力集中系数疲劳缺口系数疲劳缺口敏感系数

    不同单体比例及封端剂对聚砜合成与性能的影响

    刘雪宇侯洪波李贤勇李新跃...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比例4,4'-二氯二苯砜(DCS)、双酚A为单体,以碳酸钾为成盐剂,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合成了一系列聚砜;在等摩尔双酚A和DCS比例、相同条件反应后分别加入4-氟二苯甲酮和氯甲烷作为封端剂对聚砜进行封端,并研究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验证了聚砜的结构与分子设计相符.对所制样品分别进行了特性粘度、分子量及其分布、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加工性能测试.结果 表明聚砜的分子量分布随DCS的增加而变宽,且其分子量呈降低的趋势;封端剂的引入对聚砜树脂的分子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热加工性能有一定的改善.此外,聚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DCS比例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不同DCS比例及封端剂对聚砜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影响较小.

    聚砜封端剂合成性能

    不同单体比例及封端剂对聚砜合成与性能的影响

    刘雪宇侯洪波李贤勇李新跃...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比例4,4'-二氯二苯砜(DCS)、双酚A为单体,以碳酸钾为成盐剂,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合成了一系列聚砜;在等摩尔双酚A和DCS比例、相同条件反应后分别加入4-氟二苯甲酮和氯甲烷作为封端剂对聚砜进行封端,并研究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验证了聚砜的结构与分子设计相符.对所制样品分别进行了特性粘度、分子量及其分布、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加工性能测试.结果 表明聚砜的分子量分布随DCS的增加而变宽,且其分子量呈降低的趋势;封端剂的引入对聚砜树脂的分子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热加工性能有一定的改善.此外,聚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DCS比例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不同DCS比例及封端剂对聚砜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影响较小.

    聚砜封端剂合成性能

    团簇Mo2S4的稳定结构和电子性质

    王倩方志刚秦渝许友...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 LYP/Lanl2dz水平下对已设计的团簇Mo2S4初始构型进行单重态和三重态的全参数优化计算,再排除同重态下相同构型及虚频不稳定构型后,得到10种优化后构型.各优化后构型的稳定程度为:1(3)>1(1)>2(1)>3(1)>4(1)>2(3)>3(3)>4(3)>5(3)>5(1),其中单重态的稳定性比三重态的稳定性好.团簇Mo2S4整体的电荷量和为0,呈电中性,各优化构型的电子流动性强弱与构型的空间结构有关,而与构型的自旋多重度无关,电子的流向主要由Mo原子流向S原子,Mo原子的5s、5p轨道与S原子的3p轨道是电子流动的主要贡献者.

    团簇Mo2S4稳定结构电子性质密度泛函理论

    团簇Mo2S4的稳定结构和电子性质

    王倩方志刚秦渝许友...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 LYP/Lanl2dz水平下对已设计的团簇Mo2S4初始构型进行单重态和三重态的全参数优化计算,再排除同重态下相同构型及虚频不稳定构型后,得到10种优化后构型.各优化后构型的稳定程度为:1(3)>1(1)>2(1)>3(1)>4(1)>2(3)>3(3)>4(3)>5(3)>5(1),其中单重态的稳定性比三重态的稳定性好.团簇Mo2S4整体的电荷量和为0,呈电中性,各优化构型的电子流动性强弱与构型的空间结构有关,而与构型的自旋多重度无关,电子的流向主要由Mo原子流向S原子,Mo原子的5s、5p轨道与S原子的3p轨道是电子流动的主要贡献者.

    团簇Mo2S4稳定结构电子性质密度泛函理论

    马铃薯炸片色泽影响因素分析及低丙烯酰胺工艺条件探究

    朱荣贵金磊李孟涛姜秀娟...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炸片是马铃薯主要的加工产品之一,色泽和丙烯酰胺含量是其两个重要的品质指标.本研究选取费乌瑞它、大西洋、青薯9号、陇薯10号4个品种,以品种、储藏时间、油温及回温时间4个工艺条件设置多因素正交试验,以PANTONE色卡(U卡)为标准建立炸片色泽评价方法并检测实验薯片色泽,以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丙烯酰胺含量.分析色泽和丙烯酰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最优工艺组合.结果 表明:品种、贮藏时间对马铃薯色泽有显著、极显著影响,二者交互作用亦有极显著影响.对马铃薯炸片丙烯酰胺含量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品种、回温时间、贮藏时间和油温.综合考虑色泽和丙烯酰胺含量,马铃薯炸片的最优工艺组合为:大西洋品种、贮藏时间70 d、油温160℃、回温时间20 d.此工艺下丙烯酰胺可控制在210 μg/L以下,为目前一般工艺的30%左右,且色值在6.7~6.9之间,色泽较佳.

    马铃薯色泽评价丙烯酰胺工艺条件

    马铃薯炸片色泽影响因素分析及低丙烯酰胺工艺条件探究

    朱荣贵金磊李孟涛姜秀娟...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炸片是马铃薯主要的加工产品之一,色泽和丙烯酰胺含量是其两个重要的品质指标.本研究选取费乌瑞它、大西洋、青薯9号、陇薯10号4个品种,以品种、储藏时间、油温及回温时间4个工艺条件设置多因素正交试验,以PANTONE色卡(U卡)为标准建立炸片色泽评价方法并检测实验薯片色泽,以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丙烯酰胺含量.分析色泽和丙烯酰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最优工艺组合.结果 表明:品种、贮藏时间对马铃薯色泽有显著、极显著影响,二者交互作用亦有极显著影响.对马铃薯炸片丙烯酰胺含量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品种、回温时间、贮藏时间和油温.综合考虑色泽和丙烯酰胺含量,马铃薯炸片的最优工艺组合为:大西洋品种、贮藏时间70 d、油温160℃、回温时间20 d.此工艺下丙烯酰胺可控制在210 μg/L以下,为目前一般工艺的30%左右,且色值在6.7~6.9之间,色泽较佳.

    马铃薯色泽评价丙烯酰胺工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