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李跃清

季刊

1674-2184

scqx77@163.com

028-87326540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光华村街20号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Journal 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气象科技人员与全国气象工作者交流的园地,也是反映四川气象科技研究水平的窗口,展示了四川气象科研的成果;是有关部门获取气象科技信息的渠道、气象爱好者可通过该刊了解和学习气象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2年7-8月干旱对川西高原植被长势的影响

    王姝张亮朱红秀杨杰...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干旱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基于 2022年 7-9月川西高原气候条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以及牧草产草量数据,分析了 2022年 7-8月干旱对川西高原植被长势的影响,并讨论了 2000年以来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NPP指数对干旱响应较为明显,2022年 7月有 62.50%区域的NPP指数低于历史同期,8月和 9月NPP指数持续降低,9月高达 80.83%区域的NPP指数低于历史同期;7-9月NDVI降低的区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 13.4%、36.2%和 58.10%;牧草产量减少较为明显,与前两年相比,7-9月减产均在 5%以上;气温和降水均对各项植被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干旱NDVINPP产草量

    四川两次极端暴雨强降水特征及与雷达回波和闪电关系分析

    周威魏庆杨康权康岚...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了 2020年 8月四川两次历史性极端暴雨过程,根据量级和持续时间对强降水进行划分,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与雷达回波和闪电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 22时—次日 03时,降水强度为 30~<50 mm/h的站次最多,区域集中在盆地西部.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加,站点对应的闪电密度均增大,小时平均回波、最强回波、最弱回波均呈增强的趋势.随着降水持续时间的增加,站点对应的负地闪平均强度增强.第一次过程强降水站次与闪电频次的高值中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第二次过程随着降水量级增大,对应的回波均方根误差减小,而第一次过程则相反.

    极端暴雨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雷达回波闪电

    初冬四川盆地霾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罗玉王顺久张菁杨蓉...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以及四川盆地 16个地市州代表站天气现象数据,运用EOF分解、线性相关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初冬四川盆地霾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初冬四川盆地霾日数均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分布模态,一是全区一致型,二是东西反相型.影响霾日数一致型模态的关键环流系统为,霾日数偏多(少)时,表现为AO/NAO呈负(正)位相,欧亚南部型(SEA)遥相关波列呈负(正)位相,四川盆地为高度场正(负)距平控制,受到青藏高原以北(南)偏西北风(西南风)异常影响,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水汽输送较弱(强).影响霾日数东西反相型环流系统为,霾日数东多西少(东少西多)时,呈现类似SEA型遥相关波列.降水量的减少是影响初冬四川盆地霾天气的重要气象因子,降水对大气的净化作用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减弱,造成霾天气频发.

    四川盆地初冬霾欧亚南部型遥相关降水

    基于TIGGE资料的四川盆地暴雨中期预报性能评估

    伍清李英
    11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07-2019年6-8月四川盆地气象观测站点逐时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ECMWF模式00时起报1~10 d累计降水预报资料,在评估ECMWF模式对四川盆地总降水量、暴雨累计降水量、暴雨日数、暴雨强度预报能力的基础上,基于降水观测资料挑选出 170个四川盆地暴雨个例,采用K-means均值聚类法对其 500 hPa位势高度场进行客观分型,将四川盆地暴雨分为 3型并计算其TS评分,初步分析了造成各类暴雨可预报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ECMWF模式预报的四川盆地总降水量偏多,暴雨累计降水量和暴雨日数偏少,暴雨强度偏弱;随预报时效增加,总降水量、暴雨累计降水量、暴雨日数逐渐增多,暴雨强度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模式对中小雨量级降水空报较多,暴雨量级降水存在漏报,暴雨累计降水量大值中心主要是降水频次较多所致,而非较大降水强度.(2)四川盆地暴雨可分为全盆型、盆东型和盆西型.全盆型和盆东型暴雨最优预报时效为 1~4 d,盆西型为 1~3 d;1~10 d预报时效内,全盆型和盆东型暴雨TS评分最低时段分别为 6~7 d,盆西型为 4~5 d;6~8 d预报时效内,盆西型暴雨预报效果最好;全盆型TS评分整体上高于盆东型.(3)四川盆地 500 hPa环流形势和850 hPa风场、比湿预报优劣与TS评分高低关系较为密切,可能是影响四川盆地暴雨预报的主要因子.

    四川盆地暴雨客观分型中期预报

    2012-2020年西南低涡气候特征及对重庆暴雨的影响

    王中王嘉佩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12-2020年西南低涡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南低涡的时空演变及涡源、移动路径、生命史等气候特征,再结合雨量数据分析了西南低涡对重庆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南低涡一年四季都有生成,其中 3-6月频发,尤其是在 6月最多,7月和 8月最少;白天和夜间生成几率大致相当,但盆地涡主要在夜间生成,而小金涡以白天生成为主.(2)西南低涡中,九龙涡最多,盆地涡次之,小金涡最少;大部分西南低涡生成后会在源地消亡,其中小金涡更易移出生成地,盆地涡较九龙涡和小金涡的移出率低.(3)西南低涡移动总体上可分为东北、正东、东南和西南共 4个方向,以偏东方向移动为主,最远可达我国东北和华东地区.(4)超过 80%西南低涡的生命史小于 48 h,个别生命史长达 120 h以上,最长可达 180 h.(5)76%的重庆区域性暴雨与西南低涡有关,主要以盆地涡影响为主,其对长江以北的重庆各区县影响尤为明显.

    西南低涡气候特征区域暴雨

    近60 a新疆塔城地区降水及气象干旱变化特征

    高婧井立红李海燕苗运玲...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 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 1961-2020年逐月降水资料,基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指数,从干旱发生频率、干旱影响范围和强度等方面,分析塔城地区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近 60 a塔城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211.4 mm,呈现西北部多、中东部少的分布格局.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增多趋势,在 1986年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2)近 60 a塔城地区共有 14 a发生年尺度干旱,占比为 23.33%,其中轻旱 9 a,中旱 3 a,重旱 2 a;季节尺度干旱发生频次以夏季最多,冬季次之,春秋两季相当且最少.(3)近 60 a塔城地区年、季尺度干旱站次比呈减小趋势,年、季(除夏季外)干旱强度亦呈减弱趋势,干旱影响范围的缩小和干旱强度的减弱使干旱状况有所缓解.从干旱影响范围来看,局域性干旱和全域性干旱发生频数均较高;从干旱强度来看,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4)AO、PDO指数的变化及ENSO事件对塔城地区干旱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时空分布新疆塔城

    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区域柑橘大实蝇潜在分布区域预估

    沈沾红温鹏赵金鹏罗伟...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柑橘大实蝇当前在中国 199个分布点和 11个关键环境变量,利用 MaxEnt 模型预测当前(1970-2000年)及未来(2041-2060年、2081-2100年)三种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5)对柑橘大实蝇在中国潜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AUC值为 0.967,预测精度准确.利用刀切法得到影响柑橘大实蝇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最干季平均气温(Bio9)、年平均降水量(Bio12)、气温年较差(Bio7)、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当前柑橘大实蝇适生区位于 24.1°~34.6°N、101.1°~122.9°E之间,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重庆、云南等地.未来气候情景下,柑橘大实蝇潜在适生区面积明显增加,呈现由当前位置向四周并伴随跨越式向新疆、山西、西藏等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扩张且向东西两侧收缩的趋势;适生区分布中心向东北迁移趋势明显,辐射情景模式越强,向高纬度迁移越明显;在2090年SSP2-4.5气候情景下,柑橘大实蝇适生区总面积达到最大值 167.43万km2.气候变暖有利于柑橘大实蝇的生长繁育和种群扩张,严重威胁中国柑橘产区生态安全,特别是目前尚未发现柑橘大实蝇的地区需提高警惕,加强柑橘大实蝇预测预报、检疫和防控.

    柑橘大实蝇气候变化MaxEnt模型潜在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