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体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体育科学
四川体育科学

谭其伟

双月刊

1007-6891

sctks@21cn.com

028-8554163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南一环路南三段

四川体育科学/Journal Sichuan Sports Science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熵增原理视域下竞技武术内卷的成因分析

    李建威李一歌
    8-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卷一词表达的是一种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既无新的增长又无转化其他形式的可能性,一直处于停滞不前和内部不断消耗的状态.内卷作为人类学、经济学的概念逐步延伸到教育领域后,不断被人们所熟知,并一度成为很多人研究激烈竞争背后的理论视角.中国武术亦不例外,尤其是竞技武术,长期受到西方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过度"金牌化""标准化""分科化",严重阻碍了中国武术应有的本性发展.文章以竞技武术内卷化为研究对象,站在熵增原理的视角,通过解读内卷以及竞技武术的内卷症状,得出竞技武术内卷发生的机理与熵增原理三要素相吻合,认为:竞技武术长期被关在西化的牢笼里,将会造成系统的封闭;竞技武术标准化、程式化的框架模式,将会造成驱动力不足;竞技武术不断被肢解、分割,将会造成创新乏力.讨论竞技武术内卷的成因,将有助于把握问题症结,进而寻求消解之策.

    熵增原理竞技武术内卷化

    军民融合战略下军体融合发展的动因、条件与对策

    杨中园李雨阳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军民融合为分析视角,分析军事与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因与目标.国防思想不稳固、军事训练不科学、社会就业形式严峻是军体融合发展的动因.研究认为:现阶段,军事与体育在历史溯源上同根共祖,在国家精神、科学训练方面互为共享又各有所长,存有技术基础与政策支持,能够产生融合发展的条件.应强化国防教育的幅度与深度,提升国防教育的渗透力,达到提高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的目的;完善科学化训练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军事体育训练人才质量,达到强化国防建设的目的;构建起军体融合发展的框架,在法律保障、政策支持、资金补贴、信息宣传、教育引导等方面齐头并进,为军事与体育的双向发展谋出路,达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军体融合军事体育军民融合军队国家体育

    "编码/解码"与意义寻求——以苏炳添代言小米手机为例

    刘泰虎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随着国家政策进一步向体育产业倾斜,体育明星广告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用编码/解码理论,通过符号学,对苏炳添代言小米手机进行深层解码分析.认为苏炳添代言小米手机,不仅使小米手机的品牌精神理念得到升级,改变了消费者的一贯看法,还体现了小米手机和苏炳添勇于追求实现梦想,两者体现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出了独特的作用.

    体育传播编码解码文本分析苏炳添小米手机

    知识图谱视角下我国飞行员体育研究现状及演进的可视化分析

    张俊杰果天泽叶俊
    22-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近年来飞行员体育研究情况、热点以及变化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为检索平台,收集并整理文献,运用Cite 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共现网络分析的方法,对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内容构建知识图谱,梳理分析我国飞行员体育研究现状与前沿.结果:筛选获得飞行员体育研究相关文献102篇,目前我国飞行员体育研究呈现明显波动态势,文献多刊载在医学、体育学等期刊;空军杭州疗养院娄振山为代表的研究团队是国内飞行员体育研究的中坚力量,高产作者形成4个研究团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对分散.通过绘制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和时区图谱得出:心理健康、心理应激、民航飞行员、航空体育课程、体能训练、体育锻炼为目前研究热点.结论:近年来,我国飞行员体育研究的热点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体能训练、运动损伤、评价模型、课程构建等逐渐演变为新的研究热点;心理健康、心理应激、心理疲劳、心理韧性等方向的研究呈现持续性和连续性特征;以飞行员心理研究方向的成果在核心期刊上刊载最多,体育训练方向则较少.建议军民航飞行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加强合作交流,互相借鉴研究范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飞行员体育领域的各项研究.

    飞行员飞行员体育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体育促进发展概念框架与作用机制:文献综述

    王丽娜张永保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促进发展已经成为体育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3个方面进行研究,从体育促进健康、体育促进成长、体育促进包容和体育促进经济4个方面构建了体育促进发展概念框架,从青少年正面发展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社区发展理论3个方面梳理了体育促进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安全空间、涟漪效应和程序理论3个方面分析了体育促进发展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于促进我国体育促进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体育促进发展概念作用机制

    不同负荷干预人体全脊柱模型脊柱稳定性的有限元实验研究

    蔡国梁蔡国锋庄哲李嘉...
    34-4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全脊柱模型,观察在不同姿势和不同载荷作用于人体脊柱时脊柱稳定性的变化,向背包者建议较为合适背包姿势和负重.方法:针对人体脊柱骨骼和韧带系统开展了以人体脊柱CT扫描图像为基础的准确几何模型三维重建,并基于几何模型划分了有限元网格,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开展了研究工作,观测了不同载荷作用于人体时全脊柱模型椎体间位移变化特点.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构建全脊柱模型并选取4种负荷(以体重的10%(10%BW)为单位增加)对全脊柱模型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T7,T12,L3三组的位移在负荷为10%BW较小,均小于3mm;负荷加到20%BW时,T7、T12组大于3mm,但尚未达到3.5mm,而L3组为2.7mm;负荷高达30%BW后,T12位移稍大于3.5mm,T7组位移已达3.695mm,超出稳定位移界限0.195mm,仅L3处位移最大值2.767mm,低于稳定位移值.载荷达到40%BW后,T7和T12位移远远大于稳定位移临界值,分别达到4.113和3.898mm,但L3组位移仅为3.047mm,依然在稳定位移值范围内.结论:全脊柱模型验证表明,该研究构建人体全脊柱模型构建成功,并通过人体全脊柱有限元分析得出结论:背包负荷在10%BW-20%BW下,L3、T12、T7这3个位置的脊柱均处于平稳状态;当背包负荷达到30%BW时,只有L3的位置脊柱处于稳定状态;40%BW的负荷下也依然仅L3符合正常位移标准,这表明当载荷大于30%BW时,将L3处定为载荷放置的位置最为合理,这样可最大程度控制脊柱位移范围,以降低人体脊柱损伤.

    负荷全脊柱模型脊柱稳定性有限元

    郑州市业余羽毛球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樊宗山宁海超周艳杰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羽毛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各个年龄段的羽毛球爱好者都有,是当下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但是在实际参与羽毛球运动的时候发现,业余羽毛球爱好者中经常会有运动损伤的事件发生.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为研究方法,选取郑州市多个羽毛球俱乐部,采用随机的方式抽取爱好者进行相关运动损伤的问卷调查的填写并进行分析得出:运动损伤发病率高,以膝关节损伤为主;专业技术、身体素质不足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装备、场地设施不良,容易引发运动损伤发生.提出了增强爱好者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置办专业服饰装备、到标准场地参与运动;增强自身身体素质、规范运动技术.

    羽毛球业余爱好者运动损伤

    黑龙江省单板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岳丽敏赵晨琼
    45-4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单板滑雪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单板滑雪运动损伤呈多样性,经调查损伤部位主要以膝、踝为主.损伤类型集中于扭伤和骨折.发生损伤主要是自身失误、项目本身易受伤、自身力量不足等因素.表明单板滑雪是难度大、具有危险性、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极其严格的运动.建议在今后训练过程中加强自身保护,控制训练负荷,防止过度疲劳,加强薄弱及易损伤部位的肌肉训练,保证运动员以健康的身体积极参加训练和比赛.

    单板滑雪省运动员运动损伤黑龙江省调查分析

    软式网球运动常见损伤与预防研究——以软式网球国家队为例

    曾大帅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式网球与硬式网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软式网球特点为跑跳多、折返距离长、覆盖场地范围广、急停急转动作较多,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1].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软式网球常见损伤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软式网球易出现的运动损伤类型为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和皮肤擦伤,其主要原因是运动员技术动作不规范、训练负荷过重、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不强、带旧伤训练,团队的医疗资源匮乏、训练硬件设施较差、缺乏专业的体能教练等原因所造成.建议:通过加强关节力量训练、充分运用好医护用具、重视准备活动、完善场地训练的设施等方式做到有效预防.

    软式网球运动损伤预防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横断研究: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徐久阳任建蕊全国祥尹希旻...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效能、自我控制和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扬州某高校796大学生(男生405人,女生391人)进行团体测量,并进行链式中介模型的构建,运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1)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r=-0.26,p<0.05);(2)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r=0.21,p<0.05)和自我控制(r=0.21,p<0.05)、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两两正相关(r=0.48,p<0.05),自我效能(r=-0.44,p<0.05)和自我控制(r=-0.53,p<0.05)与攻击行为负相关;(3)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和攻击行为间存在中介效应,具体路径为: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攻击行为(95%CI:-0.07,-0.03);体育锻炼→自我控制→攻击行为(95%CI:-0.07,-0.02);体育锻炼→自我效能→自我控制→攻击行为(95%CI:-0.06,-0.02).结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攻击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体育锻炼正向预测自我效能,自我效能负向预测攻击行为,自我效能在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体育锻炼正向预测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负向预测攻击行为,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正向预测自我控制,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体育锻炼大学生自我效能自我控制攻击行为链式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