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漂流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2019年3月对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WCPO,2°03′~11°17′S,163°14′~173°35′E)的大眼金枪鱼进行了取样,对其中886尾进行了繁殖生物学测定.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圆形统计方法,分析个体叉长等生物因素、渔获水深和月度等时空因素对繁殖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雄性和雌性平均叉长分别为(132.2±19.1)cm和(125.4±16.8)cm.取样群体中,雌雄比为0.54±0.74,且叉长与雌雄比具有负相关(r=-0.263,P=0.016),叉长大于140cm后,雄性占主导.GLM模型结果显示,性腺指数(GSI)与叉长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方关系,即个体GSI随着叉长增加,当雄性和雌性叉长分别达到130~140 cm和140~150 cm后,GSI随叉长下降.基于圆形统计发现,月度对个体GSI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雄性GSI上半年较下半年高(正弦显著,P<0.001),而雌性GSI年末和年初高于年中(余弦显著,P=0.021).有序多元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性腺成熟度随叉长显著增加(P<0.001),雄性性腺成熟度在5-7月较高(余弦显著,P=0.004).此外,栖息水层对雄性个体的性腺成熟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正相关,P<0.001).雄性和雌性个体50%性成熟叉长分别为(96.13±1.24)cm和(104.93±2.60)cm.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了解热带WCPO大眼金枪鱼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科学养护热带WCPO大眼金枪鱼资源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