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戏剧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戏剧
四川戏剧

杜建华

双月刊

1003-7500

scxj@vip.163.com

028-86113570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22号

四川戏剧/Journal Sichuan Theatr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艺术类专业期刊,旨在加强戏剧理论、艺术现象研究,繁荣戏剧文学,活跃戏剧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对中国戏曲界的负面影响

    邹元江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十多年来,中国传统戏曲美学被原本是置换而来的斯坦尼心理体验的表导演体系所"置换",而戏曲学界、演艺界对这个体系的负面影响却反思阙如.一是对传统戏曲导演观念的错置.最突出的就是按照斯坦尼逼真体验论的要求,发生了某些导演设置了让演员陷入恐怖情境的令人震惊的事件.二是对传统戏曲表演美学的偏离.最明显的是话剧思维开始成为戏曲演艺界、研究界的自觉不自觉的追求,传统戏曲文化的信仰也悄然发生了转变,甚至直接采用非戏曲的话剧表导演方式训练戏曲演员的"身体".三是对传统戏曲知觉方式的扭曲.最直接的是由于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倾向的影响,斯坦尼心理体验体系一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强力推行的表导演体系,尤其对传统的戏曲艺术的观念置换具有强制性,这深深地扭曲了戏曲演艺界、研究者的知觉方式.这种强势的话剧思维不仅影响了老一辈的戏曲艺术家、研究家,也对年轻的一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斯坦尼体系中国戏曲界负面影响反思

    斯坦尼体系与梅兰芳是否相通?——兼论中国演剧体系的构建

    孙惠柱秦子然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斯坦尼体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戏剧,因戏曲剧团数量远超话剧,斯坦尼体系与戏曲表演是否相通对我们认识斯坦尼的意义极其关键,可谓是构建中国演剧体系的首要问题之一.梅兰芳说他一生所体会的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相通.邹元江否定梅的观点,称那是他在学苏联时代说出的违心之论.是邹的理论推演还是梅的实践经验更准确?很多演员的亲身经验证明,梅兰芳与斯坦尼体系相通的感觉没错;戏曲和音乐剧的演员也都要体验,且常有强烈的体验.不同演员产生体验的途径不一,斯坦尼本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方法.看似外部技巧的歌舞动作用在戏剧情境中不但能像话剧一样令人信服,甚至会更动人;历史积淀下来的舞台程式常能比自然状态的言语动作产生更强烈的感人效果.如果话剧和戏曲的教育家都来整理总结这些传统的经验教训,全面领会斯坦尼的戏剧理念,梳理编辑适用于表演课的经典剧本片段,建设系统的以戏带功的表演教材,中国演剧体系将指日可待.

    戏剧教育演剧体系斯坦尼体系梅兰芳

    体验类短视频对川剧的传播影响研究——以博主"池早是我"体验川剧花旦职业短视频走红网络现象为例

    潘殊闲林晓畅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是目前川剧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而其中体验类短视频具有鲜明独特的优势,满足了短视频用户多个价值维度的需求,为川剧传承赋能.本研究以博主"池早是我"体验川剧花旦短视频走红网络的现象为例,分析考察其视频得以在网络广泛传播的内容特征与传播基础,再结合川剧文化传承的背景分析体验类短视频所具有的优势、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新时代川剧文化短视频传播提供参考.

    川剧体验类短视频"池早是我"创新传播

    川剧在线传播实践及研究

    晏一立罗英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移动通讯的快速发展,在线传播成为川剧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川剧的在线传播有助于培育川剧受众,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川剧.如何使川剧更加有效地传播、扩大川剧的受众面,对川剧的发展至关重要.全文通过数据调查、川剧视频制作和在线传播实践,从目标人群、内容选取、作品时长、播放平台的选择及推广运营等方面,对如何有效提升川剧的线上传播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探寻川剧活态传承发展的现实路径.

    川剧在线传播短视频

    唐五代敦煌经变画的新变及其对佛教戏剧的影响

    杨贺米文靖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五代敦煌经变画的新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融文学、美术、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造型与传播方式;二是出现了大量成熟的戏曲舞台美术造型;三是呈现出世俗化、民俗化的审美趋势,人物形象表现出中国化的艺术风格.这种新变对后世佛教戏剧的影响包括:唐五代说唱艺术与敦煌经变画的融合促进了佛教戏剧写本和文体形态的形成;敦煌经变画的中国化与世俗化影响了佛教戏剧的主题思想、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敦煌经变画的构图形式与明清戏剧插图有着深厚的艺术渊源.

    敦煌经变画唐五代佛教戏剧说唱艺术

    音乐"莎剧"的粤剧化改编呈现——以《刁蛮公主戆驸马》为例

    李梦石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剧《刁蛮公主戆驸马》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作品《驯悍记》,初版首演于1933年,由粤剧著名艺术家马师曾先生参与编演.经历多年的实践、改版的沉淀,该剧已经成为了广府百姓熟悉的粤剧传统剧目,直至今日,仍然活跃在各大剧团的舞台之上,是一部成功且具备意义的作品.以《刁蛮公主戆驸马》作为研究对象,对剧目分别从剧本、唱腔音乐以及舞台表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究其中粤剧创作手法的运用和独特之处,能够令更多人体会到粤剧传统技艺的魅力和价值.

    粤剧莎士比亚戏剧《驯悍记》《刁蛮公主戆驸马》

    《长白英魂》的空间叙事与东北抗联精神解析

    黄大军吕佳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七场现代吉剧《长白英魂》曾斩获第36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该剧主要取材于陈翰章将军的抗敌事迹,同时又有着不拘泥于历史叙述的戏剧化处理.该剧以家国空间、战争空间与地域空间为叙事场域,通过设置战争与爱情两条错综交织的情节线索,成功地塑造了东北抗联名将陈翰章的艺术形象,展现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多重意蕴.该剧以现代民族国家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为本位,为特殊历史时期家国一体的主题诠释开辟了新路径,为东北抗联精神的当代传承做出了创新性探索.

    吉剧《长白英魂》陈翰章空间叙事东北抗联精神

    新编晋剧《圪梁梁上》的音乐特点

    刘琤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编脱贫攻坚主题现代晋剧《圪梁梁上》由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创作.作品聚焦时代主题,以扶贫一线干部为原型,讲述了云岭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弘扬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该剧无论在剧本创作、舞美设计,还是声腔旋律上都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本文将从其唱腔设计与音响设计的视角切入,阐释该剧的音乐特点.

    新编晋剧圪梁梁上唱腔设计音响设计

    戏曲帮腔审美功能的共性与个性

    韩晓丽秦红梅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帮腔,又称作帮唱,是中国戏曲高腔音乐系统中共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一唱众和,是地方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元素,有着戏曲艺术的审美共性,也有其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个性.本文对戏曲帮腔的源流与发展进行了梳理,对戏曲帮腔所具有的审美共性与个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实践意义上针对舞台中戏曲帮腔的运用及现状进行了评析.

    中国戏曲戏曲帮腔审美功能共性与个性

    "叛逆""喷发"与"翻案"——郭沫若历史剧的新历史主义阐释

    胡志毅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对郭沫若不同创作时期的历史剧进行分析.从初期作品《黎明》《三个叛逆的女性》反映出的"叛逆",到中期作品《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等的创作"喷发",再到后期作品《蔡文姬》《武则天》对其主人公的"翻案",可以看出,在郭沫若创作历史剧的过程中,早期是"借着古人的皮毛来说自己的话",中期是"失事而求似",而晚期似乎表达了"我就是蔡文姬"的态度.本文通过阐释其不同时期创作历史剧的理念和思想,以期获得郭沫若历史剧的新解.

    "叛逆""喷发""翻案"郭沫若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