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戏剧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戏剧
四川戏剧

杜建华

双月刊

1003-7500

scxj@vip.163.com

028-86113570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22号

四川戏剧/Journal Sichuan Theatr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艺术类专业期刊,旨在加强戏剧理论、艺术现象研究,繁荣戏剧文学,活跃戏剧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现藏资料看江安国立剧专的戏剧史价值

    张毅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立剧专在江安办学6年有余,大量史料表明其最突出的成绩表现为四个"最":名家云集最多的时期;培养人才最多的时期;公演话剧最多的时期;戏剧教育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且对后来戏剧教育影响最大的时期,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影响下,又是其师生在创作、演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的黄金时期,凸显了重要的戏剧史价值.

    国立剧专戏剧教育人才培养

    《新剧史》再探:文人新剧家与新剧的职业化进程

    胡珺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双云通过《新剧史·春秋》建构了清末民初中国新剧的职业化发展和传播历程.上海业余演剧兴起后,教会学校的西式戏剧、新式中学的杂糅表演和面向社会的公益筹款活动三种形式陆续出现.约1908年起,职业剧团带领商业性新剧向长江沿岸各城市和乡镇呈散点式扩散.《新剧史·春秋》的写作意图包括直接与春柳社等留日剧人的戏剧活动进行比较,以凸显本土剧人对新剧发展的贡献.

    新剧《新剧史》朱双云文人新剧家

    现代性视域下的跨文化戏剧理论——立场、原则与症结

    尹瑞麟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谢克纳与巴鲁查为代表的两种立场的冲突是跨文化戏剧史上重要的论争.在现代性的视域下,以谢克纳为代表的普世性观点在时间、空间范畴与"本源与替补"逻辑下无法成为跨文化戏剧的立场与尺度,而以巴鲁查为代表的反普世性观点本质上只是对跨文化过程中各文化元素构成比重与价值进行了调整与重估,并未改变边缘—中心结构这一不平等因素的基础.因此,跨文化戏剧理论的立场是非普世主义,但非反普世主义.跨文化戏剧理论现代性的建构开始于平等的原则,开始于我们认识到话语结构的强调本身就是一种巩固与改造意识的行动,并理解到普世性的存在本身是统治与文化殖民的构造时.

    跨文化戏剧现代性普世主义谢克纳巴鲁查

    光影参与:当代剧场空间的跨媒介重构

    何异艺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舞台在视觉空间的内容与形式语言建构上呈现出影像化、媒介化.在当代剧场灯光设计创作中融合或重构光影媒介是一种惯用的创作方法,借用西方现有的较为主流的跨媒介模态分类方式可以将这一现象划分为三个类型:媒介混合型、媒介指涉型、媒介转换型.这种跨媒介性的方法一方面带来当代剧场艺术在形式语言表现层面的超越,另一方面,扩展和激活了创作主体的观念边界和受众对于当代剧场艺术的视觉感知与想象.光影媒介融入剧场空间视觉建构,只有将其视为一种方法论的参考与借鉴,而不仅仅是简单挪用其媒介特性时,才会获得与扩展自身相匹配的地位和边界外延.

    当代剧场空间跨媒介光影媒介戏剧视觉

    从图像到现象:电影意象叙事思想及其对前叙事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侯光明杜若飞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电影叙事学和中观叙事研究等对于电影本体进行叙事研究的理论往往挪用非电影语言媒介叙事学作为理论基础,默认"电影可以叙述事件"这一前提.而早期电影中字幕卡和解说员的在场则意味着单纯的电影语言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叙事障碍.为了解决电影语言与电影事件叙述之间的理论鸿沟,布朗·W等学者提出了电影前叙事理论.电影意象叙事思想认为电影叙事的核心在于意象而非情节,兼有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双重意蕴,为电影前叙事理论提供了跨文化的理论支撑与发展潜力.电影语言中的画面被观众理解成为意象,意象的群组在时空关系下构成现象,多重现象遵照最小路径原则下的递归过程生成事件,并成为主流电影叙事理论的自然叙事预建构环节.电影意象叙事思想并不反对主流电影叙事理论,而是作为电影前叙事理论的补充与发展,连接电影语言与电影事件叙述的桥梁,是包容多种叙事理论与实践的开放理论.

    电影意象叙事前叙事意象现象

    原生态美学、文化张力与历史回溯:论丝路题材电影的景观书写

    吉平贾曼茜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观具有着强烈的自然属性,也有着鲜明的社会属性;既能折射出一定的人地关系、社会关系,亦能凸显出一个民族的纵深历史与人们的信仰.西部独特而鲜明的景观是丝绸之路题材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叙事元素,它们在辅助影片完成叙事的同时承载了更为丰沛的内涵指涉;并以鲜明的镜像表达和意象呈现形成了一个富有张力的视觉图景.丝路题材电影在影像表征上包含着哪些类型的景观,且这些景观又指涉与蕴含着何种深层意义?对这个问题的思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析丝路题材电影中的景观审美特征及叙事话语体系构建,亦将有利于丝路题材电影对丝路文化与丝路精神进行更好地传播与推介.

    丝路题材电影景观叙事审美意象符号景观

    艺术电影何以高质量推广——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三重聚合"模式探究

    武建勋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电影强国目标下,艺术电影发展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中国当下艺术电影领域还未达到欧洲市场的成熟度,艺术电影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瓶颈,都需要根据艺术电影特性和电影市场特点进行针对性创新.基于如何有效地在中国高质量推广艺术电影这一命题,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进行了诸多探索,也成为了中国领先的艺术电影推广组织,将其一系列探索作为研究案例具有一定参考性.通过研究,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推广主要表现为片源、渠道、受众的三重聚合,为中国艺术电影高质量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艺术电影高质量推广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聚合发展

    都市矛盾之上的永恒和平想象——论弗里兹·朗的表现主义电影《大都会》

    王淑娇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弗里兹·朗的表现主义电影《大都会》,是一部展示现代工业城市未来科幻景象的想象性文本.本文旨在以《大都会》现代城市及其空间概念阐释的既有研究为基础,在魏玛传统文化主题、表现主义艺术风格、20世纪早期城市语境等更大时代性语境中,探讨作为"协调者"的弗里兹·朗是如何在都市固有矛盾话语基础上,实现象征更高层面的总体性与完整性的永恒和平想象的.

    弗里兹·朗表现主义电影《大都会》城市现代

    人本主义与探索精神:虚实相生笔法下的主题阐释——以中国古代文论观照《宇宙探索编辑部》

    刘伟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宇宙探索编辑部》以探索外来文明为外显线索展开具体叙事,其隐藏的内核却是表达人类关于自我与哲学的探寻和感悟.电影中的两大主题——人本主义和探索精神贯穿始末,而这两大主题实际上早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已有彰显.若将电影置于中国古代文论语境下,以虚实相生的理论视角加以重新剖判,可体知电影中运用的人物实幻交叠与伪纪录片拍摄手法均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独特的审美韵味,值得细细品鉴.

    《宇宙探索编辑部》人本主义探索精神虚实相生伪纪录片

    川剧打击乐的传承与创新

    白海川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剧打击乐是川剧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节奏和变化,为川剧表演增添了韵律和张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川剧打击乐也面临着传承困难和创新缺乏的双重挑战.当下川剧打击乐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解决其传承推广困境和深化其主体创新性,它不仅关系到川剧音乐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也关系到川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川剧川剧打击乐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