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代报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代报告
时代报告

半月刊

时代报告/Journal Time Repo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流放诗人的回归——大卫·海尔及其戏剧创作

    胡乃文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综合考察了英国当代著名剧作家大卫·海尔的创作生涯和戏剧作品。从戏剧的教育性概念出发,梳理了从戏剧发轫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布莱希特对戏剧的教育性和社会意义的大力强调,到大卫·海尔对其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从艺术生涯、创作理念、题材选择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卫·海尔戏剧的教育性。论证了戏剧艺术在兼顾娱乐性的同时,回归柏拉图《理想国》的传统、回归布莱希特的戏剧传统,是具有极强现实意义和可行性的。

    柏拉图布莱希特大卫·海尔间离效应戏剧的教育性

    梁鸿、乔叶新乡土叙事之比较研究——以《梁庄十年》与《宝水》为例

    靳瑞霞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传统乡土叙事相比较,梁鸿和乔叶的乡土写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在写作内容的现实性、叙述角度的在场感,以及人物塑造的当下性,同时二者又各有侧重。与当下众多乡村振兴题材作品相比较,二者的写作判然有别,体现为以乡民为主体的融入式写作,但在叙事视野、叙事角度等方面又因理性与情感的不同介入而有所不同。与其自身早期的乡土叙事相比较,二者在创作观念和技巧方面,既有延续,也有新变,更有某种殊途同归的实践思路,呈现出极强的成长性。可以说,梁鸿和乔叶在乡土写作的三个层面走出了既不同,又具有某种深层次关联的创作实践路径,为新时代乡土叙事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范式和创作经验。

    梁鸿乔叶新乡土叙事《梁庄十年》《宝水》

    论刘庆邦《花灯调》的乡土叙事

    张洪艳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乡村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乡村的巨变,是时代赋予作家的重任。作为一名颇具实力的小说家,刘庆邦的长篇小说《花灯调》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在以书写农村题材批判和怀旧为主的文学模式之外,提供了关于乡土文化、时代新人、情感结构、发展模式的全面思考,展现丰富的农村图景。《花灯调》走出了同质化的乡村想象,以高远村的乡村振兴为主线,塑造了内涵丰富的时代新人形象,描摹了乡村发展建设之路。

    刘庆邦《花灯调》山乡巨变农村题材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艺术语言处理策略探析

    颜诗钧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便捷途径。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在促进全球文化深层次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开展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感受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美,同时还能彰显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艺术的精妙。因此,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人员应深入分析英语文学翻译中的语言特点,遵循英语文学翻译原则处理艺术语言,突出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价值,精准传达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文化观念,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支持。基于此,文章积极探索英语文学翻译中的艺术语言处理策略,以期提升英语文学翻译质量。

    美学视角英语文学翻译艺术语言处理策略

    现实题材原创音乐剧的创作探索——以音乐剧《绽放》为例

    李各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剧作为一种集音乐、戏剧、舞蹈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丰富多彩的故事。其中,现实题材音乐剧更是以其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音乐剧《绽放》以时代楷模张桂梅的真实故事为蓝本,通过音乐、戏剧、舞蹈等元素的巧妙融合,展现了她在教育扶贫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该剧以现实题材为切入点,结合当下主流价值观,用音乐剧这一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触动了观众的情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思。文章将从现实题材音乐剧的创作特点、艺术表现力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对音乐剧《绽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原创音乐剧现实题材音乐剧本土化

    年代剧中的时代符号及叙事向度创新研究——以电视剧《南来北往》为例

    唐可欣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怀旧文化的复归与兴盛,年代剧在影视界中日益凸显其独特地位。新年代剧往往通过运用时代符号,勾勒出家庭命运与国家历程的交织图景,不仅重现了往昔的社会风貌、文化特色以及历史脉络,更深刻揭示了个人命运如何紧密镶嵌于国家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宏大叙事之中。电视剧《南来北往》以两代铁路警察的接力奋斗与成长轨迹为主线,不仅生动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穿梭于南北之间的列车上的百态人生,也展现了中国铁路事业四十余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文章以《南来北往》为分析蓝本,深入剖析新时代正剧的叙事革新策略及其如何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年代剧《南来北往》叙事特色时代符号

    现代数媒艺术手法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陈捷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时代数媒科技的高速发展,动画正通过不断更新与拓展艺术手法,逐步突破传统模式的界限与束缚,持续增强作品的真实感与艺术性。文章在深刻洞察现代数媒艺术手法为动画创作所带来的应用优势的基础上,从着色渲染、维度逻辑、绘图特效、软件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为作品注入独特的情感价值,进而充分展现优质动画作品所蕴含的深远影响力与艺术魅力。

    现代数媒艺术手法动画创作

    核心素养下豫剧元素在高校美术课程中的应用

    白超凡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下的文化理解应该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了解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豫剧是河南省乃至华北地区的一种重要戏曲形式,包含非常丰富的文化元素,并且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中华五千多年历史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对民间庙会、博物馆、学校等地方的实地走访,更好地介绍了豫剧的相关情况,以期为相关的教学实践奠定基础。希望能推动文化遗产的发展,实现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术课程有机结合。

    豫剧核心素养传统文化美术课程开发

    新媒体背景下本科院校影视表演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臧莹竹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新媒体时代的背景,深入分析本科院校影视表演专业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现存问题,进而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与应用本科院校影视表演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策略。具体路径包括建立校企合作的全过程参与机制、构建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文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争取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与支持等,以此能够有效推动影视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新媒体本科影视表演专业校企合作

    传播学视角下电影教育必要性探究

    胡旸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度碎片化的新媒介环境,以一种娱乐化、直观化的方式对学生群体进行影响。高度发达的新媒介环境在同一时间向每个人提供着同样的信息,"电子媒介完全不可能保留任何秘密"。而电影,作为图像信息中唯一保留有充分文本性特征的媒介,既兼顾了图像媒介直接提供情绪直观感受的特性,同时还保留了文字媒介多样化的解读空间和抽象感受特质。基于这些特质,电影理应在当下时代的教育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文章将试图在尼尔·波兹曼的传播学视角下,以近些年的院线电影为范例,对电影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媒介环境学派图像革命文化教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