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代报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代报告
时代报告

半月刊

时代报告/Journal Time Repo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研究

    江珊珊王星月崔赟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仰是人的精神内核,对一个人、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科学、最严谨、最具影响性的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构建和国家、民族的发展。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冲击。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只有高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协力,共同教育,才能助推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信仰基础。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刘恩泽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受主客二分哲学立场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仍处于教育客体地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教育者独大,受教育者被动的困境。马克思主义主体间性在矛盾统一体理论下坚持普遍联系观、实践交往观和教育学领域的"人本"思想,探究"教师-学生"双主体的交往互动关系,构建高校主体间性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热点和潮流。文章在主体间性视域下,厘清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探析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提出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优化策略,对引导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力拼搏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高校主体间性爱国主义教育

    马克思主义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探讨

    顾鹏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有机地融入思政教育实践。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文章提出了一套科学的思政教育模式,该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文章基于中国实际国情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出发,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并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之道。研究结果表明,马克思主义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实践路径

    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构建路径研究

    余静婷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推进构建文化自信自强需要从大历史观出发。近代以来党带领中华儿女走过了拯救民族于危亡之文化自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文化自强、开创文明新选择之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路。在此基础上,要深化培育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感性认同、理性热爱,并最终将其升华为坚定的文化自信。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继承性与超越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为新时代新征程明确前进方向、落实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思路。

    新时代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传承红色文化以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李红燕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事关红色基因的延续、红色精神的发扬、文化自信的增强。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通过创新红色文化表现形式,加强红色文物资源的研究和保护,鼓励以人民为导向的文艺创作,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等途径促进红色文化传承,讲好中国故事。

    红色文化文化自信红色资源

    文化自信视角下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困局与突围

    尹凤英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文化是该地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承载着该地区历经的峥嵘岁月,彰显着该地区的文化繁荣度与文化多样性,对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思政课程建设、学生思政素养培养、地域文化传承三个方面阐述其价值,立足于当前二者融合因课程思政的复杂性、地域文化的规模性、学生认知的偏差性而陷入的困局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素养培育、地域文化整合、加大文化宣传三个方面的突围策略,旨在促进地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文化价值与育人价值,以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地域文化课程思政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实践之路——以河南卫视融媒体转型为例

    张一博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即媒体融合。广义上的媒体融合不仅包括各种媒体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其他相关因素,例如传播手段、组织结构等的融合,而且涉及社会多领域、多行业的跨界合作。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发展,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唯有转型发展,积极采取应对策略,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媒体生态环境。文章重点对河南卫视的融媒体转型之路进行分析,旨在为其他地方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大潮下进行转型实践提供经验。

    媒体融合媒体生态环境河南卫视

    网络文化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姚媛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主体交叉、教育空间扩展、教育素材丰富等特点,这带来了多元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复杂、网络圈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位、网络文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等挑战。文章提出发挥教育多元主体优势、填补网络圈群思政缺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等策略,这是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挑战的现实路径。

    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天津红色资源与研究生思政课的有效融合

    张秀霞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资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夯实信仰根基、提高课堂实效、厚植家国情怀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但目前在推进天津红色资源与研究生思政课有效融合中主要存在三对矛盾,即资源的重要性和融合的有限性、资源的广泛性和融合的不平衡性、资源的丰富性和融合的单调性。因此,必须坚持在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障,最终在实践中走实的特色融合之路,在赓续红色血脉的同时提升研究生教学实效。

    天津红色资源研究生教育思政课

    黄河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魏雨萌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几千年来,黄河两岸诞生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也见证了历史的兴衰,为中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黄河文化也在沧海桑田中日益彰显出其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中华文明中最具历史意义、最具生命活力的核心文化之一。将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黄河文化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可行性,探讨了当前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黄河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