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电力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电力技术
山东电机工程学会 山东电力研究院
山东电力技术

山东电机工程学会 山东电力研究院

双月刊

1007-9904

0531-82999545

250002

济南市二环南路东端

山东电力技术/
查看更多>>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主管,由山东电机工程学会与山东电力研究院联合主办、公开发行的电力技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风光储及热泵的CCHP系统配置优化研究

    刘权徐在亮宋鑫华葛艺...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Combined,Cooling,Heating and Power,CCHP)设备容量及运行策略的整体优化对冷热电联供系统的高效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为提高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一种计及风光储与热泵的冷热电联供系统,采用考虑不同权重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建筑模拟分析软件DeST建立山东某区域建筑的建筑模型,得到冷热电风光负荷数据,以综合性能指标为优化目标,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并与无风光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分供系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系统综合指标优化结果比分供系统提高47.8%,比常规CCHP系统综合性能提高19.5%.

    风光储冷热电联供系统MILP算法综合指标

    基于综合气象指数的EA-SNN组合负荷预测模型

    刘炬刘闯徐达李俊...
    10-1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气象因素相互耦合导致地区电网负荷精确预测难度大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地区电网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综合气象指数的进化算法-脉冲神经网络(Evolutionary Algorithm-Spiking Neural Network,EA?SNN)组合负荷预测模型.所建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的多重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提取出具有典型气象特征的综合气象指数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气象指数和历史负荷序列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实现在包含原始气象因素数据集信息的情况下实现数据降维分析;通过进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EA)对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SNN)的网络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脉冲神经网络在地区电网负荷预测的适应能力.选择某地区的负荷及气象数据作为实际算例,通过对比多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有效验证了所建模型在地区电网负荷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负荷预测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进化算法

    可再生能源冷热电分布式供能系统智慧高效运行

    潘广旭裴丽伟李英杰封常福...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须大力发展新型的能源供给系统.围绕综合能源系统,深入探究其运行特性,进而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法,满足负荷需求的同时实现了供能系统的节能减排.首先,建立系统能量流模型;其次,建立考虑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多目标模型;最后,以某办公建筑负荷为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求解该建筑在3个典型季节典型日的最优逐时工作计划,并以该系统在传统"以电定热"运行模式下的各项指标为参照,验证了本文优化调度方法的可行性.

    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多目标优化调度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设备红外可见光图像智能配准方法研究

    林颖刘萌白德盟刘晓东...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分析是提升红外图像中电力设备定位精度和缺陷诊断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针对两种模态数据融合分析关键步骤中的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配准问题进行研究.鉴于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存在的模态差异,采用基于自监督学习的SuperPoint特征点提取与描述方法,提取具有模态不变性的稀疏特征点;采用基于深度图卷积的SuperGlue方法,结合全局特征点的空间及特征相关性信息,提升特征匹配的准确度;最后,采用渐近采样一致性的PROSAC方法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间的变换参数进行估计,实现配准.与传统算法对比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模态鲁棒性,得到了更准确的配准结果.

    图像配准多模态特征提取特征匹配

    低压配电网拓扑异动自适应识别与校验

    张秋瑞何柏娜王银忠孙永健...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压配电网拓扑信息对配电网安全运行、故障定位、线损分析等至关重要,但低压配电网拓扑因管理和运行的原因,低压配电网接线图与现场实际拓扑连接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研究配电网拓扑异动的自适应识别.基于配电网节点采集电能时序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凸优化结合算法进行降维分析,通过提取主要特征,将拓扑识别问题转化为凸优化求解回归矩阵,进而识别出低压配电网拓扑结构.利用实际配电网中智能电表获取的电能量测数据及MATLAB随机生成5层31节点网络数据集,对所提方法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优化算法相比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速度及正确率.

    主成分分析凸优化配电网拓扑拓扑辨识

    不同外绝缘材料避雷器表面自然积污规律研究

    师伟卢思翰张皓李鹏飞...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外绝缘材料避雷器表面的污秽分布特性,选取某变电站复合外套避雷器和喷涂RTV瓷外套避雷器进行为期1年自然条件下的积污试验,通过测量避雷器表面的等值盐密和灰密,总结分析了避雷器不同位置积污规律、表面污秽不均匀度及灰盐比,并采用离子色谱法测量了污秽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复合外套避雷器和喷涂RTV瓷外套避雷器的高压端和接地端均比中间部位积污严重;复合外套避雷器伞裙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等值盐密近似一致,上表面灰密及灰盐比约为下表面灰密及灰盐比的2倍;喷涂RTV瓷外套避雷器伞裙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积污程度近似一致;该站避雷器表面污秽主要成分之一是难溶性的CaSO4.研究结果可为避雷器的人工污秽试验方法以及耐污型避雷器设计提供参考.

    避雷器复合外套喷涂RTV瓷外套等值盐密灰密

    基于需求响应的居民侧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研究

    刘文彬刘永刚文祥宇于海东...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电网下,居民侧电力用户作为庞大的用电群体参与需求响应会给电网和用户带来极大的效益.提出一种基于日前电价的居民侧电力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多目标优化控制模型.将待优化的家用负荷分为可平移负荷、可转移负荷和温控负荷3类,在计算负荷用电成本的基础上,考虑居民侧舒适性需求,引入不舒适度定量描述居民侧的舒适程度,建立兼顾经济性和舒适性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混合粒子群算法和基于优劣解距离法的评价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建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能够灵活指导居民侧参与需求响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需求响应不舒适度多目标混合粒子群

    基于光纤供能的架空输电线路气象监测系统设计

    李程启刘景龙张围围李娜...
    50-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架空输电线路因面临外部复杂环境影响而无法有效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光纤供能技术的架空输电线路气象监测系统.该系统使用变电站中的激光器通过电力光缆为远端架空线路上的气象监测节点供应光能量,气象监测节点将光能量进行光电转换并存储,存储后的电能量为整个气象监测节点供电,完成监测任务.将系统用于某架空输电线路杆塔进行测试,验证结果满足预期要求,装置可有效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现场监测中.

    架空输电线路光纤供能气象监测光电转换

    配电电缆附件XLPE/SIR界面缺陷特性及其对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

    张世栋苏国强刘合金张林利...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预防不同类型接头缺陷引发的绝缘故障以及事后故障分析,针对电缆附件复合界面处缺陷,设计交联聚乙烯与硅橡胶双层结构界面缺陷模型,通过对不同缺陷的试样进行击穿实验,研究绝缘、半导电、金属等3种典型界面缺陷类型下的击穿特性,并且通过建立双层结构界面缺陷模型仿真模型,计算界面缺陷引起的电场畸变;在此基础上将缺陷模型扩展到配电电缆中间接头,研究存在缺陷时电缆中间接头的内部电场分布.实验表明相比于无缺陷时,引入绝缘缺陷对击穿场强的影响不明显,而引入金属和半导电缺陷后击穿场强明显降低;仿真计算表明3种缺陷中绝缘缺陷引起的电场畸变最小,与击穿实验规律相吻合.金属与半导电缺陷引起的电场畸变随着缺陷远离应力锥根部呈先增大后减小,而对于绝缘缺陷,电场畸变随着缺陷远离应力锥根部呈现下降趋势,最大场强出现在三结合点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电缆附件界面缺陷状态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对于电缆附件安装制作的关键环节管控具有实际意义,同时可为配电电缆附件运行维护和故障分析提供参考.

    电缆附件界面缺陷击穿特性电场仿真

    含GTO的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拓扑的动态模型建模方法

    朱亮亮张永熙于一三柯振宇...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复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使用数量较多等问题,提出一种含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ate Turn?off Thyristor,GTO)的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并对含GTO的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进行建模,从单相单子模块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写出该模型的状态方程,建立受控源等效模型与小信号模型,研究系统建模方法,并将该方法拓展至子模块级联的建模中;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为含GTO的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为日后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拓扑建模提供基础.该结构能够大量节约IGBT的使用,从而节约成本,可改善电能质量,对系统进行无功补偿同时提升电力系统的动态性能,面对系统波动时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GTO静止无功发生器动态建模小信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