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臧旭恒

双月刊

1001-9839

wkxb@sdu.edu.cn

0531-88364645

250100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由山东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1951年8月由华岗、童第周等创办,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创刊的高校综合性学报。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理论逻辑、行动框架与模式划分

    焦豪王林栋
    11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其平台架构设计和治理规则的有效匹配。基于平台的治理规则和治理架构之间的动态镜像关系,从理论逻辑、行动框架和模式划分等方面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先,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是平台所有者基于治理架构设计创建规则来管理平台参与者的一系列活动组合。在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主要面临着决策权集中与分散的平衡、平台边界开放与封闭的取舍两个关键问题;其次,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架构和治理规则是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四者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实现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行动框架;最后,基于平台决策权分散还是集中,以及平台边界是封闭还是开放两个维度,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可以划分为专断型治理、引导型治理、合约型治理和自由型治理四类模式。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理论逻辑行动框架模式划分

    国家安全体系学的创建缘由与基本框架

    王秉
    13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是国家安全总体布局中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建设需要学界围绕国家安全体系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在体系工程视角下,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典型的体系工程。因此,构建国家安全学与体系工程交叉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学十分必要、至关重要,可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提供专门的学科支撑。国家安全体系学是研究国家安全体系现象和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演化规律,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集成构建、能力生成、发展演化、分析评价与改进优化等方面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的国家安全学与体系工程的交叉学科。国家安全体系学的基本框架可为国家安全体系学研究与发展提供整体参考和指导。

    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体系学体系工程

    论公证调解的实践困境、理论基础与优化路径

    张海燕华蕴志
    14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组成部分,公证调解体现了公证制度由"纠纷预防"向"纠纷解决"的功能扩张。其制度发展大致沿循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经历了小调解、大调解以及司法辅助事务参与三个阶段,但实践中存在的运行无序性、发展依附性与功能模糊性三重困境阻碍了其解纷效能的发挥。在理论层面,多中心社会治理模式、"案多人少"困境下公民合法权益保障,构成公证调解的外部正当性基础,功能扩张的公证改革总趋势、评价型调解、多元公证业务衔接的比较优势,构成公证调解的内部正当性基础;来源于公证权的调解权与定性为社会调解的制度属性,使得公证调解独立于人民调解和司法权。在制度层面,应当以规范化逻辑为指引,确立完善公证调解制度的"三步走"总体方案,以社会化逻辑为导向明确多元化调解类型与调解模式,以专业化逻辑为牵引发挥衔接多元公证业务结案方式的调解协议执行优势。可采用"一般涵盖+重点突出+负面清单"的基本思路确定调解范围,同时适用单一"认证调解员"制度,并采用"规定上限+弹性计费"方式确定调解费用。

    公证调解公证权社会调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话语体系下劳务派遣立法的反思与修正

    章惠琴
    15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劳务派遣的讨论在经过激烈的立法之争到修法之争后归于沉寂,但是修法不仅没有实现劳动者回流标准劳动关系的立法目标,还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劳务派遣主体的"三方两地"特点使其具备了特有的时间分离和空间弥合功能,我国利用劳务派遣极大地缓解了体制转轨过程中因制度摩擦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在劳动合同法修法时,我国参照西方立法中的"临时性、替代性"确定了"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严格适用标准。然而,我国劳务派遣兴起的社会背景、应对的社会问题与西方社会并不相同。劳务派遣是标准劳动关系与民事雇佣关系双向挤压下的产物,基于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社会中的劳务派遣实践有所不同,与之相关的立法规范也应当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国家劳务派遣立法的经验,重塑符合国情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

    劳务派遣时空功能规范价值话语权

    "法理"与"法律学说":混用及其澄清

    焦宝乾李诗瑶
    170-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理"和"学说"两个概念在当前学界存在明显的混用乱象:或将二者等同看待,或认为法理包含学说等。其实,"法理"与"学说"在基本内涵、表现形式或载体、主客观属性及法源地位等方面都存在根本不同。同时,这两个概念也存在一些联系:从法学史角度看,法理与学说"同根同源";学说是法理的载体之一,法理往往通过学说来体现;法理较为抽象,往往需要通过学说进行具体化;学说具有确证性,在研究中需要经受法理的鉴别与检验;此外,学说在不断自我超越,无限接近法理。在法学研究及法律实践中,我们应全面认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使用时要严谨,不应似是而非、想当然地笼统对待。

    法理法律学说法律渊源法学家

    道德向法律的转化与制度专业化假说

    张清津
    18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体选择和社会选择都是基于理性的,作为公共选择的制度的产生旨在增进社会福利。制度大致可分为道德和法律两部分。道德和法律的分野也是理性的结果,即:当某项社会约束的整体社会收益大于执行成本时,宜于采用法律的形式;否则,则宜于采用道德的形式。道德与法律的分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制约。社会分工程度越高,则个体搭便车动机越强,采用法律约束就越有利。随着社会分工水平的日益加深,有一个原属于道德范畴的社会约束转化为法律约束的趋势,即制度专业化趋势。制度专业化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制度趋同。

    制度的理性道德与法律的分界和转化制度专业化制度趋同

    第二届"学术期刊与主题宣传"论坛成功举办

    封2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与经验研究"介绍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