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宋旭红

季刊

1672-0032

sdjyxb@sina.com

0531-80687346

250357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海棠路5001号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交通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学报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突出交通领域(交通运输、智能交通、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工程机械、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物流规划及管理、船舶与轮机工程等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稿件的刊发,跟踪交通行业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反映教学、科研动态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附加质量对变速器壳体模态的影响

    时松青徐传燕慈长凯邢其森...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附加质量对变速器壳体模态的影响,以某微型汽车的变速器壳体为例,用传感器模拟变速器壳体的附加质量,设置 7 种模态试验方案,分析相同附加质量作用于不同测点、不同附加质量作用于相同测点及附加质量不同分布方式下变速器壳体固有频率的变化.采用模态置信度、模态相位共线性和平均相位偏移验证模态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变速器壳体厚度不均匀,不同测点下相同附加质量对壳体固有频率的影响不同,壳体薄壁处振型较大,固有频率较小;同一测点的附加质量越大,变速器壳体的固有频率越小;附加质量均匀分布于变速器壳体时,固有频率较小.在模态试验中,应优先考虑采用非接触式传感器及轻质传感器测试变速器壳体等薄壁构件,附加质量应均匀分布到结构中,并尽量避开振型节点和振型幅值较大区域.

    变速器壳体模态试验附加质量固有频率模态影响

    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的内秉模态特性

    高岩飞程玉虎蒋亨雷任乾明...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下的跟驰状态对驾乘舒适性的影响,基于刺激-反应类线性跟驰模型,分别模拟跟驰车在微尺度避撞工况、微尺度扰动工况和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orld light vehicle test cycle,WLTC)工况的速度-时间图像,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相结合的时频分析方法提取跟驰车的内秉模态特性,分析低频下不同驾驶工况对驾乘人员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驾驶工况的内秉模态频率不同,频率越小,车辆的振幅越大;相较于微尺度避撞工况和扰动工况,WLTC工况的内秉模态频率带宽分布较宽,幅值较高,波动能量较大;WLTC工况下,频率小于 0.10 Hz的超低频区的内秉模态幅值较高,人体恶心程度较严重,对运动病的贡献较大.

    跟驰模型自适应巡航控制EMDFFT内秉模态特性

    城轨列车全自动运行系统噪声子空间鲁棒预测控制方法

    颜争兰清群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与实际运行状态更吻合、预测精确度更高的城轨列车全自动运行(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FAO)系统预测控制模型,根据城轨列车运行的历史数据,综合考虑城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干扰,采用子空间辨识方法得到含噪声的预测控制模型,控制过程不断加入实时采集的数据,迭代模型辨识的历史数据,在线更新模型参数,得到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城轨列车 FAO系统噪声子空间鲁棒预测控制器.分别采用幅值为 0、2、5、10 km/h的随机干扰噪声,在软件MATLAB中进行仿真试验,对比分析城轨列车FAO系统噪声子空间鲁棒预测器与传统子空间预测控制器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在随机噪声干扰下,城轨列车FAO系统噪声子空间鲁棒预测控制器的预测精度较高,噪声幅值为 10 km/h时预测精度比传统子空间预测控制器提高 14.21%.城轨列车FAO系统噪声子空间鲁棒预测控制器可在强干扰运行状态下高精度跟踪给定运行曲线.

    城轨列车FAO系统噪声子空间鲁棒预测控制

    基于"2-4"模型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

    寇子卿张萌萌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广东省某高速公路 3 起重大交通事故及山东省某高速公路 2 起重大交通事故的致因.分别从个人层面的不安全动作、物态和安全能力,组织层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建立交通事故致因链.结果表明: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未采取必要的减速措施控制行车速度、未与前方车辆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长下坡导致制动性能下降、未按法规规范处理超载车辆、夜间行车视线不良、雨天路滑及缺乏路侧引导警示设备;事故的间接原因是驾驶员与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交通安全法规未有效执行、"一路三方"体系有待完善;事故的根源原因是交通安全文化不完善.

    交通事故事故致因分析事故致因"2-4"模型高速公路

    填石路基快速施工工艺与压实质量控制

    韩沛李小勇李梦娇
    29-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采用快速施工工艺碾压的填石路基的压实质量,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长方体三维土基模型,模拟分析由 36、22 t压路机在 500、700 kN 2 种激振力下压实填石路基的力学响应;在现场试验路段,采用36t压路机碾压松铺厚度为 75、85 cm的填石路基,26 t压路机碾压松铺厚度为 40 cm的填石路基,采用土压力传感器测试土压力,选用孔隙率和沉降差控制路基的压实质量.结果表明:2 种激振力下 36t压路机碾压路基后的应力分别为22t压路机的1.9 倍、1.5 倍;土压力主要由压路机振动产生,土压力随距路表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土压力降幅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现场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压路机碾压 6 遍后,2 种松铺厚度路基的孔隙率均小于 22%,建议沉降差的控制指标为 3.0 mm;采用 36t压路机碾压松铺厚度为 85 cm路基的最优工作效率较 26t压路机提高 60%,工程成本降低 36%.

    数值模拟填石路基快速施工土压力孔隙率沉降差

    掺加橡胶颗粒透水混凝土的路用性能

    裴福才李强李峰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掺加橡胶颗粒透水混凝土的性能,选用粒径分别为 2.00、0.60、0.18 mm的等体积橡胶颗粒替代粒径为 2.36~4.75 mm的细集料,制备透水混凝土,橡胶颗粒与水泥的质量比分别为 0.05、0.10、0.15,研究橡胶颗粒对透水混凝土透水性、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随橡胶颗粒与水泥质量比的增大,透水混凝土试件的连通空隙率、透水速率及抗冻融性提高,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减小;随橡胶颗粒粒径的减小,透水混凝土试件的连通空隙率、透水速率减小,抗压强度提高,抗冻性能变化不大.粒径为 0.18 mm的橡胶颗粒与水泥的质量比为 0.05 时,透水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最佳.掺橡胶颗粒透水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明显优于普通透水混凝土,粒径为 0.18 mm的橡胶颗粒与水泥的质量比为 0.10 时透水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最好.

    橡胶颗粒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抗压强度抗冻融性抗变形能力

    基于机械分离法的再生粗集料的路用性能

    吴江栗翔徐绮黄军瑞...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废旧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的机械法油石分离技术,分析再生粗集料的性能,采用洛杉矶磨耗仪对RAP进行磨耗作为再生粗集料,采用磨耗率和分离率评价分离效果,测定不同旋转次数下RAP的磨耗率和分离率随球料质量比的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再生粗集料的微观空隙状态;将再生粗集料、同源普通石灰岩粗集料、抽提的粗集料分别与细集料拌制稀浆混合料应用于微表处中,研究不同材料对微表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石分离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磨耗仪旋转 900 次,磨料用小球与RAP的质量比为 1.0;再生粗集料表面仍残留沥青,填充于开口空隙中;与其他 2 种粗集料相比,再生粗集料制备的微表处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延长,配伍性及抗水害性能明显提升,油石比下降,可有效节省乳化沥青.再生粗集料可作为微表处中的新集料使用,性能优越,施工成本降低.

    油石分离再生粗集料微表处可拌和时间

    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价

    杨锐周启伟王磊袁明园...
    49-5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阻燃性能较好、适用于隧道路面的沥青混合料,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温拌剂、阻燃剂的最佳质量分数,设计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并进行路用性能评价;试验确定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最佳拌和温度与压实温度,并评价其路用性能、抗疲劳性能及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拌和温度为 150℃,最佳压实温度为 140℃;其水稳定性及抗疲劳性能均得到显著改善,高温、低温性能得到一定提高;从燃烧时间、质量损失水平及残留稳定度等参数分析表明,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可增加路面材料的阻燃性能,提高火灾事故后道路材料的基本路用性能,可为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道路工程温拌阻燃沥青路用性能阻燃性能

    基于BN和PLS-SEM的大学生网约车忠诚度研究

    李纲徐伟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大学生网约车乘客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将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BN)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PLS-SEM)结合,以 2019 年大连市大学生网约车乘客为例,分析大学生网约车乘客的负面体验、运营服务、环境满意、乘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系.在BN中采用基于约束的自动学习方法学习因子间的作用关系,获得不同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的网络结构.通过PLS-SEM测试和分析BN结构,建立乘客忠诚度模型.结果表明:乘客满意度是影响忠诚度的最大因素,总效应为 0.508;负面体验是影响忠诚度的最小因素,总效应为-0.146.乘客满意度是提高大学生网约车忠诚度的关键指标,网约车平台应通过优化车内环境、缩短出行时间、规范司机行为、升级应用软件等措施提升大学生的乘车体验,提高大学生网约车乘客的忠诚度.基于BN和PLS-SEM的大学生网约车忠诚度研究可丰富网约车乘客的决策行为机制与研究方法,为相关部门和网约车平台提供管理决策依据.

    网约车乘客忠诚度乘客满意度BNPLS-SEM

    考虑节点吸引力的多式联运网络仿真特性

    张博扬陈建岭姜珊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多式联运网络演化机理,分析多式联运网络的特征,基于BA无标度网络模型,引入吸引力模型,计算节点质量,提出考虑节点吸引力因素的改进多式联运网络演化模型.选取山东省 23 个物流节点城市为多式联运网络的节点,采用软件MATLAB进行模型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网络的统计特性,验证改进的多式联运网络演化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改进的多式联运网络演化模型的基本统计特性与实际网络接近,能较准确地再现多式联运网络的实际特性及演化规律;度分布为斜率为负的直线,服从幂律分布,属于BA无标度网络模型.未来多式联运网络应发挥物流枢纽城市及龙头企业的聚集带动作用,增大网络密度,增强网络韧性,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多式联运BA无标度网络节点吸引力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