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宋旭红

季刊

1672-0032

sdjyxb@sina.com

0531-80687346

250357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海棠路5001号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交通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学报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突出交通领域(交通运输、智能交通、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工程机械、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物流规划及管理、船舶与轮机工程等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稿件的刊发,跟踪交通行业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反映教学、科研动态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对主缆垂度敏感性分析

    闫少敏刘爽卞美臣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大跨自锚式悬索桥先斜拉、后悬索施工方案中吊索张拉方案,以鹅公岩轨道交通专用桥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自锚式悬索桥成桥的计算模型,依据Ernst公式调整材料等效弹性模量,研究在单吊点、双吊点、三吊点荷载作用下主缆的位移变化,在前期大部分未挂上吊索、后期少部分未挂上吊索时通过4个算例分析主缆位移变化,分析不同吊索张拉方案、结构体系转化工程中对主缆垂度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单位荷载作用下,中跨与边跨节点主缆位移变化明显,主塔两侧、中跨跨中、主梁锚固端对单位荷载的作用不敏感;吊索张拉过程中张拉位置处的主缆变形对已张拉点主缆垂度敏感性弱相干,对未张拉相邻吊点主缆垂度敏感性强相干;吊索张拉前期,主缆位移呈非线性变化,后期呈线性变化.

    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垂度敏感性主缆线型桥梁施工主缆垂度

    基于拉索损伤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静力性能退化机理

    杨广军魏忠国牟苏姜作仟...
    91-9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拉索损伤后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静力性能退化机理,将斜拉索等效为弹性支承,以等效三跨连续梁为基本结构,建立拉索损伤后索力、主梁弯矩及挠度退化模型,推导拉索损伤后斜拉桥的静力性能退化规律的解析表达式,将计算结果与采用有限单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推导的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采用FEM计算结果高度吻合,验证本文提出的模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可用于评估拉索损伤后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静力性能.

    斜拉桥静力性能退化机理拉索损伤预应力

    考虑环境影响的预应力CFRP加固二次受力RC梁

    唐守靖杨莉萍吴亚成李亲青...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钢筋混凝土梁加固工程中存在的难以完全卸载后再补强的问题,研究考虑二次受力的钢筋混凝土梁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增强材料(carbon fibre-reinforced polymer,CFRP)加固后的抗弯刚度和承载能力.采用软件ABAQUS建立加固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对考虑环境影响下不同配筋率、CFRP用量、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应力和初始荷载的加固梁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钢筋和CFRP荷载-应变曲线基本一致,模型的准确性较高;在加载初期至钢筋屈服前,不同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CFRP用量等3个变量下,试验梁跨中位移相差较小,钢筋屈服后,随3个变量的增大,荷载-位移、荷载-应变曲线的斜率越大,位移增大的速度越慢;预应力比例越大,破坏时位移越小,预载比例越大,破坏时位移越大;相同荷载状态、高温高湿环境下,黏结界面损伤程度更大,界面损伤增速比室温环境明显快,剥离开始位置仍为跨中两侧,与低温环境时一致;CFRP应力以跨中位置为轴线向两侧对称分布,跨中区域应力较大,靠近锚固端应力水平逐渐降低,高温高湿环境下结构破坏时,位移减小.

    加固预应力CFRP二次受力环境影响

    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的抗震性能

    刘本立魏明单景松陈剑...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装配式桥梁的抗震性能,制备12组灌浆套筒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根据现浇结构钢筋混凝土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式拟合套筒黏结滑移曲线,拟合黏结滑移曲线与试验黏结滑移曲线基本相同;采用软件ABAQUS建立2组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有限元模型和1组现浇桥梁下部结构有限元模型,设定参数,对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进行数值模拟,从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累积耗能、刚度和延性多角度对比分析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弯曲破坏,3组模型的滞回环形状为梭形或弓形,骨架曲线下降段斜率相差较小,刚度退化和延性系数基本一致,表明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单向拉伸试验灌浆套筒有限元分析抗震性能

    隧道内不同横向位置双火源顶棚最大温升试验研究

    袁和勇吴智慧
    119-12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自然通风隧道内双火源的顶棚最大温升,在不同火源边长、火源间距、火源横向位置3个影响因素下,采用隧道模型(与实际隧道的比例为1∶10)在实验室内进行77组双火源火灾试验,与9组单火源火灾试验对照,分析3个影响因素对顶棚最大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火源间距相同时,火源边长越大,顶棚最大温升越大;火源间距和火源横向位置对顶棚最大温升影响显著;火源边长和双火源间距相同时,火源位于贴壁位置时的顶棚最大温升最大;单火源燃烧时,随火源逐渐远离侧壁,顶棚最大温升先减小后增大;双火源间距较大时,随火源逐渐远离侧壁,顶棚最大温升一直减小;火源边长相同时,随双火源间距增大,火源位于同一位置的顶棚最大温升基本呈减小趋势.将Alpert顶棚最高温升预测模型与Zukoski镜面效应相结合,可较准确地预测单火源位于贴壁位置时的顶棚最大温升;双火源位于不同隧道横向位置时的归一化顶棚最大温升均随无量纲火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安全工程双火源隧道横向位置火源间距顶棚最大温升

    基于结构分析法的塞拉门驱动传动系统故障诊断

    张振姜能惠洪诚黄妍慧...
    126-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诊断塞拉门驱动传动系统故障,对系统关键故障进行参数化表征,建立塞拉门驱动传动系统故障模型,通过结构分析法中的Dulmage-Mendelsohn(DM)分解和故障隔离矩阵分析可知3个关键故障均可检测但均不可隔离.为实现故障可隔离,考虑配置传感器的可实施性和经济性,确定3种传感器配置方案,分析可得配置电枢电流传感器后所有故障均可检测和可隔离.基于结构最小型超定方程集,采用解析冗余法和标准观测器设计4组残差,在软件MATLAB/Simulink中建立故障检测隔离系统仿真模型,4组残差的仿真观测输出响应均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结构分析法应用在塞拉门驱动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中可行、有效且正确.

    结构分析法塞拉门故障诊断DM分解残差

    双绕组发电机串并联换接整流拓扑设计

    闵辉辉张云郭永武庄健...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车辆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转速范围较大,导致取力发电机的电压范围较大的问题,设计双绕组发电机绕组结构及双绕组串、并联切换电路,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串、并联理想输出电压均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晶闸管整体设计方案、自然换相点检测电路和脉冲变压器驱动电路,制作样机并进行实验室和现场测试.发电机低速运行时,输出电压较低,采用串联整流输出的方式提高输出电压;发电机高速运行时,采用并联整流输出的方式,降低整流输出电压,整流后的电压满足后级逆变器所需输入电压范围.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系统能实现双绕组的串、并联换接输出,未出现电压和电流间断输出情况,满足设计的基本目标.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转速、不同负载等工况下,设计的双绕组切换控制系统能实现电压的串、并联切换,满足大功率40 kW工况运行,符合预期设计要求.

    取力发电机双绕组发电机串、并联换接晶闸管控制

    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加筋双层圆柱壳结构优化数值模拟

    阮雨于福临于利民苏超...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水下爆炸载荷对加筋双层圆柱壳的毁伤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构建5段和10段加筋双层圆柱壳结构模型,对比研究不同冲击因子(0.50、0.33、0.28)、距爆源不同距离(2.00、3.03、3.57 m)的3种工况下,5段和10段加筋双层圆柱壳结构的载荷特性和响应特性,选择典型测点测量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曲线.结果表明:在工况1下,加筋双层圆柱壳模型结构变形最明显;3种工况下,水下爆炸载荷大多作用在加筋双层圆柱壳的外层壳,外层壳分担大部分的爆炸冲击应力,对内层圆柱壳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2种结构冲击变化特征相似,10段加筋双层圆柱壳的抗冲击性优于5段加筋双层圆柱壳;加速度以x方向为主,爆炸后x方向的加速度在前0.001 s振荡达到峰值后又迅速振荡减小,y方向的加速度变化较小,z方向的加速度几乎未变;5段加筋双层圆柱壳模型内外层壳母线中心点的速度峰值比两端测量点大,且爆炸后迅速达到速度峰值,内层壳测点速度峰值始终小于外层壳;位移迅速增至峰值后减小至固定值.冲击因子越大,距爆源距离越小,载荷对加筋双层圆柱壳结构的冲击作用越大;在相同冲击因子下,整体质量一定,加筋越多,加筋双层圆柱壳抗冲击特性越强,抗冲击效果越明显.

    水下爆炸双层圆柱壳加筋冲击因子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稿约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编辑部
    后插2页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资讯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