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郑强

双月刊

2095-4735

qlsfxyxb@sina.com

0531-86401225;86593012;86593055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36号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贤媛"的故事: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书写

    董子璇晋海学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说新语》是记录魏晋时期士人言行、轶事的笔记体小说集,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崇尚清谈的文化风气以及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人文风度.作为其中的部分之一,以魏晋"贤媛"为代表的古代女性书写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一,她们化身为德行的维护者,或者对偏离德行的行为施以批评,或者身体力行地对德行加以实践.其二,她们的才智行为受到了格外重视,既包括对其不输于名士的学识的描绘,也包括对其异于常人的处世智慧的展示.其三,她们的个性得到了特别凸显,既有对个体天然性格的书写,也有对个体之间人格平等的书写.《世说新语》在小说领域创设了女性书写的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世说新语》女性书写德行才智个性

    明清"世说体"小说的旨趣建构——从《初潭集》的"神"到《女世说》的"情"

    韦乐王春妮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到晚明,"世说体"小说的旨趣才终于成熟建构起来.晚明李贽《初潭集》与清初李清《女世说》是明清"世说体"小说中的突出之作,两者承继了《世说新语》的核心文学价值,先后以"神"和"情"为旨趣统驭门类设立,具有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特点.从"神"到"情"的沿革,是晚明清初士人因具体处境变化而带来的心态和理想人格追求的调整性发展,在根本上,它们都充分表现出编撰者对《世说新语》旨趣的深刻领会.

    "世说体"小说旨趣《初潭集》《女世说》

    "海棠违时开"深层结构的重要意义——《红楼梦》象征方法研究

    杨旸杨朴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棠花系统是曹雪芹女性主义思想精神的象征.但是,海棠花违时开,就象征了大观园青春女儿自由欢乐生活,不是发生在女性主义的"春天"里,而是发生在贾府男权统治的"冬天",因而它必然是一个大悲剧.海棠花违时开花之后,贾宝玉的"宝玉"丢了;因为"宝玉"是从女娲补天那里带来的,因而是女性主义的象征,也是贾宝玉灵魂的象征.但是,由于"海棠违时开"象征了女性主义精神的凋零,贾宝玉自然也就没有了灵魂,"宝玉"丢失是贾宝玉灵魂丢失的象征.海棠花和"宝玉"都是从女娲补天神话那里衍生而来的象征,海棠花违时开和"宝玉"的丢失,是青春女儿凋零悲剧的原型性象征.

    《红楼梦》海棠象征女性

    黑婴1930年代小说风格论

    都雪莹董卉川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婴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其 1930 年代的小说创作却并非局限于新感觉主义,而是呈现出共时矛盾的特征.他在此阶段不仅创作了大量洋溢着浪漫伤感情绪的新感觉主义小说,同时也进行了以描摹普通民众人生与命运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这种共时矛盾的文学风格的形成,与黑婴的个人经历以及南洋经验密切相关,值得引起学者们的思考.

    黑婴1930年代现代小说文学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写生"概念要义及流变

    刘玥煊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写生"概念要义及流变的梳理与分析,认为"写生"一词是一个随着时代需求和文化背景变化而不断流变的概念,其内涵的泛化、外延的拓展及其失却,呈现出一个缓慢的、非线性的、复杂的过程.同时,通过剖析"写生"概念要义及流变,一方面可以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绘画中优秀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审视进一步认识这种流变背后的绘画思想及其变化,不仅在实践层面上可以激活优秀的文化基因,更在意识层面上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增强文化的自信心.

    写生写实传神流变

    激活民众主体性:大运河开发与保护的原因、现状及其对策

    赵秋唐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大运河的"遗产化",有关大运河的开发与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挖掘利用运河沿线文化资源带动旅游业,以此促进经济发展是当下运河沿线地区展开运河开发与保护工作的常用手段.然而,此种手段在关注文化资源的同时却对运河沿线民众的主体价值有所忽略.推进大运河的开发与保护,应激活运河沿线民众的主体性,使其切身参与到运河开发与保护的实践之中.为此,应坚持生态与文化并举的保护理念,改善运河沿线民众的生活环境.相关部门要认识到遗产保护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关注官方力量之外的地方社会组织、民俗文化组织等有生力量,推动运河开发与保护的多元主体构建,形成官方与民间的双向合力,以使大运河的开发与保护得到有效落实.

    大运河运河沿线民众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