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科学
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科学

山东省科学院

王英龙

双月刊

1002-4026

sdkx@sdas.org sdkx2@sdas.org

0531-82605310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科院路19号

山东科学/Journal Shandong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山东科学》是山东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面向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力求及时报道自然科学各个主要领域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科研成果,是山东省最具知名度的学术期刊之一。 《山东科学》创刊于1984年,原名《山东省科学院院刊》。1989年获得国内统一刊号,同时更名为《山东科学》。2005年,随着期刊的不断发展,《山东科学》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迄今已出版22卷97期,发表论文1400余篇。《山东科学》的办刊宗旨是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以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山东科学》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及各省部委基金资助项目予以优先报道,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的学术期刊。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短,优秀论文能够及时刊出。近年来,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文献计量学指标不断提高,在全省、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日益增强,深受国内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作为山东省科学院主办的唯一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山东科学》有力促进了山东科技界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推动了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山东科学》先后被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国内多家大型数据库收录。为使《山东科学》达到更高的水平,组建了新一届编委会。由4位国内外院士、大学校长担任顾问,37位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的知名教授、博导担任编委,形成强大的科研后盾。编委会指导期刊围绕前沿学科的发展动向,确定选题,有重点地组织稿件,面向几个国内外热点行业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期刊、主办单位的学术知名度。编委会约请国内外学术大家,开设专栏,展开该学科的学术交流、学术争鸣,吸引相关学科科研人员关注该学科的发展动向。《山东科学》依托主办单位的科研优势,可以有力地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并带动全行业的学术交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技术服务。作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学科涉及生物、计算机、能源、自动化、激光、新材料、分析测试等诸多领域。可以刊载自然科学几乎所有专业的学术论文。为一些新兴学科、交叉科学、边缘科学论文的发表提供了很好的园地,可以充分表达他们的新论点,开展学术交流。《山东科学》最大的特点,是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研究,还侧重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通过刊载应用研究领域的论文,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大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其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山东科学》自创刊以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后,还要进一步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促进山东学术界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雾天环境下前车车距测量方法研究

    盛雨婷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雾天环境下道路上车辆与前车车距测量问题,构造车载雾天图像快速处理以及前车车距测量实验平台。以暗通道算法为基础,基于能见度图像分割算法估算大气光值,利用双边滤波细化折射率图,在分割区域上进行不同程度去雾,有效解决暗通道算法应用在道路图像上产生的色彩失真、对比度过低等问题。利用边缘检测算法、霍夫变换算法完成对车辆边框的检测,搭建测距模型测量出前方车辆的距离。结果表明,构造的平台能够在能见度小于 100 m的浓雾环境下测量出前方车辆车距,并能及时告警。

    图像去雾能见度分割暗通道算法双边滤波边缘检测算法车距测量

    基于多任务学习的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研究

    张含笑刘宇然刘媛牛子辰...
    9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精准预测轨道交通的短时客流量,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残差卷积神经网络和嵌套式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提取客流的时空相关性,引入注意力机制加强模块对特征的提取效果。考虑轨道交通运营的特点,模型进一步选取列车运行特征、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交站点以及兴趣点数据作为外部特征,以提高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精度。基于北京地铁历史客流数据,在 10、30、60 min等多时间粒度场景下进行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通过多任务学习的方式建模分析站点进出站客流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性能和泛化能力,为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多任务学习注意力机制深度神经网络

    基于复杂网络的交通序列数据特性

    孟勃孔祥科李树彬
    10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交通流特性,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对交通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箱型图-聚类算法模型用于识别和填充初始数据中的缺失值和异常值;通过相空间重构方法将一维数据重构为网络节点,选取连接阈值确定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将交通序列数据构建为复杂网络,对复杂网络的结构和定量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序列数据复杂网络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路段的交通流状态。该结果有助于优化数据预处理方法,拓展复杂网络在交通序列数据研究中的应用。

    复杂网络数据分析网络构建方法相空间重构聚类算法

    基于混合需求的高铁快巴动态线路规划方法研究

    王瑜琼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旅客在高铁站的接驳及疏散需求,增强高铁站作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建立基于提前预约和实时混合需求的高铁快巴动态线路规划模型。在运营开始前,基于提前预约需求,兼顾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和乘客出行时间成本,建立线路规划模型;利用小生境技术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改进,设计算法求解。运营开始后,允许实时需求插入既定路线,引入临时站点,以最小化系统变动成本为目标,建立整数规划模型决策动态线路规划方案。应用本方法在北京市北太平庄街道区域随机生成并求解 30 组需求算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在两阶段生成最优的高铁快巴线路方案满足混合需求;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小生境遗传算法有效避免了算法早熟,运算结果更优,模型和算法具有可行性。

    高铁快巴混合需求动态线路临时站点

    青岛与济南雾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差异性分析

    杨蕾邹瑾丁做尉郭丽娜...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1961-2020 年青岛和济南气象观测要素及青岛近海海表温度等资料,对青岛和济南雾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差异性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平均年雾日数 50。4 d,约是济南的 3。1 倍。两地雾多发季节明显不同,青岛是在春、夏季,约占全年的 78。4%;济南则在秋、冬季,约占全年的 70。7%。年、季雾日数变化差异明显,青岛年雾日数增加,春夏季减少、秋冬季显著增加;济南年雾日数减少,四季均减少,且秋季减少显著。年雾日数气候变率和突变特征差异明显,青岛气候变率呈增大趋势且保持在高位状态,济南则呈减小趋势,表明青岛出现极端多雾的概率更大;青岛在1969 年发生雾日数增多突变,济南在 1995 年发生减少突变。青岛秋冬季雾日数增加与近海海表温度显著升高、大气中水汽含量显著增多关系密切;济南秋冬季雾日数减少与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湿度减少、温度露点差显著增大关系密切。

    青岛济南雾日数气候变化差异性分析

    《山东科学》征稿启事

    136页

    2023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简介

    封3页

    2023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简介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