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煤炭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煤炭科技
山东煤炭科技

公茂泉

双月刊

1005-2801

sdmtkj@163.com

0531-85697135;85697134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庄路19号

山东煤炭科技/Journal Shandong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交流煤炭工业深化改革的经验,报道煤炭及其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和、科研设计、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动向,传播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4305工作面运输巷支护参数研究及应用

    屈建国李茂卫
    54-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金桥煤矿 4305 工作面运输巷工作期间围岩变形量大、难控制等问题,采用理论计算得出了巷道合理支护参数,建立FLAC3D数值计算模型验证了支护参数合理性.巷道顶板及两帮锚杆长度2400 mm,间排距为1000 mm,顶板锚索长度6300 mm,间排距为2000 mm.巷道顶板围岩塑性破坏区破坏深度为1.94 m,两帮围岩塑性破坏区破坏深度为 1.24 m,锚杆支护长度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经现场工业试验,巷道顶板锚杆、锚索受力最大值分别达到 35 kN、60 kN,均未超过锚杆、锚索应力屈服值;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 50 mm,两帮移近量为115 mm,巷道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小,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

    煤巷支护优化

    采空区热动力灾害耦合演变过程及预警指标研究

    韩文杰鹿文勇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空区是煤自燃与瓦斯灾害耦合共存的重点区域,针对基于采场气体、温度等静态临界指标的常规预警方法难以实现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风险的精准辨识问题,通过自主搭建的采空区热动力灾害前兆信息多传感器耦合探测实验平台模拟采空区煤自燃诱发瓦斯爆炸全过程,获得采空区热动力灾害耦合演变过程中多场信息,研究温度场、氧气浓度场、甲烷浓度场和气压场变化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构建了基于采空区漏风率和工作面压差的灾害耦合演变分级预警指标体系,为煤矿热动力灾害智能预警提供理论支撑.

    热动力灾害煤自燃瓦斯预警指标采空区

    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相邻采空区防灭火实践

    谷保栋郭端琛陈祥祥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赵楼煤矿 7304 工作面存在厚煤层综放小煤柱沿空掘巷相邻采空区自燃的风险问题,通过分析小煤柱损伤特性和透气性变化,揭示小煤柱在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及其对空气渗透性的影响;通过研究采空区氧化带分布特征,确定了自燃防治的重点区域.基于此,提出了封堵漏风通道、灌注黄土固结剂和注氮等综合防治措施.封堵漏风通道通过切断连续漏风供氧通道,降低氧气供应;灌注黄土固结剂通过增加煤体密实性,减少漏风;注氮技术通过降低破碎煤体周围的氧气含量和温度,延长煤的氧化时间,减少了自燃的可能性.实践结果表明,以上措施显著降低了采空区自燃风险,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小煤柱沿空掘巷防灭火

    低渗煤层原位改性强化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冯丽民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王家岭矿煤层透气性差、抽采难度大、抽采效果差及抽采时间长等实际问题,以王家岭矿12315 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工程试验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煤层注热改性强化后 2 号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并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注热前后瓦斯抽采效果,明确原位改性强化瓦斯抽采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对比注热前后以及未改性的抽采钻孔,较注热改性前的平均混合流量提升2.5~3.1 倍,较注热改性前的平均纯量提升 2.8~3.9 倍,达到了预期目标,大大缩短了煤层气的抽采时间.工程试验结果可用于指导现场瓦斯抽采工作,并为类似矿井提供借鉴和指导.

    低渗煤层原位改性瓦斯抽采工程试验

    煤矿热动力灾害智能预警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

    张文政邢真强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煤矿复杂环境下耦合灾害发生与防治,通过采集不同传感器的多元混合气体(O2、CO、CO2 等)以及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信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采空区煤自燃与瓦斯灾害信息演化机制,通过数据清洗、数据变换、归一化等数据预处理方法将传感器采集的时序数据转化为类图像矩阵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气体识别方法;采用自适应校正方法对数据的分布进行漂移补偿,从分类决策的层面上进行漂移补偿,进而使算法与当前的传感器输出相匹配;完成基于多源时空监测数据的智能预警软件平台开发及系统集成,实现了煤矿采空区热动力灾害预警指标在线监测、智能判识、实时预警,为矿井热动力灾害预测预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热动力灾害演化机制数据监测智能预警采空区

    马兰矿10604工作面煤层钻孔注水参数优化研究

    刘伟
    79-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马兰矿 10604 工作面回采时产生大量煤尘的问题,通过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钻孔注水参数如注水压力和注水钻孔直径下的煤层注水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分析优化的方法,提出一套适用于工作面的最佳注水技术方案,用来显著降低该工作面的产尘量.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注水效果增强,在 30 h左右达到饱和状态;随着钻孔直径的增加,注水效果也在增强,由d=0.05 m时注水有效湿润半径的1.52 m提高至d=0.2 m的2.78 m,但考虑钻孔直径过大会导致塌孔,选择了直径d=0.06 m;随着注水压力增加,注水效果也在增强,由注水压力P=6 MPa时的注水有效湿润半径 1.33 m提高至P=12 MPa的2.95 m,结合现场的条件最终选择注水压力P=12.5 MPa.最后经过现场应用后对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煤尘煤层注水钻孔注水参数数值模拟

    煤矿智能通风管控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胡志华史万青王雷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伯方煤矿通风系统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自动化智能化较低、无法满足政策导向等问题,该矿结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一种全新的智能通风管控系统.系统通过实时信息感知、远程控制、数据监控、智能分析和优化决策,实现通风数据的动态采集、设施的精准调控、巷道网络的在线可视化以及风网态势的决策分析.该系统实现了对井下 23 个风速传感器和 27 个多参数传感器的实时监控,2 套局部通风机和风窗的智能联动调风以及 2 套行人行车风门的远程控制、现场控制和AI智能控制,根据AI分析的结果实现防夹功能,避免井下风门和风窗长期看守,减少了固定点测风人员.系统建设后可减少工作人员2人,创造经济效益约40万元/a,有效提升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通风工作的效益.

    矿井通风智能管控通风智能化

    虎峰煤业主斜井带式输送机防灭火的研究应用

    白鹏韩东鑫刘钟凌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带式输送机长时间运行易导致多种故障并引发火灾风险,对人员和设施造成重大损失.针对虎峰煤业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和有限点检测温,存在效率低和准确性差、难以全面监测和自动灭火问题,采用新型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为基础,研究并应用自动报警与自动灭火装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主斜井综合防灭火系统.该系统覆盖主斜井带式输送机及巷道全域,实时感知温度和烟雾以及一氧化碳的浓度异常,一旦发现潜在风险,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温度变化异常区域,防灭火系统第一时间提供应急智能辅助建议,以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提高生产安全系数.

    分布式光纤主斜井带式输送机防灭火智能辅助建议

    基于回路风量法的风网解算模型的研究

    王鹏飞王永红李洋
    96-10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无法运用工程化方法对整个矿井进行风网解算的问题,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构建了通风系统全矿井解算方案,提出了系列模型优化矿井风网解算.针对矿井巷道拓扑关系难以抽象得到通风网络图的问题、已知部分关键通风参数或无法测得矿井全部关键通风参数的问题,基于回路风量法进行全矿井通风网络解算,通过设计风网解算模型前置工作和研究模型不同的应用场景,结合伯方煤矿通风数据进行解算,解算精度达到 90%以上,1000 条分支以内规模网络收敛时间小于 10 s,回路阻力调节误差小于 0.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解算系列方案解算所得全矿井风量准确度较高,对于整体把控矿井通风现状与矿井通风决策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风网解算模型回路风量法矿井通风

    基于UWB技术的综采工作面定位系统应用研究

    韩剑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煤工作面是煤矿生产核心区域,掌握采区人员和设备的实时工作状况、及早发现并处置采区设备的故障问题极为重要.针对告成煤矿 25041 综采工作面仅有人员定位系统(采用无线Wi-Fi定位),不能实现煤机设备的精准定位,为保障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对 25041 综采工作面的定位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出了一套基于UWB的井下综采工作面定位系统,实现综采工作面人员和综采设备的精准定位,将数据上传调度中心,动态监控综采工作面的生产状况.现场应用表明,该UWB定位系统能够实现 10~20 cm的三维定位精度,有效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UWB技术定位系统采煤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