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高洪歌

双月刊

1673-6397

iceapp@163.com

0531-82967032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燕子山西路40号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Journa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Power Plant
查看更多>>本刊自创办以来,始终遵循“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生产科研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内燃机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的办刊宗旨,及时准确地对内燃机及其相关行业的方针政策、科研成果、技术创新、生产管理等进行报道,是广大科技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企业管理人员掌握行业动态、生产经营部门了解市场和发布产品信息、使用及维护服务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的园地,问世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VOF-DPM的横向射流雾化过程数值模拟

    周涛涛唐志全王辰张郁...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高效精确模拟航空动力系统的液态燃料横向射流多尺度雾化过程,分别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法耦合DPM(VOF-DPM)对横向射流雾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 2 种模型对横向射流雾化过程的仿真结果,并研究模型转换直径与破碎模型对横向射流雾化过程仿真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比DPM,VOF-DPM仿真得到的射流穿透深度更接近试验结果,射流雾化过程更真实,并且能够捕捉到更详细的流场信息;当模型转换直径较小时,不能转换为离散相颗粒的液滴相对较多,这些液滴仍由VOF求解,并阻挡气流导致在其周围产生小涡团;添加破碎模型对射流穿透深度和流场结构几乎没有影响,但导致离散相颗粒继续破碎成更多更小的颗粒.

    横向射流雾化VOF-DPM模型转换直径

    氢燃料电池复合流场中气-液传输对极化特性的影响

    崔万鑫商显上王璐孔祥安...
    11-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氢燃料电池极板内气-液流动规律,提高氢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优化电池输出特性,设计径向流通蛇形流场方案,仿真分析流场分路和面积对气-液传递及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分路数量的流场中,3 条分路的流场结构水堵塞面积更小,更利于氧气传输,输出性能更佳,电流输出范围比 5 条分路扩宽 14.1%,但在电流密度较大时流场内部气体输送不及时,功率输出受浓差极化电压的影响较大;流场面积主要影响欧姆控制区和浓差控制区,大面积流场在欧姆控制区输出性能较好,小面积流场在浓差控制区输出性能较好.

    氢燃料电池流场设计气液流动极化特性

    转速和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参数对共轨管压力波动的影响

    颜鑫宇张祥山房征先蒋金喜...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小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的共轨管内压力波动,使用AVL Boost Hydsim软件建立某柴油机高压油泵及共轨管一维仿真模型,分析柴油机转速和柱塞直径、柱塞腔容积、柱塞个数、共轨管内径等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结构参数对共轨管压力波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柴油机转速、增大高压油泵柱塞直径、减小高压油泵柱塞腔容积,可以减小轨压波动;增大共轨管内径能有效抑制压力波动;柱塞个数变化使供油次数和喷油器喷油次数一致时,可以减小轨压波动.

    共轨管压力波动燃油系统转速柱塞

    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嘴开裂失效分析及优化

    张进李凯王浩刘井年...
    27-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某高压共轨系统油嘴开裂故障,通过宏观形貌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断口金相分析、硬度测试等查找故障原因,并对油嘴材料、结构和工艺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机组用燃油中含有P、K等腐蚀性元素形成酸性环境,安装工艺导致油嘴肩胛处存在非对称拉应力,肩胛圆角过小导致应力集中,油嘴表面马氏体组织粗大、硬度高造成的应力敏感是油嘴开裂的主要原因.采取优化油嘴材料,将油嘴肩胛处圆角半径由0.45 mm加大到 1.20 mm,在喷油器和高压连接器最终紧固前增加预紧工序等优化措施,优化后油嘴经过4 000h的耐久试验未开裂,有效解决油嘴开裂故障.

    高压共轨喷油嘴沿晶开裂氢应力腐蚀

    基于YOLOv8的发动机缸内异物检测算法开发与应用

    房运涛李爽韩晓琴翟强...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人工检测发动机缸内异物时的漏检和误检等问题,设计基于改进目标检测算法YOLOv8 的发动机缸内异物检测算法并进行试验验证.基于CoTNet中的注意力机制,设计Contextual Attention模块,重构C2f中的Bottleneck结构为CoA_C2f,替换YOLOv8 骨干网络中的C2f模块;将模型Neck部分连续上采样后的特征图Concat模块替换为上下文聚合模块CAM;在Neck和Head之间嵌入Triplet Attention模块.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发动机缸内异物检测模型可有效识别缸内异物,在原始 YOLOv8 基础上引入 CoA_C2f、CAM 和 Triplet Attention 3 个模块后的平均检测精度提高 21.65%.

    改进YOLOv8算法目标检测机器视觉异物检测

    CNG重型车排气含水量对CO2测量的影响

    钟祥麟李彤黄鹏程孟庆梁...
    41-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干湿基修正方法对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重型车冷起动阶段CO2 排放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底盘测功机上对某国六CNG车辆进行不同试验循环下冷起动测试,分别采用国六标准中推荐的干湿基修正法和排气中水的体积分数湿基修正法计算车辆冷起动阶段的CO2 排放.结果表明:车辆冷起动阶段,采用国六标准推荐的干湿基修正法计算的CO2 排放结果偏差较大;充分热机后,2 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趋于一致;采用国六推荐方法修正时,相比直接湿基测量结果,冷起动热机阶段的排放中CO2 体积分数偏低约14%.对于排气中水的体积分数较大的燃用CNG、甲醇、汽油等燃料的车辆的冷起动阶段CO2 排放计算,采用排气中水的体积分数计算CO2 湿基修正因子,结果更准确.

    CNG重型车冷起动干湿基修正

    基于薄膜氧化的机油结焦特性试验研究

    杨声云肖进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增压柴油机运行过程中增压器压端出口处的机油结焦问题,以规格为CD 15W-40 和CI-4 15W-40的柴油机机油为研究对象,在金属片结焦台架上进行模拟试验,研究机油在不同温度下的高温结焦规律,并对结焦产物进行显微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影响机油的高温结焦过程,机油结焦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存在峰值;不同温度下机油结焦产物组成存在差异,温度越高,结焦产物的氧化程度越深.

    机油涡轮增压发动机高温结焦

    某8缸柴油机脉冲增压排气管布置对排气干扰的影响

    张方方张波吕林兴
    56-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某直列 8 缸脉冲增压柴油机各缸排气干扰问题,设计 4 种排气管布置形式,利用GT-Power软件搭建柴油机模型,分析排气管布置形式对排气干扰的影响,并进行优化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排气管的布置形式和发火顺序是产生排气干扰的主要因素,各缸扫气不均匀是排气干扰的直接原因,在 25%额定负荷时过量空气系数异常降低;4 排管结构、增压器双流道、单个流道排气间隔曲轴转角为 180°的排气管布置型式在低负荷工况下排气压力会高于进气压力,各缸形成均匀排气干扰;排气门开启曲轴转角由 120°推迟至 140°后,过量空气系数由 1.82 提高至 2.15,低速性能明显改善.

    脉冲增压柴油机排气管排气干扰GT-Power

    重型纯电动商用车能量流分析

    张坤李琦张佑源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重型纯电动商用车各部件运行效率,降低能量消耗,进行重型商用车瞬态循环,速度分别为 80、60、40 km/h等速,4 种工况下转毂台架能量流测试试验.结果表明:4 种工况下电池包充放电效率为 92%~95%,电池包工作稳定且效率较高;微控制器工作效率为 94%~98%,电机输出效率为 91%~96%,电机能量回收效率约为 94.37%,电机运行正常;直流电压转换器转化效率均在 85%以上,处于较高水平;油泵在静置状态下的能耗较大,为 0.39 kW,其余附件能耗正常.可采用减少油泵压力、优化系统结构、减少油管阻力等措施对油泵进行优化.

    纯电动商用车能量流能耗优化

    新能源装载机远程驾驶控制器开发

    岳远航纪少波刘振革胡珑渝...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某混合动力装载机远程操作性能,采用 32 位高性能单片机开发控制器,基于 5G 通信技术和Simulink软件,设计开发装载机行走系统、液压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及附件系统的控制策略,并通过时延、行走制动、作业测试进行试验验证,实现对装载机的远程驾驶控制.测试结果表明:整车端与远程端之间数据传输完整,数据传输时延约为 25 ms;随着踩下远程端制动踏板,大约经过 0.3s整车端电机转矩从 100 N·m降为 0,大约经过 0.7s电机转速从800 r/min降为0;装载机摇臂、动臂均能根据远程先导手柄的控制指令正确反应,但动作存在轻微滞后;远程驾驶控制逻辑设计符合远程驾驶要求,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新能源装载机远程驾驶控制策略功能测试